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下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蠱,三陽(yáng)之卦自泰來,初上相易者也。又為三隂之卦自否來,二三與四五相易也。雖當(dāng)以自泰取義,亦兼否焉。蠱,巽下艮上之卦。蠱,壞也。傳謂巽,風(fēng)也,而落艮山。巽,女也,而惑艮男,為蠱壞之象。蠱極必飭,故大亨。往而有事,故利涉大川。涉川,巽乘木之象。甲,事之始也。先甲三日,所以開始事之先。後甲三日,所以繼始事之後。謹(jǐn)飭其事,則事之壞者尚可為也。故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以象變言之,蠱字從蟲從皿,以蟲入皿為蠱。巽為風(fēng),互震為器皿也。風(fēng)亦從蟲,風(fēng)化蟲者也。又為入,又為木,以風(fēng)化蟲而入木者也。艮為果蓏,尤多蟲者也。以蟲入皿,事之壞也。坤為事,巽亦為行事。自否來,則下體之坤變矣。自泰來,則上體之坤變矣。坤之事壞也。若以巽言,巽為事而艮止之,巽之事亦壞也。故蠱為事,又為壞也?;ンw有兌,兌為澤,故為大川?;ンw有震,震為足,故利涉也。蠱自泰來,乾體在下,下三爻納甲子、甲寅、甲辰,先甲三日也。又自否來,乾體在上,上三爻納甲午、甲申、甲戌,後甲三日也。上乾雖納壬,而包甲于其中也?;蛟幌燃兹?,辛也。後甲三日,丁也。下巽納辛,互兌納丁,亦通。此卦明幹事之蠱,固當(dāng)勇往,亦當(dāng)先後審思,則無跋前疐後之憂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初在下,柔巽自居,有子能巽順以幹父事之象。子能幹,則父之過補(bǔ)矣,考無咎也。初六本不免危厲,惟能變而從陽(yáng),則始雖厲而其終吉也。子能幹蠱者,其吉在于承考也。
以象變言之,下乾為泰,初九之父往矣,故為考。卦成蠱,不無過也。初六變,則下體復(fù)為乾,乾為幹事,故稱幹父之蠱。四有互震,長(zhǎng)男也,故稱有子。
此爻明子能補(bǔ)父之過。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九二上承六五,以五柔中母也。九居柔而應(yīng),有能幹母之蠱之象。然九二才剛者也,幹母之蠱,豈宜剛哉?以九居二,失位者也,故不可貞。變而得正,斯得其處中之道也。以變象言之,九二變則有互坎,坎中男也,自泰來。六五本坤,坤體為母。
此爻明幹母之蠱,在剛?cè)岬弥小?/p>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九三剛正,能幹父蠱。然過于剛,不可也。剛而不中,故小有悔。以其居正,故無大咎。蓋小有悔者,剛之過也。無大咎,剛之正也。
以象變言之,九三互震,長(zhǎng)子也。三陽(yáng)爻,故亦為幹父之蠱者。剛而不中,故小有悔。然變則互坤,坤,順也。又下體巽,是能巽順者,故終無大咎也。
此爻明幹父之蠱,雖以重剛而有悔,亦以巽順而無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四爻位俱柔,又非初爻柔位剛之比,優(yōu)游處蠱者也,故為裕父之蠱。無所能為,往則見吝矣。以象變言之,六四在互震之中,亦子之象。又處大臣之位,爻位俱柔,故有此象。又互震亦有往義,動(dòng)成離有見義。然艮體少男,無幹蠱之才,宜止者也。往則吝,故欲往而未得也,艮止故也。
此爻當(dāng)大臣之位,正望其能幹,今裕而不幹,所以吝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yù)。
六五居處君位,父道也。而曰幹父之蠱者,人君繼體幹前王之事者也。與二相應(yīng),故用譽(yù),二多譽(yù)也。蓋六五之所以用譽(yù)者,以二能有剛中之德,為之正應(yīng)故也。
以象變言之,五體艮互震,亦有子道,故雖君位,亦曰幹父之蠱。二互兌,兌為口,故以譽(yù)言。
此爻以人主幹前人之蠱而言,所謂肯堂肯構(gòu)者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上九居蠱之終,既有九五能幹矣,故有不事其事之象。蓋居卦之外,不與蠱事者也。以上九居事之終,已出乎蠱體,艮為止,故有此象。六五以裕而吝,上九以高尚為言,則位不同也。位在巽上,巽為高,故以高尚取義。
以象變言之,卦自泰來,乾為王,坤為事。應(yīng)在三,三互震為侯,坤象不見。在五之上而不應(yīng)九三,故不事王侯。又下巽為事,窮上反下,則巽變亦不事也。
此爻以高尚為義者,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