【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骸嬷?,或擊之,立心勿恒,兇?!?/span>
【譯文】老師說:“君子首先要安頓好自己存身之處然后再參與社會活動,要首先具有謙遜平和的心態(tài)然后再與人進行言語交流,要首先確定與人有了交情然后再去有求于人,君子能遵循這三條原則,所以就完美了。自己存身之處不穩(wěn)定就要參與社會活動,那么民眾不會與你結(jié)成同盟,互相存有戒懼之心就同其進行語言交流,那么民眾不會正面應和,沒有一定交情就有求于人,那么民眾不會給予幫助,沒有人給予幫助,那么傷害他的人就到了。《易經(jīng)》說:‘勸戒不要將財富補助給他,有時還有碰撞摩擦的事情發(fā)生,生存在此的思想不要固定,騷動不安。’”
注釋:“易”平易,和氣?!妒酚洝斨芄兰摇罚骸捌揭捉?,民必歸之?!保ㄆ揭祝盒郧橹t遜平和。)
?
?
?
?
?
?
?
?
?
?
?
?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由趙庚白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新浪博客,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