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上】比
聖人平定禍亂,不得已而用師,一戎衣而猾夏屏息矣,奸宄驅(qū)除矣。拯生民而出諸水火,日出日入,戴之如父母,朝覲訟獄,悉歸于一人。撥亂世而反之正,天下之人亦反身而從之,此比之所以次師也。師以一陽在下而統(tǒng)衆(zhòng),其衆(zhòng)順從,將之象也。成功之後,權(quán)復(fù)還于上而為比。比以聖主當(dāng)陽,照臨萬國,薄海內(nèi)外,罔不順命,人君之象也。然以九州之大,人民之衆(zhòng),皆來親附,何以能無壅隔之情,何以能通呼吸之氣,則建國親侯,有其制也。以天子而親諸父諸舅,一人可握其大綱;以諸侯各親其臣庶,萬國可視夫指掌。農(nóng)夫朋酒,得以躋于公堂;五等玉帛,無不宗于元后。襍卦比樂師憂,惟聖人有憂,故能樂以天下也。其卦上水下地,水在下,則為江河而成險阻;水在上,將為雨露而成膏澤。凡其濡潤,必歸于地。地之載水,水之依地,其親切比附,若一身之血肉。血肉稍有凝滯,則發(fā)為癕疽;地水稍不和合,則崩潰隨之。後世之君民,其疾痛?癢,縣絶而不相關(guān)。天子一位孤高,獨出于上,無階級之可攀;小民卑弱陷伏,窮愁于下,非撫字所能及。但以剛強威武之力,箝束乎天下,太平無事,敢怒而不敢言,一旦有變,于今而得反,蓋未講于比之道也。卦之六爻,除一陽當(dāng)大君之位,其五隂皆列國諸侯也。初處地最遠(yuǎn),國小民弱,其誠信最真。二以得君之專,方伯連帥,率與國而朝宗。三以上下之交,水土相和,其比人獨密,有小人之道。四為近臣,參贊謨猷,無所用其違拂。上負(fù)險自固,所謂不寜侯也。此侯國之比于天子者,而臣民比于諸侯在其中矣。師開國承家,亂終而治始,此比之無首,治極而亂生。一治一亂,循環(huán)無端,不可不知也。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寜方來,後夫兇。
一人首出,萬方快覩,天下無阻化之民,君有臂指之勢,兵革全消,熙熙暤暤,比未有不吉者。然天命靡常,人心歸德,不可以今日之雲(yún)合響應(yīng),而遂謂萬世不拔之基也。原,追也。筮,度量也。當(dāng)追原昔日之天下,何以至于變亂而用師?何以懷來而能比?吾之所以度量經(jīng)營,其為君長人之道,必使之悠遠(yuǎn)而正固,所謂元永貞也,乃得無咎。茍能若此,則向日之不朝不貢,指為不寜者,方且執(zhí)玉帛而來矣,其敢有自阻于聲教者乎?于此而懷觀望之心,恃遐僻之險,後時不至者,亦不齒于百辟之列,直目為後夫矣。逆天違人,自取其兇也。原,地象。永,水象。
比,密也。二人為從【、從】。反從為比,言反身以從人也。
說者或以比而不周為礙,謂比有狎暱不正之意。古文比從兩大相並,乃以正相親也,卦名宜用之。
愚按域中無兩大卦之六畫,一人當(dāng)陽,羣隂反身聽從,所以為貴。如云兩大,則是抗衡矣,惡得有萬國來王之象?乃比【邦汝切】。並之義也,非比也。人君所患在過于高亢,貴而不親,不虞其親而不貴也。原,水本也,從廠【岸字又讀若儼】。從三泉,泉之所本必在山厓,其出必有數(shù),宂也。借凡初始及窮究之用,因周禮原蠶又借為再之義。高原平野之原別作邍,與此有別,今通用。原,寍安也,從宀,從心,從皿。恒人居室飲食不足器物
不備,則心馳騖而不安。既有宮室之居,飲食器物之奉養(yǎng),體逸而心亦寍矣。來麥之先熟者,禾成于純隂之月,其穗俯;麥成于純陽之月,其穗仰,故來從禾而仰。其穗旁兩從者,指其芒刺之剛也。種于往歲之季秋,熟于來歲之孟夏,故借為往來之用。俗以其混,加彳作徠,俗又忘其本也。加禾作?。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寜方來,上下應(yīng)也。後夫兇,其道窮也。
為人君而天下歸之,斯得民矣。比者,吉之道也。其比之義若何?蓋君民交相倚輔之象也。民非君,何所統(tǒng)一?強凌弱,衆(zhòng)暴寡,欲不能遂,患不能除,天下紛襍,而人不可生活矣。君非民,何所施其政教?城郭宮室,饔飱祭祀,俱廢而莫舉,雖曰聖賢,亦一南畮之耕夫矣。故其相須相倚,如車之有輔也。車行無竢于輔,無輔則將何以支其傾覆?民之比輔,豈僅僅畿甸輦轂之近乎?凡為其下之臣民,皆順從而無違背,天下一體之象也。原筮,元永貞,無咎者,卦之九五,向也除殘去暴,今也立乎天位,剛而得中,故能若是也。不寜方來者,上下二體五隂,皆仰承九五之一陽,心說樂而志感應(yīng)也。後夫兇者,天下大同,一夫梗化,行將何往?其道途窮盡而不通也。
