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聚也。
亨:王假有廟。假者,至也。廟者,所以聚祖考精神。然非已之精神聚者,不能假也。王假有廟,則王之為王道盡焉矣。
利見大人:大人五也。
亨,利貞:二五位正,故利。
用大牲吉:稱其萃之義也。
利有攸往:順其萃之義也。
象曰:澤上于地,萃:澤居地上,水皆聚之,萃之象者也。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除者,修而聚之之謂也。將有所待而用,必先聚其物,取萃為義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yīng),故聚也。
釋萃之義。順而說者,以卦之二德言:剛中者,九五爻也;應(yīng)者,六二爻也。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釋萃之彖辭。致孝享者,盡萃之道,則祖考來格。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廣萃之義,天地萬物之情于萃時亦可見。
初六,有孚不終:有孚者,應(yīng)四也;不終者,柔也。
乃亂乃萃:三柔相比,亂萃者也。
若號,一握為笑:一握者,小貌。若號者,憂之淺也。一握為笑者,樂之淺也。心懷正應(yīng),不安其聚,故憂樂交戰(zhàn)于中者也。
勿恤,往無咎:勿憂衆(zhòng)柔之相失,而往求四之正應(yīng),則可無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六二,引吉,無咎。引者,牽也。正應(yīng)在五,內(nèi)則以柔居中而安于類聚,外則以五為四據(jù)而未能有孚,是必待其類引而萃,乃得吉而無咎也。
孚乃利用禴。孚者,誠信相與也。禴者,薄祭也。始雖未孚,引則孚矣,孚則所用雖薄亦利。若未孚而用禴,未免有簡薄之嫌。
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中,下卦中也。未變,守中也。固守其中,引乃變也。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以類而聚乎柔也。位剛,故能嗟而不自安,然亦無攸利也。
往無咎:舍其類而往萃乎四,則無咎。
小吝:四雖以剛為萃之主,非正應(yīng)也,故吝。
象曰:往無咎,上巽也。
巽,順也。從上二陽,有巽之體故也。
九四,大吉,無咎。
大者,周徧之義。下得乎民,上得乎君,乃為大也。居臣之位,而據(jù)有衆(zhòng)柔,非萃之正者,必上下周徧,乃能吉而無咎也。不然,則田常、季氏之徒類焉巳。
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無咎。
剛居中正,有君之位也。
匪孚,元永貞:悔亡。民方萃乎四,故有匪孚之悔。惟修其善長之德,常久正固,則其悔可亡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失萃之時,故未光。
上六,齎咨涕洟,無咎:柔居萃終,欲萃乎四而無其道。
能憂危不安其上,亦可無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澤水惟下萃,故不安其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