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人序卦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夫傷困於外,則必反於內(nèi),家人所以次明夷也。家人者,家內(nèi)之道,父子之親,夫婦之義,尊卑長幼之序,正倫理,篤恩義,家人之道也。卦外巽內(nèi)離,為風(fēng)自火出,火熾則風(fēng)生,風(fēng)生自火,自內(nèi)而出也。自內(nèi)而出,由家而【一無而字】及於外之象二與五,正男女之位於內(nèi)外,為家人之道。明於內(nèi)而巽於外,處家之道也。夫人有諸身者,則能施於家,行於家者,則能施於國,至於天下治。治天下之道,蓋治家之道也,推而行之於外耳。故取自內(nèi)而出之象,為家人之義也。文中子書以明內(nèi)齊外為義,古今善之,非取象之意也。所謂齊乎巽,言萬物潔齊於巽方,非巽有齊義也。如戰(zhàn)乎乾,乾非有戰(zhàn)義也。
《或問》:易傳云:正家之道,在於正倫理,篤恩義。今欲正倫理,則有傷恩義,欲篤恩義,又有乖於倫理,如何?
○朱子曰:須是於正倫理處篤恩義,篤恩義而不失倫理方可。
○合沙鄭氏曰:家人之卦,由人事而名也,天理在焉。學(xué)者不旁通其情,而拘於家人一事,則六十四卦皆拘也。
家人,利女貞。
傳: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則家道正矣。夫夫婦婦而家道正,獨云利女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者,家正也。女正則男正可知矣。
《本義》:家人者,一家之人。卦之九五、六二,外內(nèi)各得其正,故為家人。利女貞者,欲先正乎內(nèi)也。內(nèi)正則外無不正矣。
○中溪張氏曰:家人之義,以內(nèi)為主。六二居內(nèi)而位正,故曰利女貞。女正則家道成矣?;蛑^男女莫非家人,而獨曰利女貞者,何邪?蓋家人合巽、離而成卦,巽長女而位四,離中女而位二,以柔居柔,各得其正,此亦利女貞之義。昔舜刑于二女,正合家人、巽、離之象。
○誠齋楊氏曰:正莫易於天下,而莫難於一家。莫易於一家之父子兄弟,而莫難於一婦。一婦正,一家正。一家正,天下定矣。故家人之卦辭曰:利女貞。
○雲(yún)峰胡氏曰:家人九五居外,六二居內(nèi),男女正位之象也。長女居上,中女居下,尊卑有序之象也。四陽二陰,陽強而陰弱,夫唱婦隨之象也。二柔皆居陰位,執(zhí)柔而不敢抗之象也。內(nèi)明而外巽,處家之象也。自初至五皆貞,尊卑各安其分之象也。而卦獨曰利女貞,先正乎內(nèi)也。天下以國為內(nèi),國以家為內(nèi),家以女為內(nèi)。在咸之時,二女尚少,此中女與長女,則家道既成之象也。巽長女,一陰在下而順,今居上卦之下而得其正。離中女,一陰在中而明,今居下卦之中而得其正。此所以為女之正,而其家無不正者。要之,家人內(nèi)也,當(dāng)以離內(nèi)為主。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nèi),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傳:彖以卦才而言,陽居五,在外也;陰居二,處內(nèi)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內(nèi)外之道正,合天地陰陽之大義也。
《本義》以卦體九五、六二釋利女貞之義。
雲(yún)峰胡氏曰:家人、離多由女之不正,故言男之正,必先以女正言之。
○中溪張氏曰:卦辭但言利女貞,而彖辭則曰男女正。蓋離下巽上則為家人,在內(nèi)卦以六居二,陰得陰位,則女正位乎內(nèi)也;在外卦以九居五,陽得陽位,則男正位乎外也。男女之位各得其正,乃天地陰陽之大義也。
○馮氏去非曰:經(jīng)止言女正,而孔子推明一家之人皆利於正,有補世教為多。又曰:兼三才而兩之,五天二地也。
【原文】家人有嚴(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
傳:家人【一無人字】之道,必有所尊嚴(yán)而君長者,謂父母也。雖一家之小,無尊嚴(yán)則孝敬衰,無君長則法度廢,有嚴(yán)君而後家道正。家者,國之則也。
《本義》亦謂二五
《或問》:傳曰:家人之道,必有所尊嚴(yán)而君長者,謂父母也。如此,則嚴(yán)君作兩字說。然自舊諸家只作一字說,未知如何?
