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卦:?【坎下巽上】
王指五位,備艮為門闕,巽為木,故曰有廟。坎為水,巽木為舟楫,故曰利涉大川。
《- -》
隂柔在下,承二用拯內(nèi)。初變兌為見,故有用拯之象??灿隈R為美脊亟心,下首薄蹄,故曰馬壯。重變中孚,中孚與渙皆言利涉大川。川之乘舟,猶陸之乘馬也。拯而壯,則利貞者為之也。
《一》
備震為動,有奔象。巽為木,坎為矯揉,有機象。備艮為手,有據(jù)機之象。動而得位,猶奔之得機也。內(nèi)二變坤為載,機亦所以載物也。重變觀,觀之盥薦顒,正以假有廟者。機設(shè)于廟中,奔其機,雖與涉川同利可也,何悔之不亡乎?
郭雍曰:九二之剛,自外來而得中,去危就安,故有奔其機之象。惟得中就安象,傳所以言不窮也。
《- -》
此渙之能致其身者也。內(nèi)三及重皆變巽,利往利見,惟公而忘私者能之,此渙躬之所以無悔也。
《- -》
以隂乘隂,有羣象。外四變乾,則渙其羣而元吉矣。備艮為山,有邱象。羣去而得朋者多,故曰匪夷所思。重變訟,渙其羣,則訟之作事謀始者善矣。渙有邱,將有利見之大人,而無不利涉之大川也。
李光地曰:孔安國書序云:邱,聚也。則邱字即訓(xùn)聚。蓋常人徒知散之為散,不知散之為聚也。散中有聚,豈常人思慮之所及乎?
《一》
五位為王,巽申命為大號,居中正位,此發(fā)號以濟渙者。
九家易曰:坎水,汗之象也。
按:外五變艮,渙號渙居,由時止而為時行也。重變蒙則渙,大號者正,所以發(fā)民之蒙也。利貞,故無咎。
俞琰曰:散人之疾而使之愈者,汗也。散天下之難而使之愈者,號令也。王居,謂王者所居之位。
來知德曰:誕告多方,遷居正位,雖其始不免有土崩瓦解之虞,至此則恢復(fù)舊物,大一統(tǒng)矣。以義揆之,則無咎也。
《一》
位乘坎而外,上及重皆變坎為血,故曰渙其血。本卦巽為長,有去逖象,渙則可以出矣。渙其血,去逖出,其亦有孚而心亨行尚者乎?
錢一本曰:去不復(fù)來,逖不復(fù)近,出不復(fù)入,其于坎血遠而又遠,何咎之有?
來知德曰:依小象渙其血作句。渙其血者,渙散其傷害也。去逖出者,言去遠方者得出,離其遠方而還也。
《彖》
來知德曰:本卦綜節(jié)剛來不窮者,言節(jié)上卦坎中之陽,來居于渙之二也。剛來亦在下之中,不至于窮極也。柔得位乎而上同者,節(jié)下卦兌三之柔,上行而為巽之四,與五同德,以輔佐乎五也。
程子曰:在中,謂求得其中,攝其心之謂也。中者,心之象。
何楷曰:王者之心,渾然在中,則不薦之孚,直有出于儀文之外者,宜其精神與祖考相為感格也。
《初》
虞翻曰:承二,故順也。
《二》
虞翻曰:動而得位,故得願也。
《上》
項安世曰:上九爻辭,血與出韻葉,皆三字成句,不以血字連去字也。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