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jīng)】第25卦-無妄?天雷無妄(震下乾上)-[宋]李過撰《西溪易說?卷五》

[宋]李過| 易經(jīng)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5卦-無妄?天雷無妄(震下乾上)

[宋]李過撰《西谿易說?卷五》【上經(jīng)】第25卦-無妄:天雷無妄(震下乾上)

【原文】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nèi),動而健,剛中而應(yīng),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程氏曰:無妄。序卦:復(fù)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復(fù)者,反於道也。既復(fù)於道,則合於正理而無妄,故復(fù)之後受之以無妄也。為卦乾上震下,震,動也。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欲則妄矣。無妄,聖人可也。學(xué)者未敢言無妄,且自不妄入也。故由不妄以至無妄,所謂自明而誠也。如司馬溫公教學(xué)者以誠,又未敢言無妄,且自不妄語入,是又略下教人也。曰無妄,元亨利貞,大亨以正,無妄之理也。初、二、四、五爻得之,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處不正則妄矣,故有災(zāi)眚而不利有攸往。三與上當(dāng)之,彖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nèi),一陽自卦之外來,居內(nèi)卦之下,變坤為震,遂成無妄。蓋無妄,實(shí)理也。天地人同就太虛中稟得,天地得之以為天,地人得之以為人,非有附麗而來也,與他卦之變不同,故曰自外來。故初爻為無妄之主,而六爻惟初得吉。蓋初動之始,無一毫私意,全無妄之體者也。動而健,剛中而應(yīng),震動而乾健,五剛得中,二隂又得中而相應(yīng),無妄之義也。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無妄,誠也。誠者,天之道也。元亨利貞,天德之全也。無妄則與天為一,而天德純?nèi)试惶熘?。子思於中庸首篇便曰天命之謂性,蓋本諸此。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此釋上卦辭也。言無妄之往,何往而不可?若有眚,則天命不祐,何行哉?言有眚,則不利有攸往也。

【原文】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下雷行,萬物肅然而聽命,其心至一也。天與萬物未嘗相誤,故曰物與無妄。聖人充此心,勿忘勿助。茂對時育萬物,全是順天理。

【原文】初九:無妄往,吉。

【原文】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一陽自外來,居無妄之初,成卦由之。動以應(yīng)乾,其動以天,無妄之至也,故往吉。象曰:得志也。以理而動,無往不可,其心泰然矣。

【原文】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原文】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無妄,誠也,實(shí)理也,盡人物之性於己也。有一毫求得於外心,便害無妄之體。耕而穫,菑畬,求得於外也。必?zé)o耕穫菑畬之心,然後可以有所往。二以隂居隂,雖得中,然未實(shí)也。中未實(shí)則必外求,因有此戒,故象曰未富也。樊遲之學(xué)稼,許子之並耕,皆耕穫菑畬者也。

【原文】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

【原文】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zāi)也。

以六居三,其位不正,處動之極,動而得災(zāi)。然無妄得災(zāi),非已致也。不言悔吝,蓋無妄而災(zāi)眚至,皆吾進(jìn)德之驗(yàn)也。有一毫咎人之心,則妄矣。

【原文】九四:可貞,無咎。

【原文】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九四,心位也。咸卦可見本然之心,無一毫之妄也。存得本然之心,則天理見矣,故曰可貞無咎。言此心可貞,守之而無咎也。象曰:固有之也。言此心固有,非外鑠我也。

【原文】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原文】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五居乾體而得中,純乎天理而與天為一者也,必至此而後可以言命。無妄不宜疾也,而得疾則天也,故可以勿藥而有喜。如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伯牛有疾,子曰:亡之,命矣夫!如夫子、伯牛之得疾,然後謂之無妄之疾。聖賢平時陟降,無非對越上帝時也,疾何用禱哉?妄而得疾,藥亦無及矣。故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原文】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原文】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zāi)也。

處卦之終,其位不正,所謂匪正有眚者也。

西谿易說卷五

【點(diǎn)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diǎn)?!浚簳簾o(點(diǎn)此查看點(diǎn)校說明)

【再次點(diǎn)校】:暫無(點(diǎn)此查看點(diǎn)校說明)

【負(fù)責(zé)版主】:待申請(點(diǎn)此查看申請說明)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