○朱子曰:所尊嚴(yán)之君長也。
○問家人彖辭不盡取象。曰:注中所以但取二五不及他象者,但因彖傳而言耳。大扺彖傳取象最精,象中所取卻恐有假合處。
○涑水司馬氏曰:家者,治之至小者也,然亦有嚴(yán)君之道焉。嚴(yán),恭也,知事親則知事君矣。
○建安丘氏曰:既言男女之正,至此又推本於父母之嚴(yán),曰家人人有嚴(yán)君焉。君謂父母,即一家之君長也。君長嚴(yán)則臣下肅,父母嚴(yán)則家道齊。必父母之嚴(yán)於其子,如君之嚴(yán)於其臣,則倫理一定,尊卑截然,無干名犯分之事,而家道正。家道既正,則天下莫不一於正矣。
○趙氏曰:父義母慈,母何以亦稱嚴(yán)?蓋母之不嚴(yán),家之蠧也。瀆上下之分,庇子弟之過,亂內(nèi)外之別,嫚帷薄之儀,父雖嚴(yán),有不能盡察者。必父母尊嚴(yán),內(nèi)外齊肅,然後父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婦聽,各盡其道,而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雲(yún)峰胡氏曰:《本義》指二五言,在男女則九五、六二皆正,在父母則九五之剛可謂之嚴(yán),六二之柔未必能嚴(yán)。故夫子發(fā)彖辭言外之意,曰家人有嚴(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其旨深哉!
【原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傳:父子、兄弟、夫婦各得其道,則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可以及天下,故家正則天下定矣。
《本義》: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婦,五兄,三弟。以卦畫推之,又有此象。
雲(yún)峰胡氏曰:齊家之道,在篤恩義,然以正倫理為本。上父,初子,上下分而父子之倫正矣。五夫,二婦,五上四下也。三夫,二婦,三上二下也。五兄,三弟,五上三下也。夫婦之上下分而夫婦正,兄弟之上下分而兄弟正矣。特父子之上下相去甚遠(yuǎn),而其分嚴(yán);兄弟之相去甚近,而其情親。夫婦雖相比,而亦未嘗無上下之分也。卦惟以女正為利夫子,發(fā)言外之意,則謂男女皆當(dāng)正,又謂父子、兄弟、夫婦皆當(dāng)正。
《本義》:又即卦畫以推其象,明且備矣。
【原文】象曰:風(fēng)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拘校旅戏?strong>】。
傳: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動不可易也。君子觀風(fēng)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內(nèi)而出,故所言必有物,所行必有也。物,謂事實。謂常度法則也。德業(yè)之著於外,由言行之謹(jǐn)於內(nèi)也。言慎行脩,則身正而家治矣。
《本義》:身脩則家治矣。
○朱子曰:風(fēng)自火出,家人自火中有風(fēng),如一堆火光,此氣自熏蒸上出是也。
○問風(fēng)自火出。曰:謂如一火,火必有氣衝上去,便是風(fēng)自火出。然此只是言自內(nèi)及外之意。
○勉齋黃氏曰:風(fēng)自火出,明內(nèi)齊外之義。今曰身脩家治,則於風(fēng)自火出之象有所未明?;鹪趦?nèi)卦為明內(nèi),明身脩也;風(fēng)在外卦為齊外,齊家治也。上九一爻是其義也。
○中溪張氏曰:巽為風(fēng),離為火,蓋火熾則風(fēng)生,而火者風(fēng)之母也。君子知風(fēng)自火出之象,則知風(fēng)化之本自家而出,而家之本又自身而出也。夫身之所出,惟言與行,物猶不誠,無物之物,謂事實也。常度也。言有物則非虛言,行有則非偽行,言行相顧則其身脩,身脩則家齊、國治、天下平矣。此知風(fēng)之自也。
