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云:凡不和而訟,無施而可,涉難特甚焉。唯有信而見塞懼者,乃可以得吉也。猶復(fù)不可終,中乃吉也。不閉其源,使訟不至,雖每不枉,而訟至終竟,此亦兇矣。故雖復(fù)有信,而見塞懼,猶不可以為終也。故曰「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也。無善聽者,雖有其實,何由得明?而令有信塞懼者得其中吉,必有善聽之主焉,其在二乎?以剛而來,正夫群小,斷不失中,應(yīng)斯任也。
【靠右】---(曹魏)王弼著《周易注》卷一
孔穎達疏:注「凡不和」至「應(yīng)斯任」。《正義》曰:「無施而可」者,言若性好不和,又與人鬪訟,即無處施設(shè)而可也。言所往之處皆不可也。「涉難特甚焉」者,言好訟之人,習(xí)常施為,己且不可,若更以訟涉難,其不可特甚焉,故云「涉難特甚焉」。「中乃吉」者,謂此訟事以中途而止,乃得吉也。前注云「可以獲中吉」。謂獲中止之吉。「不閉其源,使訟不至」者,若能謙虛退讓,與物不競,即此是閉塞訟之根源,使訟不至也。今不能如此,是不閉塞訟源,使訟得至也?!鸽m每不枉而訟至終竟」者,謂雖每訴訟陳其道理,不有枉曲,而訟至終竟,此亦兇矣。
上一章節(jié)
[東漢]荀爽-第06卦?訟卦?彖傳詳解
下一章節(jié)
[唐]孔穎達-第06卦?訟卦?彖傳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