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fēng)相與,巽而動,剛?cè)峤詰?yīng),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恒,久也。天下之理,可以常久而不變者,以其正也。卦震上巽下,咸。男下女,夫婦之始。今也男上女下,男外女內(nèi),為夫婦之正。道之可常者,惟其正而已。曰恒亨利貞無咎,道之恒者,可以通行而無咎也。利貞,利乎正也,正則可恒矣。利有攸往,乃所以為恒也。往則不息,不息則久,天地之道,不過如此。子思得此而言中庸,蓋中者正也,庸者常也,惟中故可恒。恒則不息,不息則悠久,悠久則無疆,其此之謂歟?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fēng)相與,巽而動,剛?cè)峤詰?yīng),恒而就卦,取恒義也。卦自泰來。泰,天地之交也。今初九一剛,上居九四;六四一柔,下居初六。故上體為震,下體為巽,震為長男,巽為長女,男上而女下,男女定位也。其位既定,然後二象相與,剛動于外,柔巽于內(nèi),上下二體,剛?cè)峤韵鄳?yīng),所以為恒也。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天地之道所以恒久者,在于不已。利有攸往,不已之事也。曰終則有始,蓋天地之道,終始往來,相循于無窮,所以為恒也。所存者益神,所過者?;?。貞無咎,所存者神之謂也。利有攸往,所過者化之謂也。此終則有始之意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日月四時,天地所以為常也,故以其化而見其恒。久于其道,聖人所以體其常也,故以其常而見其化。泛觀天地日月之往來,陰陽之代謝,百穀草木之榮悴,與夫生民之日用飲食,其相循于無窮者,皆常之功用也。故曰:天生萬物之情可見矣。
【原文】象曰:雷風(fēng),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震為雷,巽為風(fēng),天下之至震動者,莫如此二者。雖聖人至此,亦當(dāng)祗畏,故迅雷烈風(fēng)必變。蓋衆(zhòng)人當(dāng)風(fēng)雷震動之時,則必倉皇自失,改其常度,與平居暇日全相背也。惟德至于舜,然後能弗迷。是舜能有恒,故處雷風(fēng)震動之時,視之如平日也。于此之時,視之如平日,然後見胸中之有常。故君子于此,當(dāng)立不易,方若做過這事,確爾如是,初不因人作輟也。
【原文】初六:浚恆,貞兇,無攸利。
【原文】象曰:浚恆之兇,始求深也。
浚,深也。人情物理,深必有漸。初處恒之始,遽以深為常,既兇而且無所利也。人道之交,如君臣相交,夫婦相與,朋友相際,其始皆未可深也。由淺而深,其深必久;始而求深,其壞必遽。象曰:始求深也。賈誼、劉蕡,皆始求深者也。
【原文】九二:悔亡。
【原文】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以久居二,剛?cè)岬弥?,可恒之道也,故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以剛?cè)岬弥校士删靡?。子思言中庸,蓋本諸此,惟中故可常也。然九二所以得剛?cè)嶂姓?,九剛也,二柔也,剛?cè)醿捎?,所以為中也。中庸曰:舜?zhí)兩端,用其中于民。蓋立道以來,合下有兩,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皆兩也。執(zhí)兩所以用中,執(zhí)一則非中也。二之得中,其謂是歟?
【原文】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原文】象曰: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以剛居剛而位不中,是不恒其德,則羞辱或承之矣。以此而不變,吝也。象曰:無所容也。為衆(zhòng)所羞,則無所容其身矣。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中行,恒德之人也。狂狷,過與不及者也。恒卦六爻,惟二與五以中行而有常,故二悔亡,而五恒其德貞。初與四不及中,三與上又過中,皆不恒其德者也,故初浚恒,兇。三不恒而羞四,田無禽,上振恒,兇也。
【原文】九四:田無禽。
【原文】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上體五得中,四位不中,田所以從禽也。然亦必以正,正所謂範(fàn)我馳驅(qū)詭遇之禽,雖若丘陵,君子不取也,故曰田無禽。以此而田,未必?zé)o禽,然猶無禽也。象曰:久非其位,蓋君子之恒者也,惟正而已。所謂立天下之正位是也。況非其位而可久乎?所以無禽也。
【原文】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原文】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五得中,能恒其德者,故曰恒其德。貞卦男上女下,五雖男位,而以六為常;二雖女位,而以九為常。以五之柔,下從二之剛,夫柔而婦剛,非可恒也,故曰婦人吉。謂貞于柔,婦人則吉也。夫子貞于柔,兇之道也。故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謂從婦人之道也。
【原文】上六:振恆,兇。
【原文】象曰:振恆在上,大無功也。
處震之終。震,動也。位又不正,以妄動為常,兇道也。故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合恒卦六爻觀之,辭亦未善。初、三、四、上皆兇,二、五雖得中,以夫子制義言之,又失剛?cè)嶂?。然則恒道安在聖人?故曰: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久于中,亦聖人事也。夫惟聖人然後能體恒,所以六爻皆未善,以見常道之難。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浚簳簾o(點此查看點校說明)
【再次點校】:暫無(點此查看點校說明)
【負(fù)責(zé)版主】:待申請(點此查看申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