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彖傳》,是釋艮彖辭,贊其能止之妙,而推其得止之驗也。艮體篤實,故有光明之義。上下,謂內(nèi)外卦之六爻。敵應(yīng),謂陽與陽敵,陰與陰敵,不相應(yīng)也。
孔子釋艮彖辭曰:卦名為艮者,蓋艮則止於理而不遷,於義為止也。止之義何如?人之行止,各有其時,而當止之理,又隨時而在。故事物未交,時乎當止,則藏此理於無形,止其所當止也。事物既接,時乎當行,則順此理以推運,行其所當行也。夫止與行,各止其所而不容易,故時行則行,是動而止於理,動不失其時矣。時止則止,是靜而止於理,靜不失其時矣。動靜皆止,一因乎時,而不以己與焉,尚安有意必固我之蔽,其道不亦光明乎!辭曰「艮其背」,何哉?凡人一身,惟背為止。艮其止者,言止其當止之所也。以卦體言之,凡爻陰與陽應(yīng),陽與陰應(yīng)。今卦之上下,陰則皆陰,陽則皆陽,陰陽各以敵應(yīng),不相為偶,各止其所而不相與也。夫惟各止其所,是以內(nèi)焉止於吾身之所,知有理而不知其身;外焉止於應(yīng)物之所,知有理而不知有人。能盡乎止之道而無咎也。
按:艮象獨稱光明者,惟定乃明也,而定必由於知止。不知止則胸次煩擾,而日見其昏昧。如鑒之為塵所污,而不能照物也。能知止則中有定向,而日進於清明。如水之不為風(fēng)蕩,而萬象皆涵也。異端曲說,非不曰「宇泰定而天光發(fā)」,又曰「戒生定,定生慧」,然其所云定與戒者,乃清淨寂滅,而不知格物窮理。靜而無以立體,動而無以致用。豈吾儒內(nèi)外一貫之學(xué)也歟。
【今注】
意必固我之蔽:《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怪祆洌骸敢?,私意也。必,期必也。固,執(zhí)滯也。我,私己也。四者相為終始,起於意,遂於必,留於固,而成於我也。蓋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後,至於我又生意,則物欲牽引,循環(huán)不窮矣。」
宇泰定而天光發(fā):語出《莊子?庚桑楚》:「宇泰定者,發(fā)乎天光。發(fā)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脩者,乃今有恆;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褂?,器宇。舍,止也,居也,安適也。至人的身形是道德的器宇,器宇安泰自然會散發(fā)出天光。發(fā)出的天光自然能夠照鑒萬物,使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在這方面有所修養(yǎng)的,就是所謂的有恆。有恆的人,人就會與他安居,老天就會幫助他。人所安居的,就是天民。上天所幫助的,就是天子。
戒生定,定生慧:語出《楞嚴經(jīng)》:「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菇錇槌纸洌槿攵?,慧為智慧。漏,煩惱。
上一章節(jié)
[南宋]俞琰-第52卦?艮卦?彖傳詳解
下一章節(jié)
[清]傅恒-第52卦?艮卦?彖傳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