輔,夾車也。從車從甫,如老人用丈,取其持危扶顛。
之意。詩:無棄爾輔,員于爾輻。加木于旁,夾持之以防傾側(cè)也,故曰輔車相倚。又車之小者,兩車相傍而行,亦謂之輔車,借為人之頰車骨,亦以其上下相倚也。借輔弼、輔相義同。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地上有水,水雖附地,然汎濫洋溢,何以遂其百川?朝宗之性,大而為江、為河,小而為溝洫、為畎澮,分疏其脈絡(luò),連貫其血氣,則水土和平,永無崩決之患。先王明于此象,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不過作之君以統(tǒng)億兆之比耳。地開江河以納溝澮之比,人分侯國以受臣民之比,故建萬國而不私,親諸侯而不忌,端拱在上不病其孤危,殊方異域不苦其疏逖,則此萬國者皆可以迭有天下,此諸侯者皆可迭為天子,顧其德澤之及于生民者何如。
親,至也,從親【新】,從見。凡傳聞臆度,已為若此及乎?
身至其地而目見之,則又絶非舊識,而惟覺其新矣。借為戚屬之稱,路人則數(shù)見不鮮,戚屬則終身如一日,時見而時新者也。親近親愛,皆同此義。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去五甚遠(yuǎn),遐陬僻壤,遙被其聲教,亦由在上之仁聲仁聞,先有誠信之足以感動其心,而後疆域不能阻其向往,道里不能隔其歌思,是有孚比之也。聖作物覩,所比固宜,自能無咎。然所處之地既偏,欲以小國弱侯,仰畣天王之德化,則孚信之發(fā)越,必誠中而形外,若物之充積于缶而盈溢也。初應(yīng)在四而不在五,非盈缶則孚不足以上達(dá)。四為五之近輔,君聖臣良,都俞相得。初因應(yīng)四以孚于五,坎主膏澤,施及于下,無遠(yuǎn)弗屆,故其終也,有他吉之來矣。以非應(yīng)而受福,故云他吉。上有孚,天子以誠信感諸侯;下有孚,諸侯以誠信應(yīng)天子。
缶,瓦器,所以盛酒漿,象有蓋之形。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初之比五,本非正應(yīng),其兩孚相感,亦云異數(shù),不必身親天子而已獲其福,此之謂有他吉。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
以柔順居內(nèi)卦之中,與五正應(yīng)。雖二體相隔,為藩輔之重臣,左則率初,右則連三,以同比于天子。其所臨涖之一境,田野開闢,人民樂業(yè),為能先自治其內(nèi),而歸功于上,得侯邦之正道,故吉也。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荒其事以事上,茍且以循虛名,雖曰從王,亦自失矣。二、能先修其國中之政治,同與國而述職于王所,非務(wù)外而遺內(nèi)者,故云不自失。
六三,比之匪人。
位居地上,近與水接,黏膩膠滯,不可解釋。小人之交,暱昵阿私,比而不周,應(yīng)上為無首之夫,近附于四,又屬趨權(quán)依勢之幸竇,比之皆匪人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非其道,交非其人,不亦為此身之累而自傷乎?君子以?輔仁,?也者,?其德也,不可則止。割席離羣,亦君子之所有,但不可如泥水之相和,即欲擺脫而不可得,則其為傷也大矣。學(xué)易者慎之。
傷,創(chuàng)也。從人,從【音義同】。昜【陽】,本欲升,為雲(yún)氣所揜。
而灮,晦人,本少壯為天年所限,而短折亦猶是也。借為凡傷害之用,又作殤以別之。
六四,外比之,貞吉。
