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jīng)】第18卦-蠱卦?山風(fēng)蠱卦(巽下艮上)-[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四》

[清]王心敬| 易經(jīng)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8卦-蠱卦?山風(fēng)蠱卦(巽下艮上)

【周易上經(jīng)】第18卦-?()-[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四》

蠱卦:?【巽下艮上】

隨而受之以,何也?序卦傳曰: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元亨,。,?!鞠认⑺]反,後胡豆反】。

文王之彖蠱云云,何也?曰:為卦以乾剛上坤柔為艮,坤柔下乾剛為巽,下巽懦而上艮止,此蠱之所由成也。壞必有事,有事則壞者仍成,故占有元亨象。原其所以元亨者,以事壞于因循,而振于勤動,故占又為利涉大川象。然要之蠱之成與幹,固人事之感召,亦天道循環(huán)之自然。如先甲三日,則至甲而終,必且後甲三日,自甲而始。蓋天下事皆因始以成終,則亦無有終而不始,係人事事不事事耳。故又有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象也。

彖曰:蠱,,,蠱。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孔子之傳蠱彖云云,何也?曰:言蠱之所以成者,以乾剛上坤成止,坤柔下乾成巽,上下不通,又為下巽上止,全不事事,故蠱遂成也。元亨而天下治者,窮則思變,變則必通,以此而治天下,則父亂而子治,先亂而後治者也。又言利涉大川者,言治蠱之道,以往而有事為貴,蓋以不事事蠱,即以能事事治也。而所謂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則以終必有始,乃天道運行之自然也。嗚呼!觀文王之彖與孔子之傳,皆取于治蠱必亨之義,初與卦象山風(fēng)之義無涉,則知凡卦爻之以義取象者固多也。互變錯綜,舍切近,求虛遠(yuǎn),恐不其然。

孔子以往有事釋利涉大川,以終則有始釋先甲後甲,意旨已至明至徹,而後儒尚紛于利涉大川之象,先甲後甲之日,何異畫蛇添足!

觀、蠱以艮、巽相合成,可見天下百事之?dāng)模杂捎谝蜓《?。故善救敗者,在鼓之以振勵果行?/p>

象曰:,蠱;。

孔子之傳蠱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山下有風(fēng),是乃蠱之象也。君子體此,振民之德,使如巽之風(fēng)行草偃;育民之德,使如山之廣厚生物也。蓋天下之所以頹敝,由于上無綱紀(jì),故君子必以禮樂政刑振作乎民。民之不知興行,由于上無教化,故君子必以勞來匡直涵育其德。是乃所謂元亨而天下治者乎?象與彖固互相表裏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周公之象蠱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蠱初,是人子嗣服方始,先緒未振,賴以幹之者也。有幹父之蠱象,有子如此,厥考乃可無咎。雖厲所不免,然敗緒重立,必得終吉。有考無咎,厲終吉象。

卦是蠱,而皆以幹蠱取義者,蓋聖人之意,只是教人知所以治亂救敗之道。敗亂之情形,固不必道也。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孔子之傳蠱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所以善承考意,乃人子繼述之孝也。

,幹母之蠱,不。

周公之象蠱九二云云,何也?曰:二居巽中,初事為父,入事即母。又二居柔應(yīng)五,故有幹母之蠱象。九二陽剛,慮其過直,婦人之事,安得求備?故占又有不可貞象。嗚呼!聖人之明於人情,善於救敗,固如此乎?非精義入神,其孰與此?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孔子之傳蠱云云,何也?曰:言幹母之蠱,以不可貞,乃得中道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周公之象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剛處剛,在蠱之時,改父之行者也,故占為小有悔。然父蠱得幹,旣敗復(fù)振,所失小而所全大,有無大咎象。

象曰:幹父之蠱,終。

孔子之傳蠱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是人子之善于繼述,終自無咎,小失不足道也。嗚呼!人子固以幹父母之蠱為孝乎?

,裕父之蠱,往見吝。

周公之象蠱六四云云,何也?曰:四止體,而以陰居柔,柔懦退縮,前蠱之一不能幹,而日以益蠱者也。以此而往,吝能免乎?故占有往見吝象。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孔子之傳蠱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裕父之蠱,則壞者益壞,即自己亦前途盡滯矣,往能得志乎?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周公之象蠱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履剛,履中得正,兼下有初二之應(yīng),幹父之蠱,而能成其德,天下亦歸其孝者也。故占有幹父蠱,用譽象。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孔子之傳蠱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而用譽者,能承考志以成其德也。

初二、三五皆以幹蠱,終吉得中,無咎用譽,獨四以裕蠱,往吝。嗚呼!人子處父母之蠱,亦可以知自盡矣。此大禹之蓋愆,武周之繼述,為千古之大孝達(dá)孝。夫皆言人子幹蠱之事,而人臣之于君從可知也。明忠,至六而極,文王之所以為忠臣也。明孝,至五而極,武王之所以為孝子也。嗚呼!商周之間,聖人難言,故托之卦爻以顯義乎?然賴此而千古之之臣道子道示象于此矣。

,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周公之象蠱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蠱已終而止已極,又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之位也。當(dāng)蠱之時而居如此,其不事王侯,高尚其志者乎?故象以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不言吉兇悔吝者,地至五而蠱已幹。上九處乎事之外,履乎蠱之表,不惟無悔吝之兇,卽貞吉二字亦無所置喙矣。求之古人,其伊尹、太公未遇之年,而巢、許、嚴(yán)、龎終身之尚乎?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孔子之傳蠱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不事王侯,雖無幹蠱之功,然視世之無才無德,徒事人事,而裕父之蠱者,志自可法耳。則如聞夷、齊之風(fēng)者,頑廉懦立,桐江一絲,繫漢九鼎,亦可見也。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