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下兌上】
隨,從也。爲卦震下兌上,兌說於上下,動而從之,隨之象也。
伊川曰:動而說,說而動,隨之義也。雷震於澤中,澤隨而動,亦隨之象,故爲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
隨,從也。以巳從物,物來從已,彼此相從,無不亨者。且初上爲成卦之主,皆得其正,二與五又以中正相隨,此隨之善,可致大亨,故曰元亨。隨而得其正,乃可無咎。若所隨不正,雖大亨亦不免於咎也,故又曰利貞無咎。春秋傳穆姜曰:有是四德,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其言四德,雖非經(jīng)旨,言隨之無咎,則易之意也。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
以成卦之主及卦體釋卦名義。隨之成卦,初九、上六也。乾上之剛來於內(nèi)而下坤之柔,是以上下下,以貴下賤,此物之所以說隨也。乾剛一來而震、兌之體成,震動兌說,動而說,說而動,故隨。
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王肅本作天下隨之,隨之時義大矣哉!今從之,隨之大亨,利於貞正,所隨不正,亨亦有咎,故曰大亨,貞,無咎。亦謂初、上成卦之主,皆得其正,而二、五亦隨之以中正,是天下隨之也。時義者,時之宜也。聖人之治,隨時宜而變通之,如時乎揖讓,不得不揖讓;時乎征伐,不得不征伐。穴居易而棟宇,結(jié)繩易而書契,皆時之宜,是豈強天下使之隨者?斯時斯義,非可與權(quán)者,不能與於此,故曰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此夫子以時取象而用之。兌正秋也,雷乃收聲以息,君子以之隨時之宜,取其至明至近者言之。嚮昏晦而入居於內(nèi),宴息身心,起居之隨時宜也。推此以往,動靜云爲,君子其可違時宜而不隨乎?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主也。渝,變也。唯正是從者,隨之義。初居隨之時,所主以相隨者四也。而四爲三所隨,不與初應,是所主者變也。所主既變,則唯正之隨,庶乎獲吉。六二居中得正,志隨於初者也。故初一出門而與之交,二即說於相隨,隂陽交則有功矣。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初之所主者,既變而他,則唯從乎正,庶可獲吉。故一出門而交乎中正之二,雖非正應,然隨得其正,亦不爲失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隨,從也,隂從陽者也。二應五而比初,初近而五遠,二處隨之時,若不自守以須正應,則將係初之小子,失五之丈夫矣。二中正,雖不至是,但以隂柔處隨,不得不戒。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人之所從,不正則邪,不非則是,無兩從之理。言二若係於初,則必失於五。弗兼與者,戒二使之一於從五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三近於四而遠於初者也。隨之時,隂必從陽,然上隨則善,下隨則暗,舍下從上,得隨之宜。四亦無應,無隨之者,得三隨之,必相親善,故三有求必得,言事事得其所求也。然非已正應,則有枉道之嫌,故戒之曰利居貞,言不可枉道隨人,以徒遂其所求也。三不正,故戒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舍下從上,如昏之從明,事之從善,君子之隨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得下之應,衆(zhòng)之隨,君道也。今九四以陽剛之才,逼君位之近,初應之,二與三隨之,是人臣而得在下衆(zhòng)心之隨者,雖正亦兇。蓋位極者不無逼上之嫌,勢重者不無專強之慮,唯中存事君之誠,外盡爲臣之道,以明晢處之,則不但可以免危疑,亦可以保名節(jié)矣,又何咎哉?亦以陽剛君子而用柔,故能變兇而無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能變兇而無咎者,剛明之力也。
九五,孚于嘉,吉。
嘉,善也。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德,說而隨六二柔順中正之賢,是其中誠樂善,隨得其正者,其吉可知。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處正中之位,由正中之道,以應正中之臣,故其從善之心出於誠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以說之至,居隨之極,得人之隨,固結(jié)而不可解,無以爲喻。若拘而係之,縶而維之,雖逃之而不可脫,況可得而閒之乎?其太王亨王業(yè)于西山,民之從之也如是夫!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窮,極也。上窮者,言在上而處說,隨之極也。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