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曰:咸,感也。
本卦二體初陰四陽,二陰五陽,三陽六陰。皆陽感陰應,陰感陽應。六畫皆相與,卦之名義由此。(文瀾本「由」作「如」。)
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以卦體言之,兌柔在上,艮剛在下。六畫陰陽相應。以卦德言之,艮止則情專,兌說則應切。以卦象言之,少男先下于少女。柔上剛下,感應相與,所以亨也。夫婦之道,止而不說則離,說而不止則亂。止而說,所以利貞也。婚姻之道,無女先于男,必女守正而男先下之,所以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天地無心而成化,一自然之運也。聖人有心而無爲,一至誠之理也。
誠能動物,人心之和平,一至誠之理也。誠能動物,人心之和平,一至誠所感,非邀結之爲也。分言之,天地自天地,聖人自聖人。合言之,則天地之翕闢,即聖人之呼吸。天地之慘舒,即人之哀樂。故有感必通,天地萬物之情所同也。寂然不動者性*,感而遂通者情。即有感必通之道。引伸之而情可見矣。
(*文瀾本「性」作「心」)
上一章節(jié)
[明]來知德-第31卦?咸卦?彖傳詳解
下一章節(jié)
[曹魏]王弼-第31卦?咸卦?彖傳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