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彖傳》,是釋觀彖辭而極言觀之道也。大觀在上,以卦體言。順巽,以卦德言。中正,以所觀之道言。下觀而化,以效言。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shè)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孔子釋觀彖辭曰:卦名觀者,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然無位則其道不尊,無德則其道不立,而難達(dá)乎天下矣。今卦體九五在上,其下四陰仰之。卦德內(nèi)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焉。則是大觀之主,身居上位而為臣民所具瞻,所以為觀者有其位矣。溫恭以宅心,而內(nèi)焉於理無所乖;審察以制事,而外焉於理無所拂。所以為觀者,有其德矣。由是自一身以達(dá)庶政,一皆大中至正之理。為觀之道,天下皆得而見之,此其所以稱大觀也。夫觀道,以中正為極,而中正以民化為徵。中正為觀,一若祭者之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然,所謂建其有極也。其下皆服從而化,革面革心,所謂歸其有極也。此其間有不言而喻之機(jī),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之?試觀天道,無聲無臭,氣化流行,道何神也?而春夏秋冬,不爽其序。試觀聖人,不識不知,民皆順則,道何神也?而一道同風(fēng),不顯其德。聖人之神道設(shè)教,一如天之神道也。觀之為道,豈不大哉。
按:中正以觀,即聖人之神道以設(shè)教也。下觀而化,即天下服也。卦辭取象於祭,故掲神道言之。視之弗見,聽之弗聞,體物而不遺者,神是也。聖人正身以率下,至誠所孚,非有聲音,非有象跡,而應(yīng)感之機(jī),捷於影響。蓋所存者神,則所過者化,豈人力之所能為者歟。
上一章節(jié)
《集說》平菴項氏-第20卦?觀卦?彖傳詳解
下一章節(jié)
[清]傅恒-第20卦?觀卦?彖傳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