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jīng)】第48卦-井卦?水風(fēng)井卦(巽下坎上)-[清]朱軾《周易傳義合訂?卷八》

[清]朱軾| 易經(jīng)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8卦-井卦?水風(fēng)井卦(巽下坎上)

[清]朱軾《周易傳義合訂?卷八》【下經(jīng)】第48卦-井卦:水風(fēng)井卦(巽下坎上)

周易傳義合訂卷八

大學(xué)士朱軾撰。

下經(jīng)三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原文】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yǎng)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

謹(jǐn)按:木上有水,升之義也。六爻隂陽相間,井之象也。彖傳專取木上有水之義,然曰巽乎水而上水,又見取攜順利,無求不厭之意,故釋卦名而贊之曰:井養(yǎng)而不竆也。養(yǎng)之不竆,由德之有常。卦才二五兩爻,剛而得中。中,常德也。剛則足以冇為此,所以井不改而養(yǎng)不竆也。汔至以下,言汲井之事。以井喻政,以汲井之器喻人,人亡則政息,瓶羸而井棄,故兇。六爻取喻,則與卦辭少異。

坤為邑。卦自泰來,九上居五,而坤變?yōu)榭?,改邑象。邑改而井見,不改井象??矁秵氏螅x巽得象。離承坎,兌承巽,無喪無得象。自巽而上,往象。自坎而下,來象。大象左旋右轉(zhuǎn),四隅承坎,往來井井象。巽繩,繘象。離腹,瓶象?;ルx承上,汔至而繘未出,井象。互兌為毀折,羸其瓶象。

【原文】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程傳》:禾承水而上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君子觀井之象,法井之德,以勞徠其民,而勸勉以相助之道也。勞徠其民,法井之用也。勸民使相助,法井之施也

謹(jǐn)按:養(yǎng)民非家賜而戶予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耳

【原文】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原文】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shí)舍也。

謹(jǐn)按:井不改,何以有舊?泥,汙也。初隂柔在下,上元應(yīng)援,無上水之象,井之不可食者也。象曰:下也,謂不能上水也。時(shí)舍,謂人不食禽,亦不至為時(shí)所舍也。此喻舊政廢弛,無利於民。二爻則稍稍更張矣,究未有利濟(jì)之實(shí)功也。

【原文】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原文】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本義》,九二剛中,有泉之象。然上無正應(yīng),下比初六,功不上行,故其象如此。

謹(jǐn)按:谷,井底穴隙也。井泥去穴露,雖有泉而下漏于穴,如汲井之甕,敝漏而不能上水也。水注于谷,谷內(nèi)之鮒,泝水而上,故曰射鮒。象曰:無與,謂上無應(yīng)也。無應(yīng),故下比初。錢氏曰:五之泉上出則冇,上六引之而上。二之泉下漏則有,初六引之而下。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豈不貴有與哉?初隂,谷象,鮒象。巽矢承坎弓,射象。二乘初,井谷射鮒象?;ルx,甕象?;叮窒?。初隂,漏象。離承兌毀而水注初,甕敝漏象。

毛氏曰:二猶在井下,而內(nèi)水不浮,外甓不治,儼溪井之在山谷者,莊子所謂缺甃之崖是也。

【原文】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原文】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本義》渫,不停汙也。井渫不食,而使人心惻,可用汲矣。王明,則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竝受其福也。九三以陽居陽,在下之上,而未為時(shí)用,故其象占如此。

蔡虛齋曰:為我心惻,我指旁人,所謂行惻也,非謂九三自惻也??捎眉骋韵?,惻之之辭也。

謹(jǐn)按:不食者其遇,可用者其才。行道之惻,為蒼生惜也。王明竝受其福,為蒼生祝也。此以井泉喩賢人,而惜其不用也。

【原文】六四:井甃無咎。

【原文】象曰:井甃無咎,脩井也。

《本義》,以六居四,雖得其正,然隂柔不泉,則但能修治,而無及物之功。故其象為井甃,而占則無咎。占者能自修治,則雖無及物之功,而亦可以無咎矣。

來知德曰:六四隂柔得正,近九五之君,蓋修治其井,以瀦蓄九五之寒泉者也。占者能修治臣下之職,則可以因君而成井養(yǎng)之功矣。

象山曰:先王之法,一敝不修,必以所養(yǎng)人者害人矣。

謹(jǐn)按:羅石為甕謂甃,甃則泉可蓄矣。尚未有泉者,方有事於甃也。此喩修治政事,尚未冇及物之功。

【原文】九五:井洌,寒泉食。

【原文】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本義》洌,潔也。陽剛中正,功及於物,故為此象。占者有其德,則契其象也。

謹(jǐn)按:五、上二爻,以井喩政,以汲而食,喩民之被澤。傳曰中正者,明五為坎中之陽,坎泉得天一之真氣也

【原文】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原文】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本義》:收,汲取也。晁氏云:收,鹿盧收繘者也。亦通。幕,蔽覆也。有孚,謂其出有源而不窮也。井以上出為功,而坎口不揜,故上六雖非陽剛,而其象如此。然占者應(yīng)之,必有孚乃元吉也

謹(jǐn)按:此以上爻終五爻之義。寒泉食,井養(yǎng)也。勿幕,則養(yǎng)不窮矣。汲井之繘已收,可以幕而勿幕也。求者已往,而施者自在,由實(shí)有是於中,故其出無窮。井道至此而大成矣,治道如是而無可復(fù)加矣。九五中正,有孚也。五不言吉,上之元吉,即五之吉也。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diǎn)?!浚航鈱毱?/strong>

【再次點(diǎn)校】:暫無

【負(fù)責(zé)版主】:待申請(qǐng)

【點(diǎn)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四十七冊(cè)-經(jīng)部易類四十一(文淵閣藏本)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