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jīng)】第32卦-恒卦?雷風(fēng)恒卦(巽下震上)-[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卷四》

[唐]孔穎達疏| 易經(jīng)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2卦-恒卦?雷風(fēng)恒卦(巽下震上)

恒,亨,無咎,利貞。

注云:恒而亨,以濟三事也。恒之為道,亨乃無咎也。恒通無咎,乃利正也。

利有攸往。

注云:各得所恒,脩其常道,終則有始,往而無違,故利有攸往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亨,無咎,利貞」者,恒,久也。恒久之道,所貴變通。必須變通隨時,方可長久。能久能通,乃無咎也。恒通無咎,然後利以行正,故曰「恒亨無咎利貞」也。

利有攸往者,得其常道,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也。

注「恒而亨,以濟三事也」。正義曰:褚氏云:「三事,謂無咎、利貞、利有攸往。」莊氏云:「三事者,無咎一也,利二也,貞三也?!怪苁显疲骸溉抡?,一亨也,二無咎也,三利貞也?!棺⒉幻鲾?shù),故先儒各以意說。竊謂注云「恒而亨以濟三事」者,明用此恒亨,濟彼三事,無疑亨字在三事之中,而此注云「恒之為道,亨乃無咎。恒通無咎,乃利正也」。又注《彖》曰:「道得所久,則常通無咎而利正也」。此解皆以利正相將為一事,分以為二,恐非注旨。驗此注云「恒之為道,亨乃無咎」,此以恒亨濟無咎也。又云:「恒通無咎,乃利正也?!勾艘院愫酀懸病O伦ⅰ咐胸乖疲骸父鞯盟?,脩其常道,終則有始,往而無違,故利有攸往?!勾艘院愫酀胸病S^文驗注,褚氏為長。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

注云:剛尊柔卑,得其序也。

雷風(fēng)相與,

注云:長陽長陰,能相成也。

巽而動,

注云:動無違也。

剛?cè)峤詰?yīng),

注云:不孤媲也。

恒。

注云:皆可久之道。

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

注云:道得所久,則常通無咎而利正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注云:得其所久,故不已也。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注云:得其常道,故終則復(fù)始,往無窮極。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注云:言各得其所恒,故皆能長久。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注云:天地萬物之情,見於所恒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恒久也者,釋訓(xùn)卦名也。恒之為名,以長久為義?!竸偵隙嵯隆拐?,既訓(xùn)恒為久,因明此卦得其恒名,所以釋可久之意。此就二體以釋恒也。震剛而巽柔,震則剛尊在上,巽則柔卑在下,得其順序,所以為恒也。

「雷風(fēng)相與」者,此就二象釋恒也。雷之與風(fēng),陰陽交感,二氣相與,更互而相成,故得恒久也。

「巽而動」者,此就二卦之義,因釋恒名。震動而巽順,無有違逆,所以可恒也。

「剛?cè)峤詰?yīng)」者,此就六爻釋恒。此卦六爻剛?cè)峤韵鄳?yīng)和,無孤媲者,故可長久也。

恒者,歷就四義釋恒名訖,故更舉卦名以結(jié)之也。明上四事皆可久之道,故名此卦為恒。

「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者,此就名釋卦之德,言所以得亨無咎利貞者,更無別義,正以得其恒久之道,故言久於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者,將釋利有攸往,先舉天地以為證喻,言天地得其恒久之道,故久而不己也。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者,舉經(jīng)以結(jié)成也。人用恒久之道,會於變通,故終則復(fù)始,往無窮極,同於天地之不已,所以為利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者,以下廣明恒義。上言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故日月得天,所以亦能久照?!杆臅r變化而能久成」者,四時更代,寒暑相變,所以能久生成萬物?!嘎}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者,聖人應(yīng)變隨時,得其長久之道,所以能光宅天下,使萬物從化而成也。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者,總結(jié)恒義也。

