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卦-革卦?澤火革卦(離下兌上)

| 易經(jīng)注解| 2024-01-01 00:03:45| 0

第49卦-革卦?澤火革卦(離下兌上)-(清)趙繼序撰《周易圖書質(zhì)疑》卷十一

革卦:?【離下兌上】

李簡(jiǎn)曰:已日者,已可革之時(shí)也。

按:離為日,兌為說,革不遽革,故曰已日乃孚。元亨利貞與乾同辭者,上備為乾也,法乾以為革而悔亡矣。

《一》

干寶曰:鞏,固也。離為牝牛,離爻本坤,黃牛之象也。在革之初而無應(yīng)據(jù),未可以動(dòng),故曰鞏用黃牛之革。

按:內(nèi)初變艮為止,鞏則止其所矣。重變咸有感義,而非時(shí)則不可感。鞏用黃牛,是不以取女為吉者也。

龔煥曰:易言黃牛之革者二,遯之六二居中有應(yīng),欲遯而不可遯者也。革之初九在下無應(yīng),當(dāng)革而不可革者也。

《- -》

柔順中正,上應(yīng)于五,故辭與彖同。征有吉而無咎,內(nèi)三變乾為健,已日乃革,行之健也。重變夬揚(yáng)庭,不利即戎,而爻係征吉者,已日乃革,是能孚號(hào)告邑,夬之決而利者也,無咎則利有攸往矣。

內(nèi)三變震動(dòng)而為征吉,備巽中入而為就兌口為言。蓋妄動(dòng)則兇而貞厲,善入則孚。言至于三,離三爻之?dāng)?shù)也。重變隨,是天下隨時(shí)而可革矣。三就有孚,乃元亨利貞無咎之道也。

《一》

剛?cè)岵黄瑐魉^革而當(dāng),其悔乃亡者也。外四變坎,中實(shí),故曰有孚。為通,故曰改命。重變既濟(jì)為定,天人所與,故改命吉也。寧有終亂之憂乎?

《一》

五君位,故曰大人備。乾有虎象,故曰虎變。中實(shí)故有孚,未占則不言而信者也。變震為起,故大人得位而上治。重變豐,王假而宜日中,則武功成而文德昭,故有大人虎變之象。

《- -》

外上變乾,隂之陽也。陽為君子,隂為小人。豹亦虎類,從五而變,故曰豹變。乾為首,有而象,從五而革,故曰革而征則兇,居則貞吉。重變同人,利君子貞,故有君子豹變之象。小人革面,則人無不同者矣。

《彖》

虞翻曰:息,長(zhǎng)也。

干寶曰:天命已至之日也,乃孚,大信著也。

朱震曰:兌澤離火,而彖曰水火,何也?澤者水所鍾,無水則無澤矣??采蠟殡?yún)者,澤之氣也;下為雨,則澤萬物也。故屯、需之坎為雲(yún),小畜之兌亦為雲(yún);坎為川,大畜之兌亦為川;坎為水,革、兌亦為水??碴杻蛾?,隂陽二端,其理則一,知此始可言象矣。

《象》

虞翻曰:歷象,謂日月星辰也。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