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卦-坤卦?坤卦為地(坤下坤上)-[清]任啟運撰《周易洗心?卷一》

[清]任啟運| 易經(jīng)注解| 2023-04-24 01:20:10| 0

【周易上經(jīng)】第2卦-坤卦?坤卦為地(坤下坤上)-(清)任啟運撰《周易洗心?卷一》

坤卦:?【坤下坤上】

無綜卦、互卦及上下相易

錯卦乾|初六【一爻】變復|六二變師|六三變謙|六四變豫|六五變比|上六變剝|兩爻變臨|三爻變泰|四爻變大壯|五爻變夬|游魂需|歸魂比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歸藏作 ,古作巛

○朱子曰:者,耦也,隂之數(shù)也。坤者,順也,隂之性也。此卦六畫皆耦,上下皆坤,則隂之純而順之至也。京房以為亥月之卦。

愚按:乾坤相配,乾有元亨利,坤亦有元亨利,不別言之。乾先坤後,順相承者,惟乾以剛為正,坤以柔為正,故于貞別言之。

乾為龍則坤為馬,而乾亦可為馬者,陽可以統(tǒng)隂,乾牡馬而坤牝馬,隂止能附陽且陽之交】。

隂者,即陽之隂,而隂之承陽者,尤隂之隂也。乾主氣,元亨為重,坤主形,利貞為重,故即君子以人事申言之。乾不言聖人,坤乃言君子者,聖人無為,自與天合,君子有事于法天,即坤道也。隂必從陽,陽者隂之主,乾全坤半,故先未得主則迷,後得主乃利,此申言利也。文王言卦之用,多屬後天。東北四卦,乾、坎、艮、震;西南四卦,巽、離、坤、兌。坤在西南,止得巽、離、兌之朋,必往東北乃喪之,此以隂從陽之正道,必安之乃吉,此申言貞也。

○言得主利,又言安貞吉者,臣得賢君,妻得賢夫,固利,即不得于所主,而臣不可不忠,婦不可不節(jié),必安之乃其貞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之元視乾差小,故以情言而至。萬物資坤之元以生,若人既受氣于父,而母血日滋,益之以成形。蓋坤以順為德,其承天者,乃其順以成之也】。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坤不能資物之始,則生物之德,不足以匹乾。惟生而盡載之,則其厚者,足以合天之徧覆,而並無疆矣。陽實隂虛,陽施隂受,乾元與坤元合,而坤以其中虛受乾之實,而生氣之含于內(nèi)者弘,此先天之坤,所以為後天之坎。坤元與乾元合,而坤以其中虛用之于乾,其生氣之光者,又附乾而大,此先天之乾,所以為後天之離。而品物之流形者,至此乃無不亨,則坤元之至,真足配乾元之大也】。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坤主利貞,則坤元既亨,其必利貞可知。而于貞特別之以牝馬者,蓋行地者馬,而牝則為隂,尤地之類,故取象之。惟坤之柔能順天之健,故天行之健無疆,而地之順承天者亦與為無彊也。是其利貞亦一柔順之為之,而坤元之至更可知己】。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yīng)地無疆。

君子所行,何以先迷後得?蓋陽者隂之主,先之迷惟失其從陽之道,後順承天則得主而可有常矣。西南得隂類則得朋者正其迷,東北得所主則喪朋者正其慶也。君子如此,則其安貞者亦足應(yīng)地之無疆矣。

○始而迷者氣稟之拘,終而明者得師之益。陳良于北學中國似之,若拘于方,囿于俗,則終迷而已矣】。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者坤之象,而地非有二,故以勢言之。乾主氣,坤主形也。地勢西北高,東南下,其隤然者積而彌厚,冇重象焉。君子以敬義之學自立于不傾,而被之物者厚生正德亦日積而不已,此君子之博厚所以載物而配地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坤亥月有霜象,變復子月堅氷象,下爻為足變震履象。

○初六一陽始生,然既生即日長,如覩履霜,則知堅氷之將至也】。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郭京無初六字,王弼作履霜堅氷,誤。朱子云:當從魏志作初六履霜。鄭讀履為禮,徐讀馴為循,並非。

○六而在初,隂方始耳。然隂從陽而化,自用則凝,由其凝者而馴致之,即至堅氷矣,可不懼哉!】。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直,坤所受;方,坤所成;大,坤所從。乾惟五剛健中正,故以五為尊;坤惟二柔順中正,故以二為美。然不稱其柔中,而稱其直大者,坤道承天,二動而闢,則乾之動而直者,已交其中而方,不徒方,且從乾之大以為大矣。此自然之理,不待馴致,而已無不利矣】。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凡用九用六,皆動于乾,不言動,動自主之,不待言也。若坤則以靜為體矣,故特言之。其于二為坤主也,坤之體能闢不能直,坤之元能至不能大,而六二既動,則其動也闢,而乾之直已行其中,不惟方,而且直以方矣。夫是以受乾之氣而含者弘,即所含者發(fā)之,而其光亦大,不待習而無不利其大,正以乾之大光之也。變師承天寵,正以坤順承天之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坤為文章象,變艮止則含王,乾象冇,終艮象。

