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下坤上】
坤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至順也。至順則虛心順應(yīng),不違物之理,不拂人之性,自然在彼無惡,在此無斁矣。何行而不可?其占亦當(dāng)獲元亨也。但隂柔之性不能堅久,故必常守此順。順之中有健以持之,如牝馬之順,而健乃其貞也。蓋隂不可以敵陽,故常減于陽之半。陽以先統(tǒng)後,而隂則僅得其後。陽主于裁物之義,而隂僅可以順其自然。陽于四方無不統(tǒng),而隂則僅處其西南。是凡事皆讓陽,而甘守其力之所可及,是乃坤順之正也。故君子之有所往也,茍先物則致迷,惟處後乃為得主于順利,而不敢造作。往西南隂方則得朋,若往東北陽方則喪朋??梢娽嵋玻?,西南也,皆順則皆貞也。若先也,義也,東北也,皆陽健之為,非坤貞也。夫人茍能為陽之所為,豈不更善?而無如隂柔之分,實止于此。茍越分而求全乎陽之所為,則妄動必兇矣。惟審分既明,心安于隂順之貞,而無所冀焉。是即順中之健,是即牝馬之貞,庶能為所可為而吉也。
蒙引曰:乾辭皆從乾道大通至正上看來,坤辭皆從陽全隂半上看來。利牝馬之貞總含下文,安貞吉總結(jié)上文。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道無不該,而成形之大者惟地。試以地觀坤之四德,至矣哉,坤之元乎!舉萬物之廣,莫不資坤元以為形生之始,此坤元之德所以為至極而無少歉也。然其所以資生者,實非自為,乃順承乎天之氣而生之耳。舉天施之功而地能承順之,自天以下,孰有加乎地德者?甚矣,其為至極也!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若坤之亨,何以見之?夫坤本造化隂順之氣,亙古來資之不窮,用之無量,蓋至厚也。以其至厚者持載萬物,此其德固配合乎天之無疆矣。試由其厚德觀之,一氣之內(nèi),含蓄萬氣,極其弘廣,而由是發(fā)之于外者,遂光顯而盛大焉。品物之廣,莫不潔齊而咸亨,此坤之亨也。
牝馬地類,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若坤之利貞,而取象牝馬,何歟?蓋馬本乾象,而牝馬性順,則地類也。且行地?zé)o疆,則順未嘗不健矣。由牝象可識坤之柔順,由無疆之象可識坤之利貞。蓋承天即其柔順,而柔順之德未嘗止息,使生物皆克有終,即其順之健,即其利貞也。此坤之利貞,而君子所法以行也。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惟君子攸行,法乎坤之柔順,故其占宜安乎隂之分,而不敢全乎陽。所為先迷則失其柔順之道,後順則得其柔順之常。西南得朋,乃與其柔順之類同行;東北喪朋,則必復(fù)就于西南而終有慶。信乎君子攸行,惟利于柔順也。
安貞之吉,應(yīng)地?zé)o疆。
惟攸行皆利于順,故必安貞而後許之以吉者,正以安貞者地德所以無疆,君子心安于貞,則與地之無疆相應(yīng)合而無間,又何不吉乎?君子攸行以上分釋四德,先迷失道以下方釋占辭。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象地重,坤之象如地勢高下相因之無窮,此可見其至順矣。夫地勢所以高下相因無窮者,以其厚也。君子亦有厚德焉,寛仁之篤于念者無少薄,義理之得于心者無少缺,乃能承載天下,使人民各得其願,而事物吝得其理。所載之物,亦有高下相因之無窮者矣。
初六,履霜,堅冰至。
霜,隂氣所結(jié),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隂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占者可不謹于微哉?夫隂陽不能相無,而其消長亦非人所與。然陽主生,隂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故聖人作易,于其不能相無者,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又深致其扶陽抑隂之意。蓋所以贊化育,參天地,其旨深矣。朱子曰:盈天地間所以為造化者,隂陽之終始盛衰而已。陽生于北,長于東,而盛于南。隂始于南,中于西,而終于北。故陽嘗居左,而以生育長養(yǎng)為功,其類則為剛,為明,為公,為義,而凡君子之道屬焉。隂常居右,而以夷傷慘殺為事,其類則為柔,為暗,為私,為利,而凡小人之道屬焉。聖人作易,于進退消長之際,示人深矣。
