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鈞,男,山東鄒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易
孔穎達(574年—648年),字沖遠(一作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唐朝經學家,孔子的第31世孫。生于北齊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
李鼎祚是唐朝中后期資州盤石(今屬四川資中縣)人。其生平不詳,官至殿中侍御史。在位期間積極為統治者獻計獻策。安史之亂,他進《平胡論》,為討伐安祿山等人出謀劃策。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統治,防止叛亂,又上
侯行果,唐朝中期十八學士之一。待皇太子讀。與馮朝隱、會真齊名。卒后贈慶王傅。侯行果著作已失,主要散見于李鼎祚《周易集解》。黃奭的《黃氏逸書考》中收有《侯果易注》一冊。史書記載侯果,見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其生平不詳。據清人馬國翰考證,侯果即侯行果。馬氏云:“果名于史志無考,惟《唐書.儒學列傳.褚無量傳》云:‘始,無量與馬懷素為待讀,后秘書少監(jiān)康子元、國子博十侯行果亦踐其選。'意侯行果即侯果,唐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