注「剛尊柔卑得其序也」。正義曰:咸明感應(yīng),故柔上而剛下,取二氣相交也。恒明長久,故剛上而柔下,取尊卑得序也。

注「長陽長陰能相成也」。正義曰:震為長男,故曰長陽。巽為長女,故曰長陰?!跺琛吩唬骸咐罪L(fēng)相與」,雷之與風(fēng),共相助成之義。故褚氏云「雷資風(fēng)而益遠,風(fēng)假雷而增威」是也。今言「長陽長陰,能相成」者,因震為長男,巽為長女,遂以長陽長陰而名之,作文之體也。又此卦明夫婦可久之道,故以二長相成,如雷風(fēng)之義也。

○注「不孤媲也」。正義曰:媲,配也。

《象》曰:雷風(fēng),恒。

注云:長陽長陰,合而相與,可久之道也。

君子以立不易方。

注云:得其所久,故不易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雷風(fēng)相與為恒,已如彖釋。

「君子以立不易方」者,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方猶道也。

初六:

初六:浚恒,貞兇,無攸利。

注云:處恒之初,最處卦底,始求深者也。求深窮底,令物無餘縕,漸以至此,物猶不堪,而況始求深者乎?以此為恒,兇正害德,無施而利也。

《象》曰:浚恒之兇,始求深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浚,深也。最處卦底,故曰深也。深恒者,以深為恒是也。施之於仁義,即不厭深,施之於正,即求物之情過深,是兇正害德,無施而利,故曰「浚恒貞兇,無攸利」也。

注「始求深者乎」。正義曰:處卦之初,故言始也。最在於下,故言深也。所以致兇,謂在於始而求深者也。

九二:

九二:悔亡。

注云:雖失其位,恒位於中,可以消悔也。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失位故稱悔,居中故悔亡也。

《象》曰「能久中」者,處恒故能久,位在於中,所以消侮也。

九三: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注云:處三陽之中,居下體之上,處上體之下,上不全尊,下不全卑,中不在體,體在乎恒,而分無所定,無恒者也。德行無恒,自相違錯,不可致詰,故或承之羞也。施德於斯,物莫之納,鄙賤甚矣,故曰貞吝也。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者,九三居下體之上,處上體之下,雖處三陽之中,又在不中之位,上不全尊,下不全卑,執(zhí)心不定,德行無恒,故曰不恒其德。德既無恒,自相違錯,則為羞辱承之,所羞非一,故曰或承之羞也。處久如斯,正之所賤,故曰貞吝也。

《象》曰「無所容」者,謂不恒之人,所往之處,皆不納之,故無所容也。

注「中不在體」至「不可致詰」。正義曰:雖在三陽之中,非一體之中也。「不可致詰」者,詰,問也。違錯處多,不足問其事理,所以明其羞辱之深,如《論語》云「於予與何誅」。

九四:

九四:田無禽。

注云:恒於非位,雖勞無獲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田者,田獵也,以譬有事也。無禽者,田獵不獲,以喻有事無功也。恒於非位,故勞而無功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者,在恒而失位,是久非其位。田獵而無所獲,是安得禽也。

六五: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注云:居得尊位,為恒之主,不能制義,而係應(yīng)在二,用心專貞,從唱而已。婦人之吉,夫子之兇也。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恒其德貞」者,六五係應(yīng)在二,不能傍及他人,是恒常貞一其德,故曰恒其德貞也。婦人吉者,用心專貞,從唱而巳,是婦人之吉也。夫子兇者,夫子須制斷事宜,不可專貞從唱,故曰夫子兇也。

《象》曰「從一而終」者,謂用心貞一,從其貞一而自終也。從婦兇者,五與二相應(yīng),五居尊位,在震為夫,二處下體,在巽為婦。五係於二,故曰從婦兇也。

上六:

上六:振恒,兇。

注云:夫靜為躁君,安為動主。故安者上之所處也,靜者可久之道也。處卦之上,居動之極,以此為恒,無施而得也。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振恒兇」者,振,動也。凡處於上者,當(dāng)守靜以制動。今上六居恒之上,處動之極,以振為恒,所以兇也。

《象》曰「大無功」者,居上而以振動為恒,無施而得,故曰大無功也。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