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無咎。
師,兵衆(zhòng)也。此卦下坎上坤,伏至險(xiǎn)于大順,藏不測于至靜,有寓兵于民之象。又惟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有將帥之象。上下五隂,順而從之,有兵衆(zhòng)之象。九二以剛居下任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名師。夫行師非聖人得已,惟一以禁暴安民為主,不忿不貪,師得其正,此第一本務(wù)要務(wù)也。然行兵制勝,變化不可概舉,要在任老成明達(dá)之人,熟歷事變而持重遠(yuǎn)慮者,乃可為將也。行師以貞,又任丈人為將,則師出有功吉矣,又何咎?丈人不必素居崇貴,但才謀德業(yè),衆(zhòng)所畏服者是也。
彖曰:師,衆(zhòng)也;貞,正也。能以衆(zhòng)正,可以王矣。
師之為言衆(zhòng)也,貞之為言正也。卦體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隂皆為所以,此將帥之事,兵衆(zhòng)皆聽其所以也。以者,欲左之則左之,欲右之則右之之謂。然以之于不正,則為爭奪之禍;以之于正,則為王者之師。夫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則人孰不懷德服義,願以為主,可以王矣。此行師所以首貴貞也。
剛中而應(yīng),行險(xiǎn)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其曰丈人吉,無咎者,卦體九二剛中,而六五應(yīng)之。剛則有勇有威,中則虛衷善應(yīng),此丈人之才也。卦德則行險(xiǎn)而順,行兵兇戰(zhàn)危之事,而一皆順乎人心之所願,此丈人之德也。丈人才德若此,則雖以兵事毒害乎天下,而民且悅從之,事必克,動合義,吉又何咎矣?毒如殺戮之慘,供億之煩,征戍之苦,皆是。
雲(yún)峰胡氏曰:毒之一字,見王者之師不得已而用之,如毒藥之攻病,非沉疴堅(jiān)癥,不輕用也。其指深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zhòng)。
水之險(xiǎn),汜于地外,則為害矣。惟藏于地中,天下不見水,惟見地,而地之內(nèi)實(shí)莫非水。君子知國家不可無兵,特兵形見則為亂。惟藏兵于民,凡平時厚其生聚,善其政教,皆以容保吾民耳。而一旦有事,即用之為兵。蓋容民之中,即以畜備其衆(zhòng),所以天下不見衆(zhòng),惟見民,而民無非衆(zhòng)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在卦之初,出師之始也。出師之道,當(dāng)謹(jǐn)始守律,坐作進(jìn)退之有節(jié),牛馬臣妾之無逸,六步七步之不敢越,四伐五伐之不敢亂,皆有法焉。當(dāng)出師之始,即宜申嚴(yán)其法,所以一耳目,齊心志,為不可敗之基也。茍其始不善,則伍亂陣囂,必為敵乘矣,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師出以律,是必律之?dāng)嗖豢墒?,故如此戒之也。觀于失律必兇,而安得不斷斷以律乎?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在下而統(tǒng)羣隂,是將帥之職也,而有剛中之德。以是德而在師中,威德兼濟(jì),所謂丈人而吉,無咎者也。且上應(yīng)于五,受其寵任,王三錫以命,眷遇之殷,不一而足。將之得主以行志,未有如二者也。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人君寵任不專,則威不伸,權(quán)不重,或中制,或旁參,計(jì)畫不行,讒間滋起,何由成功乎?故二之在師中,吉。非獨(dú)二之能,蓋由于承天王之寵遇也。而王之所以寵二而三錫命者,又豈私于二哉?懷念萬邦,愛萬邦之心切,則其待安萬邦之人,自不得不殷耳。
六三:師或輿尸,兇。
以隂居陽,則才弱志剛;不正不中,則犯非其分。以是人為將,則師或至于撓敗覆沒,而輿尸以歸者有之矣,何兇如之!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三固自必有功者,孰意至于輿尸,是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
隂柔不中,雖不足于才,而居隂得正,量已之力,全師而退,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見可而進(jìn),知難而退,兵之常也。左次雖無功,亦未失常,故無咎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柔順而中,非好為兵端者,特寇敵之起,實(shí)為民患。如田有禽以害稼,則勢不獲已,利于摶執(zhí)之而已,何咎?此所謂師貞也。但師行雖正,而成敗係于用將。茍九二長子帥師,是將已得人矣。又使三四弟子參之,則是使之輿師而歸,師雖正而實(shí)兇矣。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dāng)也。
所以必用長子帥師者,謂其有剛中之道而行師也。使之帥師,當(dāng)矣。若弟子輿尸,則使之不當(dāng)也,又誰咎乎?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有國家之象,故大君當(dāng)功成之日,有封賞之命焉。功大者使之開國而為諸侯,功小者使之承家而為大夫,無差無吝,此王者所以公天下也。然興師之日,用人之才,不責(zé)其行,雖小人亦可有功,封賞固無不及也。若任以官政與謀國事,則不可,故又戒以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功有大小,必大君親命之,而後大小之實(shí)可見,以正功也。若小人則斷乎勿用,致戒如此之嚴(yán)者,蓋用之必至于亂邦也。以其挾私任術(shù)之心,而立之政權(quán)之際,彼肯晏然盡心于我而無他乎?惟其亂邦之禍有必然者,故斷以勿用。
隆山李氏曰:六爻出師、駐師、將兵、將將,與夫奉辭、伐罪、旋師、班賞,無所不載。雖後代兵書之煩,殆不如師卦六爻之畧,況于論王者之師,比之後世權(quán)謀之書,奇正遠(yuǎn)甚。人君不得已而用兵,何必捨此而他求哉!
建安丘氏曰:出師之道,不可不正,故曰師貞。帥師之任,不可非人,故曰丈人吉,無咎。蓋只七字,而用師之道盡矣。四之無咎,不如二之吉,而三之兇,又不如四之無咎。聖人以萬世用兵利害,而權(quán)輕重于吉、兇、無咎四字之間。後之出師命將者,盍亦鑒于斯乎!
讀易日鈔卷一
<經(jīng)部,易類,讀易日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