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卦坎下乾上,乾剛坎險(xiǎn)。在上下為相制,內(nèi)外為相濟(jì),人己為相敵,皆致訟之道也,故名為訟。卦辭言,處訟者當(dāng)曲盡其道,以歸於無訟也。有孚,是理實(shí)。窒,是屈而不通。惕,憂懼之意。涉大川,猶駕虛辭以求勝也。
文王繫訟彖辭曰:訟為爭辨之義,非人之得已也。惟理直見枉,情真受誣,屈抑而不能自通,是有孚見窒,勢不得不出於訟。然所以處之之道何如?必也反求在我,心存憂懼而能惕,度於事理,辨明即已而能中,則有孚之窒可伸,而訟復(fù)於無。訟豈不為吉。若自恃其理,可止不止,終極其訟,而不惕中,則尚氣以損德,好勝以敗業(yè),兇可知矣。且又非自逞其胸臆,能剖白以冀免,必利見公明之大人,資其明斷,始可據(jù)理以獲伸。如於孚窒之外,妄生事端,駕虛以求勝,如涉川然,冒險(xiǎn)僥倖,不能惕中之甚者矣。雖訟本有理而好剛自?,其何能免乎。此所為不利也。
按:聖人不貴聽訟,而貴無訟。惟使人懷競惕,知所畏懼,所以消弭勝心,而一反於至當(dāng)之理,故能內(nèi)自訟者,又為無訟之本也,可不加之意哉。
上一章節(jié)
[南宋]俞琰-第06卦?訟卦?卦辭全文詳解
下一章節(jié)
[清]傅恒-第06卦?訟卦?卦辭全文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