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原文】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jìn)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損上益下,其卦為益。受損以益民,君之相與也如此。古人之于民,夫受百畝,而凡室廬服食器用之需,皆上之人與之。至于賑賙之法,補(bǔ)助之政,又有以濟(jì)其不及。蓋下之人既出力以奉上,上之人必有實惠以及民,此損上益下之所以為益也。卦自否來,損四一陽下,益初九損上益下之義也。曰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古者君民相親相接,如者耕省斂之類,皆星言夙駕以說于農(nóng)郊也,故曰利有攸往。得衆(zhòng)則可以濟(jì)難,故曰利涉大川。彖損上益下,民說無疆。在上既有以與民恩意浹洽,宜其說之無疆也。上之人自上下下,其道乃益大光明。古者君民雖若等夷,而君尊未嘗失也。顧以下下而光明,以益民之道往,君民相得,宜其有慶。巽體居下,以巽順下,何難不濟(jì)?故木道乃行。聖人益民,無自窮已。卦動而巽,故日進(jìn)無疆,惟恐其不益也。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天地益萬物,更無限極。聖人益民,必欲與天地同大,所謂配天其澤也,故其益無方。然天地之益萬物,無時而不益,未嘗有止息也。聖人之益民,亦與天運(yùn)為不息,則益道至矣,故與時偕行。蓋損上益下,聖人之本心也,故彖辭贊美之。
【原文】象曰:風(fēng)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天地之益萬物,莫大于風(fēng)雷。長養(yǎng)以風(fēng),發(fā)生以雷。然風(fēng)所以長養(yǎng)萬物,亦所以肅殺萬物;雷所以發(fā)生萬物,亦所擊摶萬物。發(fā)生長養(yǎng),天地興利之事也;擊摶肅殺,天地除害之事也。益民之事,莫過于興利除害。見善則遷,興利之事也;有過則改,除害之事也。
【原文】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原文】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初居最下,受益于上,正當(dāng)此爻。君之益民,豈必其盡出己物以與之?但民生利用之具,大為之興作,則凡日用飲食,無非聖人之賜,是千萬世無窮之益也。如作網(wǎng)罟取諸離,作耒耨取諸益,作宮室取諸大壯,作舟楫取諸渙之類,所謂因民之利而利之也,如此則得元吉而無咎。象曰:下不厚事也。謂爻中既得元吉矣,復(fù)言無咎,何也?蓋聖人興盡天下之利,未嘗以為已功也,獨以塞吾責(zé)而責(zé)而已。故天下之人受聖人之益,安于自然,亦不知聖人之為厚我也,故曰下不厚事也。老人曰:我耕田而食,鑿井而飲,帝力于我何有哉?皆下不厚事之謂也。惟不知其益,所以為益之大
【原文】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原文】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二,臣位,人臣受益于君者也。十朋之龜,言錫禮之蕃也。弗克違君命,不敢辭也。永貞吉,受以正則吉也。王用享于帝,吉,人臣受益之極,則左右奉璋以助祭,如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是也。王,九五也,用二以助享于帝也。象曰:自外來也。謂五自外卦而來益已也。
【原文】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原文】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三居下卦之上,在下而長民,奉君命以益民者也。兇荒札瘥,益之用兇事也。謂當(dāng)兇荒之年,宜發(fā)倉廩以行賑救也,如此則無咎。有孚中行,心茍自信,則酌中而行之,不必待君命也。事已然後用圭而告公上,蓋民之食必待中覆,則無及矣。正如汲黯河內(nèi)事。象曰:固有之也。謂天災(zāi)流行,固有之事也。
【原文】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原文】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六四近君,非六三比。益民之事,須先告公上,既從,然後行之。不然,則為擅命違國,視民之利而遷之。如盤庚遷都之類,皆所以利民也。損上益下,正屬此爻,故以遷國言之。象曰:以益志也。君從臣行,是以九五益民之意而益之也。
【原文】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原文】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五君位,處可為之勢,有益民之實,則順吾心而行之,不待問于下也。如此則元吉,民受實賜,然後惠我德而不忘于心矣,故曰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菸业?,大得志也。民惠我德,是大得天下之心也。
【原文】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
【原文】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下四爻皆受益,而上九居外,無職事之閒民也。古者民有常數(shù),士農(nóng)工商不易其業(yè),豈容有一不耕不織之閒夫哉?故莫益之而擊之。故田不耕者出屋粟,宅不毛者有里布,閒民無常職者轉(zhuǎn)移執(zhí)事之類。所以然者,以其立心之勿恒也。古者民有常產(chǎn)而有常心,既無常心,宜其兇也,故曰立心勿恒,兇。象曰:莫益之,偏辭也。不士不農(nóng),不工不商,求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所以擊之者,以其不在四民之中,自外而來也。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浚簳簾o(點此查看點校說明)
【再次點?!浚簳簾o(點此查看點校說明)
【負(fù)責(zé)版主】:待申請(點此查看申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