象曰: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初六所以有履霜堅冰之象者,以其隂氣始凝也。由其道而馴至之,故必至于堅冰。馴者,狎而習(xí)之之謂。隂孽之端,莫不由狎而玩之,而終至于不可制。
六二,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
坤德柔順正固,直也;賦形有定,方也;德合無疆,大也。此三者,坤之全德也。六爻皆坤,惟六二柔順中正,為得坤道之純,故坤之全德獨歸焉。內(nèi)則居心得其正,外則處事合其宜,而直方之德,又極于光輝盛大。且不思不勉,從容中道,不待學(xué)習(xí),而自無不利矣。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xí)無不利,地道光也。
惟六二則有柔順中正之德,故其見于動者,既徵其內(nèi)之直,又見其外之方也。夫直、方、大,皆地道也。人茍勉而效之,或合或否,終未光顯。惟不習(xí)無不利,乃坤德純足于內(nèi),而沛然發(fā)揮有餘,然後于地道為瑩淨(jìng)而光明也。
凡象傳提出爻名,則義在爻名也。從來重動字,愚意重六二,更切
○乾莫盛于九五,坤莫盛于六二。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三陽,章美之德也。以六隂居之為內(nèi),含章美而不露,自能貞固以守。然居下之上,則章美亦無終藏之理,或出而從王事焉。始雖無敢專成,而其後亦能建竪以有終也。無成者含,有終者章也。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可貞,豈終于含哉?特俟時而發(fā)也。遇時而不能發(fā),是本無章矣。從王事而能無成有終,由其智之光明弘大,所見者遠,自不急于炫耀。淺暗之人,有善惟恐人不知,豈能含章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重隂則無才而甘退,不中則過于謹守,故深藏固閉,如結(jié)囊口而不出也。人不能害己,己亦不能利人,占為無咎無譽也。隂虛能受,有囊象。六三、六四皆取含蓄不露之象,三以隂居陽,猶或可出而從王事,四以隂居隂,唯括囊不出而已。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慎釋括囊,不害釋無咎。單舉無咎者,四之意求無咎而已,無譽非所計也。
六五,黃裳,元吉。
五,尊位也,而以隂居之。隂為順,五為中德。中順之德,充諸內(nèi)而見于外者,一言一行,無往而非中順。溫恭之美,人人可見。如黃裳然,以之處已,則盡已之道;以之處人,則得人之心,大善而吉之道也。
蒙引曰:凡言吉者,只是事吉而已。元吉,則于道理盡善而吉也。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黃裳之文,非飾諸外者可能,由其根于中,乃見于外也。
息齋余氏曰:文在中止發(fā)黃裳義,蓋通坤卦皆可言裳,惟五則為黃裳。二雖中而不文,三雖文而不中,故直方但言其質(zhì)之中,含章但戒其華之露。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隂本不敢敵陽,惟隂盛之極,遂敢與陽爭,為龍戰(zhàn)于野之象。夫陽方衰,固無盛隂之勢。隂雖盛,亦無獨克之理。兩敗俱傷,而其血兼玄黃,二者兇,不言可知也。隂盛于陽,故與陽俱稱龍。陽衰于隂,故與隂俱稱血。初曰堅冰至,防龍戰(zhàn)之禍于其始。上曰龍戰(zhàn)于野,著堅冰之至于其終。
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隂盛至于窮極,則必爭而傷也。蓋由初六馴習(xí)其道以至此,故兩示其道字,具載始末。
用六,利永貞。
凡筮得隂爻者,皆用六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隂居首,故發(fā)之。遇此卦而六畫皆變者,其占如此辭。蓋隂柔不能固守,六隂皆變而為陽,則順而能健,能永其貞矣。故戒占者宜于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于元亨云。
雲(yún)峰胡氏曰:坤安貞,變而為乾則永貞。安者順而不動,永者健而不息。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陽大隂小,先隂而後變?yōu)殛?,是始雖小而以大終也。
雲(yún)峰胡氏曰:既提出隂陽二字于乾坤初爻,至此曰以大終,以見隂為小,陽為大,隂陽之大分明矣。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