四水體,宜流而就下。五為坎主,四不能自行,惟上輔于五,為天子公孤之大臣。公而忘私,遺其內(nèi)顧而外比之者也。得大臣之正道,故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輔弼之任,遇中才之主,自當(dāng)匡救居多,未可雷同阿比,以媚于上。四所遭逢,乃不世出之賢君,惟反身向外而比輔之,非比君,比賢君也。天子當(dāng)陽,其才其德,皆超出乎臣民,任公孤之責(zé)者,直從乎上而足矣。古者九德為天子,六德為邦君,祿位之等級盡然。夏后、殷、周之盛俱若此,故臣不能勝君,下不能及上,不必有犯顔諫諍之事。即一堂之商確,不過至于吁咈而已,從上豈易言哉?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一陽涖乎五隂,聖人而居天位,舉天下之幽潛隱伏,無不出而從王。近說遠(yuǎn)來,顯然知聖主之當(dāng)親,非偏黨私比之可擬者,故曰顯比。當(dāng)此之時,萬國朝宗,災(zāi)祲不作,戢干戈,?弓矢,無事于兵革,但因田獵以修武備。王者之田,馳驅(qū)進(jìn)退,以三為節(jié)。周禮大司馬:仲冬大閲,立三表。蓋其義也。王仁好生,無禽荒貪獲之意。禽之左右去者不殺,向我來歸者不殺,惟背而往者則取之。蓋去其三而取其一,前禽之所失者多矣。不特王者然也,即從役之邑人,盡體王者之心,以為不必告誡之煩,而其恩及禽獸者已如此。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豈非聖王之盛治與?吉何如之?如云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天下茍有?;瘢惚撑隙?,盡皆不追,人人效之,不幾成一獨夫也耶?其于禽也,來則殺之,去則已諸,不亦畏強而欺弱也耶?俱因不識象傳順逆二字,蒙龍自蔽,以至誤解經(jīng)文耳。顯,按微杪也,從日從?【幽】,日。灮之下幽者俱顯,小
篆加頁【首】,作顯。注:頭明飾也。佀以絲為綴珠玉之物而加于首,乃冕旒之意,不從幽也??偛蝗糁褂茫ㄈ弊郑殡h永而可思。驅(qū),馬馳也。從馬從區(qū),區(qū)有分別之義。馬雖馳驟,亦不可亂而至于蹂躪,故曰範(fàn)我馳驅(qū)。古文作敺,宜為敺逐、敺樸之用。孟子敺魚、敺爵正用此。前,不行而進(jìn)也。從止從舟,言人止于舟中,不必步行而可前進(jìn)。
愚按:前字楷書有,以謂刀乃剪之譌。殊不知俞字為厶【集】,舟,順?biāo)?,則前之亦或為載舟之水,與其義正相類也。小篆失而求之楷,禮失而求之野也。然此亦臆說,不敢遽信。誡,敕也。從言從戒,謂以言相警備也。古止用戒加言,佀贅。
象曰:顯比之吉,以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凡一陽五隂之卦,皆以陽為主,而無如比之一陽居君位。凡卦之九五皆中正,而無如比之一陽臨五隂。顯比之所以正中為尤貴也。逆為迎我而來,以面覿面,有降伏求恩之義,故舍之。順為同我所向,以背當(dāng)而有悖畔違戾之義,故取之。所以失前禽,不尚多獲也。邑人豈能不誡而自明?蓋由日親在上之德化,好生惡殺使之,亦由于中道也。
逆,迎也,從屰【逆】,從辵。春秋迎女俱作逆女,不辯而。
舍逆之義自明。小篆與屰混,俗但用逆,諸儒不知其故,令繆誤至此。
上六,比之無首,兇。
窮隂阻于一水之外,負(fù)險而不順從,不知首之所在。人臣事君,如股肱之于元首,欲親輔而無其處,將馬往哉?至治之世,有此不寜,侯其兇宜矣。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進(jìn)退無所?,人不親我,我不親人,孑然孤立,無所歸向,終究竟之謂。
天下一統(tǒng),大道為公。下比于上而有主,上比于下而得衆(zhòng),莫善于比。然非建國,則邊鄙窮鄉(xiāng)不得同夫畿甸;非親侯,則鰥寡孤獨何得沾其膏澤?三代以還,天子不列于一位,下無公侯之次第,為卿為相者,如庶人之在官,應(yīng)徭役,給使令而已。即有貴重之勢,亦不過盜竊其權(quán)柄,以弄一時之威福。上之賤民,民之疾上也久矣,安得有相親相比之情乎?有苗逆命,舞干羽而不誅;遠(yuǎn)人不服,修文德以招來。不以一夫之阻,化忿怒而加征伐,並育並行,歸于至治。於戲盛哉!師比往來,皆以一陽為主。在師中,王三錫命,顯比。王用三驅(qū),其反對也,各歷三位,故皆曰王,皆曰三。師初在水下,隱伏閉塞,否臧兇也。比上在水外,限隔斷絶,無首兇也。此以爻言者也。五為君位,在師以畋獵奏武功,在比以武備寓驅(qū)禽。三四為介,三輿尸,比匪治事接人,俱不以正,故無功而有傷。四左次外比,左次就二,外比親五,各隨所主也。此數(shù)者,俱以位不以爻,又一變也。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