○雲(yún)峰胡氏曰:風(fēng)自火出,一家之化自吾言行出,皆由內(nèi)及外,自然熏蒸而成者也。
○西溪李氏曰:風(fēng)自火出,槖籥之火也。大凡鼓鑄須是鼔得許多,風(fēng)從火裏出,故風(fēng)自火出。槖籥自有一箇戶庭閫奧,家之象也,就中必有模範(fàn)。風(fēng)也,火也,金也,器也,皆有模範(fàn)。君子體之,言有物,行有正家以身言行,身之模範(fàn)也,物其則也。一身之模範(fàn),一家之模範(fàn)也;一家之模範(fàn),天下之模範(fàn)也。
初九:閑有家,悔亡。
傳:初,家道之始也。閑,謂防閑法度也。治其有家之始,能以法度為之防閑,則不至於悔矣。治家者,治乎衆(zhòng)人也。茍不閑之以法度,則人情流放,必至於有悔,失長幼之序,亂男女之別,傷恩義,害倫理,無所不至。能以法度閑之於始,則無是矣,故悔亡也。九,剛明之才,能閑其家者也。不云無悔者,羣居必有悔,以能閑故亡耳。
《本義》:初九以剛陽處有家之始,能防閑之,其悔亡矣。戒占者當(dāng)如是也。
○龜山楊氏曰:禮始於謹(jǐn)夫婦,為宮室,辨內(nèi)外。男位乎外,女位乎內(nèi),男不入,女不出,所以閑有家也,所以謹(jǐn)始也。始不閑,終必亂矣。
○中溪張氏曰:離外實中虛,有家之象。二為家人之主,初以剛明之才居其下,得防閑之道於其始,而羣居紛爭之悔自亡矣。
○雲(yún)峰胡氏曰:初之時,當(dāng)閑九之剛,能閑三五,以剛居剛而吉。初以剛居剛,而能防閑其家者也。僅曰悔亡,何哉?家難而天下易,能閑於初,僅可免悔。初之不閑,悔將若何?
【原文】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傳:閑之於始,家人志意未變動之前也。正志未流散,變動而閑之,則不傷恩,不失義,處家之善也,是以悔亡。志變而後治,則所傷多矣,乃有悔也。
《本義》:志未變而豫防之。
○庸齋趙氏曰:閑於始,則人心未變,無傷恩害義之事,故悔亡。教婦初來,教子嬰孩是也。
○中溪張氏曰:防閑之道,當(dāng)謹(jǐn)其初也。若待家瀆而後嚴(yán)之,志變而後治之,則敬戒之意失而有悔矣。
○雲(yún)峰胡氏曰:家人志已變而防之者難,未變而防之者易。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傳:人之處家,在骨肉父子之間,大率以情勝禮,以恩奪義。唯剛立之人,則能不以私愛失其正理,故家人卦大要以剛為善,初、三、上是也。六二以陰柔之才而居柔,不能治於家者也,故無攸遂,無所為而可也。夫以英雄之才,尚有溺情愛而不能自守者,況柔弱之人,其能勝妻子之情乎?如二之才,若為婦人之道,則其正也,以柔順處中【它本無此五字】。正婦人之道也,故在中饋,則得其正而吉也。婦人居中而主饋者也,故云中饋。
《本義》:六二柔順中正,女之正位乎內(nèi)者也,故其象占如此。
○進(jìn)齋徐氏曰:六二以柔居中,巽順應(yīng)五,婦之道也。遂,專成也。婦人無所專成,惟在主中饋而已,所謂惟酒食是議者也。貞吉者,居中得正,固守順道,故吉也。
○漢上朱氏曰:孟母曰: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yǎng)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門之脩,無境外之志是也。
○雲(yún)峰胡氏曰:婦人無遂事,從人而已。六二正應(yīng)九五,從之者也,故曰無攸遂。居下卦之中,故曰在中。互坎,故有飲食之象。
○雙湖胡氏曰:采蘩、采蘋之詩,以公候夫人奉祭祀為不失職,大夫妻共祭祀為循法度。祭祀蓋饋事之大者,婦無遂事,惟在中饋可見矣。故六二貞吉,惟以在中饋言。彖辭所謂利女貞者,其六二當(dāng)之歟?