○三居改革之際,似未能貞,而動將變艮,則篤實之至,能含其美而可貞矣。三不能輿乾五配,似未從王】。

事,而以坤之無成,變艮之成終,則出而從王事,必有終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知、智通?!鹚牡?,貞為知,而以含章為可貞,非知不當發(fā),乃發(fā)之必以時耳。至出而從王,則成終者,篤實之至,光輝發(fā)焉,而知光大矣。含之故先無成,時發(fā)故後有終。

○公于爻二言利,三言貞,五始言元,坤重利貞,貞下起元也。公不言,而子於二言光,三言光大,見利貞亦其亨,故離利貞亨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坤為布,為吝嗇,囊象。重坤不中,故囊而又括之。

○囊而且括,則非特含章而已,必不失所有,故無咎。終不見所美,故無譽。重坤之際,爻位俱隂,故象如此。然亦惟事當隱密,時當隱遯,則可要非道之中也。變豫朋盍簪,亦有聚義,而由豫大有得,則時舍亦時行也,豈終括哉?】

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慎之故括,不害故無咎。不及無譽,畏慎之至譽,原非所希也。

○蘇氏軾曰:出乎咎,必入乎譽。脫乎譽,即罹乎咎。咎所以獲罪,而譽亦足以致疑,故無咎難,而無譽更難也】。

六五:黃裳,元吉。

乾衣坤裳,乾玄坤黃,黃裳配乾象。

○五位尊矣,而不敢自專,有中之德,居下之飾,是順承天之元德也,何吉如之?

○蘇氏曰:黃而不裳,非臣也。裳而不黃,非賢臣也。六五隂盛而有陽德,故稱裳著其臣,稱黃著其德。

愚按:二卑,故承天者取其動,若臣之事君。五尊,故承天者取其靜,若后之配帝。坤五且不言君,然則後人于六五必柔中之君,謬矣】。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為文?!鹞┯兄械拢拾灿谙轮?jié),而不著其文,此所以為元而吉。

○公意有此中德,尚能居下而為裳。子言惟有中德,故能自下而為黃裳,互相發(fā)也】。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龍,乾象。上二爻為天,於天不可言戰(zhàn),故言野,亦乾象。乾玄坤黃。

○隂主血,陽主氣,坤盛隂極,至與乾爭,然亦兩敗俱傷矣。

○隂與陽爭而戰(zhàn),言龍以陽主之,重陽也。隂陽俱傷而傷,言血以隂主之,抑隂也】。

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隂陽遞運道也,隂盛于此,則隂道窮,而隂必反而復矣。於陽但惜不可久,于隂直斥其窮,喜陽惡隂之情見乎辭矣。

○來氏知德曰:堅氷至者,所以防龍戰(zhàn)之漸于始。龍戰(zhàn)野者,所以著堅氷之至于其終。

愚謂:乾為馬,而坤以從乾為牝馬,其貞也,可法也。乾為龍,而坤以抗乾為戰(zhàn)龍,其窮也,當戒也。戰(zhàn)固隂之罪,然多由陽之亢而復也。君子當養(yǎng)其中,為不食之碩果,而徐以俟天心之見,豈可輕用其忿于一戰(zhàn)哉?】

用六:利永貞。

明巽、離、兌之用六,皆自坤往也。坤主利貞,而又加言永,見坤尤以貞為重也。若言坤變?yōu)榍?,何不云元亨利貞乎??/p>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大明終始者,乾也。坤能至不能大,一于從乾,則代終者以大終矣。直以方乾之以坤也,以大終坤之以乾也。如此而乾坤之元合。

○乾坤皆備元亨利貞,而元則必亨、必利、必貞者,陽之所以順而通,非貞無以為利,非利貞無以為亨。為貞者,隂之所以反而復,故于乾重元亨,坤重利貞也。元亨皆陽,而元未可見,于亨見之,故彖多言亨不言元。于于元亨,但言大亨,見此自乾元之大出,非元本體也。利貞皆隂,而利猶未成,于貞成之,故彖于利多舉一事。若建侯見大人,涉大川見他事,未必利。而子罕言利,即彖、象言利貞,止就貞釋言之。如苗至實則秀可知,若秀而不實,不可為成。且人有利之之心,即失其正心。朱子謂大通而利在正固,則止有禮智,無仁義,而元利二字皆虛矣。利字虛言之猶可,若舉元虛言之,是無仁也。無仁而所謂正者,又何物哉?】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