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傅恒奉敕撰《御纂周易述義》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

[清]傅恒奉敕撰《御纂周易述義》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

分類:易經(jīng)注解 | 作者:創(chuàng)始人 | 收藏:0 | 評論:0 | 人氣:0

點校底版:文淵閣四庫全書

書籍摘要:[清]傅恒奉敕撰《御纂周易述義》全文在線閱讀。[清]傅恒奉敕撰《周易述義》介紹 《御纂周易述義》簡介: 《御纂周易述義》於清乾隆二十年所撰,作者群包括了正總裁官傅恒、來保、孫嘉.....

x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分享從這里開始,精彩與您同在
圖書目錄111

書刊介紹

《御纂周易述義》簡介:

《御纂周易述義》於清乾隆二十年所撰,作者群包括了正總裁官傅恒、來保、孫嘉淦;副總裁官汪由敦、納延泰、劉綸;提調(diào)官覺羅巴延三、馬景;纂修官吳鼎、梁錫璵……。

提到「御纂」的易類書籍,最有名的當屬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而清世康熙皇帝更重經(jīng)學,於易學上除了有李光地所撰的《御纂周易折中》之外,另外還有經(jīng)筵系列的《日講易經(jīng)解義》。而本書《周易述義》,則是由乾隆皇帝敕令纂修而成。

根據(jù)《四庫總目》題要,之所以名為「述義」,因為旨在「闡述」《周易折中》的蘊涵。然而,細觀兩書內(nèi)容,殊異頗大。

《折中》對於象數(shù)之學採取較為負面的態(tài)度。對於「象」,大至上多數(shù)只取二體卦象;對「數(shù)」則完全屏棄,李光地在序言中甚至說:「於數(shù)則納甲飛伏之謬必斥,於理則老莊空虛之旨必破?!挂话阏J為,《述義》大量運用了象數(shù)之學來註解。但嚴格來說,「象」是其核心,「數(shù)」理則鮮少觸及。

《折中》以程朱之學為主軸基底,收錄了大量宋明易學的觀點。雖名為「折中」,但比較是除卻漢易及象數(shù)易,在唐宋之後的儒門易學上取其「折中」,並不是真的折中。因此《折中》具有較為濃厚的宋易與儒門義理易色彩。但《述義》除了多取「正體」(上下二體)的八卦卦象之外,更大量採用了爻變和互體,甚至錯綜,並宣稱,在宋易與漢易之間取其平均,因此似有意在宋易與漢易間取得「折中」的意味。

如前所說,《折中》對於象數(shù)以及老莊之說採取了清楚的批判態(tài)度,甚至在《日講易經(jīng)解義》當中,這種批判態(tài)度更為嚴明。但《述義》卻是:「所解皆融會群言,擷取精要,不條列姓名,亦不駁辨得失,而遺文詮釋,簡括宏深。大旨以切於實用為本?!?/p>

〖周易述義〗十卷。[清]傅恒(?—1770)等奉敕撰。恒號春和,滿州鑲黃旗人,富察氏。乾隆帝皇后之弟。自侍衛(wèi)擢戶部侍郎,入軍機行走,乾隆十二年,任戶部尚書,后援大學士、軍機大臣等,為乾隆所倚重。頗有軍功。乾隆二十年,恒以保和殿大學士職奉敕領(lǐng)銜撰修是書。凡卦爻4卷,彖傳1卷,象傳2卷,系辭傳2卷,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合1卷。意在推闡康熙敕修《周易折中》之蘊,故賜名《述義》。所解皆融會群言,摘取精要,不條列姓名,不辨駁得失,而隨文詮釋,以實用為本。故于乾卦發(fā)例曰:“諸爻皆龍而三稱君子,明《易》之立象,皆人事也”,此意為全書綱領(lǐng),即《易》因人事以立象。取象也多從古義。如解乾九二曰:“九二剛中、變離、文明”;解坤初六曰:“變震、為足,有履象焉”;解屯六二曰:“變兌、為女,柔正,故貞”,凡此之類,皆取于“變爻”也。解屯六三曰:“震坎皆木,聚于艮山,故為林”,解屯九五曰;“陷陰互艮,止而不動”;解需九五曰:“坎水兌口,故為酒食”,凡此之類,皆取于“互體”也。解蒙六三曰:“三變互兌,故為女”;解訟九二曰:“坎坤體,故為邑,又互離。戶象也。三百,離數(shù)也”;解訟九四曰:“乾初復體,互巽為命,變艮為渝,艮止貞也”,凡此之類,皆兼取“變”與“互”也。解《系辭傳》“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曰:“物為八卦之爻,雜謂自其中四爻雜而互之,又撰成兩卦之德也。是非者時物之是非,皆于中爻辨之。正德則二為內(nèi)卦之中,互為外卦之中。互體則三為內(nèi)卦之中,四為外之中,故皆謂之中卦”。所說,誠括先儒,以發(fā)明古義。漢《易》之不可訓者,在于雜以讖緯,推衍譏樣;至于象數(shù)之學,則去古未遠,傳習具有端緒;故能于宋《易》漢《易》酌取其平,探義文之奧蘊,以決王弼、鄭玄之事非。有《四庫全書》本,《□藻四庫全書薈要》本,均冠有“御纂”二字。

編者按:

本文轉(zhuǎn)載于易學網(wǎng),點此閱讀原文地址:https://www.eee-learning.com/article/5842

相關(guān)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