【原文】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傳:二以陰柔居中正,能順從而卑巽者也,故為婦人之貞吉也。
○中溪張氏曰:六二得正而吉者,以其能順從九五之正應(yīng)而卑巽之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嗃,呼落反。嘻,喜悲反。象同】。
傳:嗃嗃,未詳字義。然以文義及音意觀之,與嗷嗷相類。又若【一作人苦】急束【一作速】之意。九三在內(nèi)卦之上,主治乎內(nèi)者也。以陽居剛而不中,雖得正而過乎剛者也。治內(nèi)過剛,則傷於嚴(yán)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過嚴(yán),不能無傷,故必悔於嚴(yán)厲。骨肉恩勝嚴(yán)過,故悔也。雖悔於嚴(yán)厲,未得寛猛之中,然而家道齊肅,人心祗畏,猶為家之吉也。若婦子嘻嘻,則終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嘻嘻之象,蓋對嗃嗃而言,謂與其失於放肆,寧過於嚴(yán)也。嘻嘻,笑樂無節(jié)也。自恣無節(jié),則終至敗家,可羞吝也。蓋嚴(yán)謹(jǐn)之過,雖於人情不能無傷,然茍法度立,倫理正,乃恩義之所存也。若嘻嘻無度,乃法度之所由廢,倫理之所由亂,安能保其家乎?嘻嘻之甚,則致敗家之兇。但云吝者,可吝之甚,則至於兇,故未遽言兇也。
《本義》:以剛居剛而不中,過乎剛者也,故有嗃嗃嚴(yán)厲之象。如是,則雖有悔厲而吉也。嘻嘻者,嗃嗃之反,吝之道也。占者各以其德為應(yīng),故兩言之。
○朱子曰:禮本天下之至嚴(yán),行之各得其分,則至和。如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都是此理。
○進(jìn)齋徐氏曰:九三以剛居剛而不中,故有嗃嗃之象。比乎二四兩柔之間,故又有嘻嘻之象。治家之道,易以情勝義。茍剛而不中,雖過於嚴(yán),而有悔厲。然而家道齊肅,人心祗畏,猶為家之吉,而未失道也。若笑樂無節(jié),而情愛暱比之私勝,則敗度喪禮,失節(jié)亂倫,家道所由以壞也,豈不終可吝乎?
○雲(yún)峰胡氏曰:嗃嗃以義勝情,雖悔厲而吉。嘻嘻以情勝義,終吝?;谧詢炊?,吝自吉而兇。九三以剛居剛,若能嚴(yán)於家人者。比乎二柔,又若易昵於婦子者。三其在吉兇之間乎?故悔吝之占兩言之。
○東萊呂氏曰:此爻如對兩家而言,且如入一家,見其父子夫婦,濟濟有禮,可以知其必興。見其嘻嘻然,日以歌舞為樂,可以知其必敗。
○雙湖胡氏曰:六爻獨於九三稱家人,以其當(dāng)一卦之中,介乎二陰之間,有夫婦焉,為一家之主者也。
【原文】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jié)也。
傳:雖嗃嗃於治家之道,未為甚失。若婦子嘻嘻,是無禮法,失家之節(jié),家必亂矣。
○中溪張氏曰:治家嚴(yán)急,寧無傷恩之悔,然猶未失治家之道也。若夫婦子嘻嘻,笑樂無度,豈不失治家之節(jié)乎?
六四:富家,大吉。
傳:六以巽順之體而居四,得其正位。居得其正,為安處之義。巽順於事而由正道,能保有【一無有字】其富者也。居家之道,能保有【一無有字】其富則為大吉也。四高位而獨云富者,於家而言。高位,家之尊也。能有其富,是能保其家也,吉孰大焉?
