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圖書質(zhì)疑卷五,休寧趙繼序撰
乾卦:?【乾下乾上】*
不二注:【乾下乾上】字樣,為不二后加,下同。
按:卦義備于文言傳矣。
邵氏雍曰:不知乾,無以知性命之理。
程子曰:乾,天也。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元、亨、利、貞謂之四德。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
朱子曰: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一者,奇也,陽之數(shù)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伏羲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於天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
《一》
天用莫如龍,故乾象取之。
子夏傳曰:龍所以象陽也。
按:內(nèi)初變巽為伏,故曰潛。龍重變姤,一隂始生,故初陽宜潛。勿用,即所謂勿用取女之類也。
《一》
內(nèi)二變離為日,故曰見龍。六畫初、二為地,二居地上,故曰在田。三畫二為人,而九陽為大,故曰大人。離為目,故曰利見。重變同人在田,則出潛離隱,而與人同矣。利涉、利貞,皆利見之象也。
《一》
鄭玄曰:三于三才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按:三于內(nèi)卦成乾,又遇外卦之乾,故曰乾乾。內(nèi)三變兌為附?jīng)Q,故必日乾夕惕,則過剛不中之厲,可無咎矣。而重變履虎尾不咥,則日夕之乾惕致之也。
《一》
干寶曰:躍者,暫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飛于天也。
按:外四變巽,為進退不果,故躍不離于淵,淵乃龍之所潛也。重變小畜,或躍在淵,有進而不止之象,猶之密雲(yún)不雨也。不輕進,則進可無咎也。
《一》
外五變離,火炎上,故曰飛龍。乾為天,而六畫之五亦為天,故曰在天。三畫五為人,而以陽居陽,故曰大人。離為日,故曰利見。重變大有,此德位時兼?zhèn)涠嗾咭玻视酗w龍利見之象。
揚雄曰:龍之潛亢,不獲中矣。過中則惕,不及中則躍,二五其中乎!故有利見之占。
《一》
王肅曰:窮高曰亢,知進忘退,故悔也。
按:外上變兌為毀折,上居乾極,陽亢悔生,則剛者折矣。重變夬,揚庭孚號,亢之象也。有厲不利,悔之象也。舍即戎而告邑攸往,則有悔者可無悔矣。
?
此陽變?yōu)殛洠汕ひ?。乾為首,無首者不用乾也。龍無首,則為牝馬之象矣。雖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而在乾專指六爻皆一者言之。
《彖》
劉瓛曰:彖,斷也,斷一卦之材也。
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謂分為六十四卦、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于乾也。策取始于乾,猶萬物之生稟于天也。
楊萬里曰:彖言元、利、貞而不言亨者,蓋雲(yún)行雨施即氣之亨也,品物流形即形之亨也。蔡清曰:各正者利也,保合者貞也。
《象》
天以氣言,故曰行。以者,人之所以用易也。老子曰:自勝者強。
《二》
梁寅曰:德施普,孟子所謂正已而物正,蓋聞其風而興起者,無非其德之施也。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