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圖書質(zhì)疑卷六,休寧趙繼序撰。
比卦:?【坤下坎上】
上下五隂,比于一陽,而坎陽則得乾之中畫者也。備艮為手,反震為萑葦,有以手揲蓍之象,故曰原筮。其元永貞,則坤變?yōu)榍乱?。坎為勞卦,故曰不寧方來。坤,順也。後則不順,故曰後夫兇來。知德曰原者,再也。與禮記末有原之原同。
《- -》
五剛有孚,卦之主也。初能比之,故無咎。坤為土。缶,土器也。承五之孚,如坎水流坤,有盈缶象。自外曰來,故終來有他吉也。內(nèi)初變震,為動為起,故能有孚比之。重變屯,雖勿用有攸往,而有孚比之,則可往矣。利建侯,其亦有他吉之大者乎?
《- -》
得位應(yīng)五,故曰比之。二在坤中,故曰自內(nèi)。得坤之貞,故曰貞吉。內(nèi)二及重皆變坎,有孚心亨,故比自內(nèi)而得吉也。
谷家杰曰:自內(nèi)之所有者,以比之達不變?nèi)?。即此是正,故吉?/p>
《- -》
承乘應(yīng)皆隂,故曰比之匪人。內(nèi)三變艮為閽寺,則匪人之象也。重變蹇,在難者不利見大人,而比匪人,其何能以濟蹇乎?
趙彥肅曰:初比于五,先也;二,應(yīng)也;四,承也。六三無是三者之義,將不能比五也。
《- -》
虞翻曰:在外體,故稱外。得位比賢,故貞吉也。
按:外四變兌為說,外比之,則說以正矣。重變萃,利見大人,故外比而得吉也。
《一》
坎合離為日,為火,故其象曰顯比。離為網(wǎng)罟飛鳥,故曰三驅(qū)失禽。外五及重,皆變坤為地,故曰邑。五在上中,故曰人。坤順,故曰不誠。坤五之黃裳元吉,則顯比之象也。
《- -》
上有首象,無首即彖所謂後夫也。下乘于四隂,上絶于一陽,能無兇乎?外上變巽為伏,故有無首之象。重變觀,有孚顒若,觀之所以比神也。曾是比人者,而可勿有孚乎?上不得初之有孚,無首之兇,無所比則亦無所觀矣。
《彖》
孔頴達曰:比吉也者,言相親比而得吉也。比輔也者,釋比所以得吉。下順從者,謂衆(zhòng)隂順從九五也。
《四》
賢即在上之五也。
《上》
虞翻曰:迷失道,故無所終也。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