《本義》:陽主義,陰主利。以陰居陰而在上位,能富其家者也。
○朱子曰:占法陽主貴,陰主富。
○中溪張氏曰:六四與初九為正應(yīng),又介乎九三、九五之間,以柔得剛,以虛受實,故能富盛其家,而有大吉之占。六四以巽順之道而在高位,其一家之母歟?記曰: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家之肥,即家之富也。
○雲(yún)峰胡氏曰:小畜九五稱富,泰六五稱不富,陽實而陰虛也。家人六四,陰也,而稱富,陽主義,陰主利也。卦二陰爻皆得正,二之貞吉,順以巽也。四之大吉,順在位也。玩兩順字,婦道盡矣。二在下之婦也,四之位,其在上而主家之婦乎?主家如此,是宜其家之富而大吉也。
○李氏開曰:初閑之,二饋之,三治之,四則享其富,此治家之序也。
【原文】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傳:以巽順而居正,位正而巽順,能保有【一無有字】其富者也,富家之大吉也。
○建安丘氏曰:女子之道,以順為正。聖人於二之象曰順以巽,於四之象曰順在位,以言女子未有不順其夫,而家道得其正者,故二象皆以順言之。
○進(jìn)齋徐氏曰:富家者,非必金帛寶玉而後為富,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各安其位,順而無逆,能保有其家而不敗,即所謂富也,吉莫大焉。若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各失其道,則家敗無日,富可保乎?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假,更白反,象同】。
傳:九五男而在外,剛而處陽,居尊而中正,又其應(yīng)順正於內(nèi),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五君位,故以王言。假,至也,極乎有家之道也。夫王者之道,脩身以齊家,家正而天下治矣。自古聖王未有不以恭己正家為本,故有家之道既至,則不憂勞而天下治矣,勿恤而吉也。五恭己於外,二正家於內(nèi),內(nèi)外同德,可謂至矣。
○蘭氏廷瑞曰:剛中正為家人之主,而初、二、三、四各當(dāng)其位,亦如人君正身齊家,使父子、兄弟、夫婦各正位乎內(nèi)外而不相紊,故不待憂恤而吉。
○建安丘氏曰:三、五陽剛,皆主治家者也。三剛而不中,失之過嚴(yán),未免有悔厲之失。五剛而得中,威而能愛,盡乎治家之道者,故人無不化,可以勿憂恤而吉也?;?strong>曰:治家之道尚嚴(yán),在彖以嚴(yán)正為吉,五以相愛為義,何也?曰:嚴(yán)以分言,正家之義也。愛以情言,假家之義也。假有感格之義,故象以相愛言之。
○雙湖胡氏曰:常人處家之道,九三爻己盡之。此又自王者事,所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者是也。然王者自可用初、三、上爻,常人得五爻,亦有有家之道也。
《本義》:假,至也,如假于太廟之假。有家,猶言有國也。九五剛健中正,下應(yīng)六二之柔順中正,王者以是至于其家,則勿用憂恤,而吉可必矣。蓋聘納后妃之吉占,而凡有是德者,遇之皆吉也。
○朱子曰:王假有家,言到這裏方具得許多物事,有妻有妾,方始成箇家。
○有家之有,只是如夙夜浚明有家、亮采有邦之有。謂三德者,則夙夜浚明於其家;有六德者,則亮采於其邦。有是虛字,非如奄有四海之有也。
○雲(yún)峰胡氏曰:不曰有國有天下,而曰有家,卦名。家人,主卦而言也。初九,閑有家,家道之始。九五,王假有家,家道之成。王者之有天下,至此不必憂,而吉可必矣。
【原文】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傳:王假有家之道者,非止能使之順從而已,必致其心化,誠合夫愛其內(nèi)助,婦愛其刑家,交相愛也。能如是者,文王之妃乎?若身脩法立而家未化,未得為假有家之道也。
《本義》:程子曰:夫愛其內(nèi)助,婦愛其刑家。
○童溪王氏曰:以二五言之,則二爻居相應(yīng)之地,二有內(nèi)助之德而五愛之,五有刑家之道而二愛之,此謂交相愛也。
○雲(yún)峰胡氏曰:二五皆中正,其愛也,非情欲之愛。五愛二之柔順中正,足以助乎五;二愛五之剛健中正,足以刑于二也。
○誠齋楊氏曰:以文王為君,以太姒為妃,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武王為子,以邑姜為婦,其不交相愛乎?詩人歌之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此之謂矣。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傳:上卦之終,家道之成也,故極言治家之本。治家之道,非至誠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則能常久,而衆(zhòng)人自化為善。不由至誠,己且不能常守也,況欲使【一作使衆(zhòng)】人乎?故治家以有孚為本。治家者,在妻孥情愛之間,慈過則無嚴(yán),恩勝則掩義,故家之患,常在禮法不足而瀆慢生也。長失尊嚴(yán),少忘恭順,而家不亂者,未之有也,故必有威嚴(yán),則能終吉。保家之終,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故於卦終言之。
《本義》:上九以剛居上,在卦之終,故言正家久遠(yuǎn)之道。占者必有誠信嚴(yán)威,則終吉也。
進(jìn)齋徐氏曰:上九以陽剛居卦之終,家道大成,人信之矣,故曰有孚。然不以人信而或弛,律身益嚴(yán),故曰威如。身愈脩則家愈齊,保家之道也,故曰終吉。
○涑水司馬氏曰:上九以陽居上,家之至尊者也。家人望之以為儀表,茍具身正,不令而行,是以內(nèi)盡至誠,為下所信,然後有威如可畏,而獲終吉也。
○縉雲(yún)馮氏曰:為人父者,躬行之有素,則家人無不孚之者矣。其所謂躬行者,豈飭厲以為威哉?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非心罔念己,潛消而默化矣。此威如之吉,而象以為反身之謂也。
○雲(yún)峰胡氏曰:九三嗃嗃,處家之過嚴(yán)。上九威如,律身之自嚴(yán)。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六陰柔,以其不足於嚴(yán)而勉之。家人:有孚,威如。九陽剛,以其能自律之嚴(yán)而許之也。卦未有如家人皆吉者,然始之吉易,終之吉難,故必有誠信威嚴(yán),則終吉矣。卦以家人名,一家之人也。
《本義》:以卦推之,上父,初子,五三夫,二四婦,五兄,三弟?;蛴忠詢?nèi)外卦推之,正位乎內(nèi),則初女,二婦,三母,母嚴(yán),婦順,女當(dāng)自閑,故初三剛而二柔。正位乎外,則四子,五夫,上父,父嚴(yán),夫義,子順乎親,故上與五剛而四柔。易之曲暢旁通也如此。
【原文】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傳:治家之道,以正身為本,故云反身之謂。爻辭謂治家當(dāng)有威嚴(yán),而夫子又復(fù)戒云當(dāng)先嚴(yán)其身也。威嚴(yán)不先行於己,則人怨而不服,故云威如而吉者,能自反於身也。孟子所謂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也。
《本義》謂:非作威也,反身自治,則人畏服之也。
○南軒張氏曰:居家人之上,家人所瞻仰而視效者也。身不脩則家不可齊,此家人六爻卒歸於反身也。反身謂何?言有物而行,有而已。
○雲(yún)峰胡氏曰:未有不嚴(yán)於身而能嚴(yán)於家者。九三:嗃嗃之嚴(yán),有悔而吉。上九:反身之嚴(yán),終吉無悔。
○節(jié)齋蔡氏曰:初與四,二與五,皆以柔應(yīng)剛,故有順德。三與上以剛遇剛,故三嗃嗃而上威如也。
○西溪李氏曰:卦中六爻,不惟男女之定位,剛?cè)嶂灰嗖豢梢住I细傅?,三母道,貴嚴(yán)。五夫道,貴義,故以九居之。四子道,二婦道,貴順,故以六居之。初女之道,安得用剛?蓋女子之未從人也,當(dāng)以禮自防。不然,則為不有躬之女,故亦以九居之。剛?cè)峤援?dāng),所以為家道之善。
○建安丘氏曰:家人一卦,先儒謂內(nèi)卦三爻,女子之事也;外卦三爻,男子之事也。女子之道,始也為人女,故初閑有家;中也為人婦,故二在中饋;終也為人母,故三家人嗃嗃,即彖辭女正位乎內(nèi)也。男子之道,始也為人子,故四富家吉;中也為人夫,故王假有家;終也為人父,故上威如吉,即彖辭男正位乎外也。
周易傳義大全卷十三
<經(jīng)部,易類,周易傳義大全>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浚忽ご浞?/strong>
【再次點?!浚簳簾o
【負(fù)責(zé)版主】:待申請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冊經(jīng)部二十二(文淵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