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胡炳文簡介

[元]胡炳文簡介

代表作品:

書籍摘要: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號云峰,元代教育家、文學家。婺源考川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揚朱子理學,在易學研究上也頗有造詣。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明經(jīng)書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書...

人物介紹

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號云峰,元代教育家、文學家。婺源考川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揚朱子理學,在易學研究上也頗有造詣。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明經(jīng)書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書通》、《周易本義通釋》和為兒童編寫的《純正蒙求》等。

考川書屋

婺源考川,今稱考水,是明經(jīng)胡氏的發(fā)祥地。

宋代曾有一位豪杰客游路過考川,回家之后對鄉(xiāng)人說:“考川是一個富麗繁華的地方,但是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羨慕不已的,卻是其他地方所少有的比屋書聲?!?/p>

考川書屋造就了眾多俊杰之士,而在書屋中為教育畢其終身、名聲最為卓著的教授,便是“明經(jīng)胡七賢”之一的元代教育家、文學家胡炳文。

易學世家

胡炳文的祖父胡師夔,曾求學于朱熹門下,精通五經(jīng),尤其對《易經(jīng)》頗有造詣,撰有《易傳史纂》等專著。父親胡斗元,14歲拜朱熹從孫朱洪范為師,學習《易》學。他日玩一爻,七日通玩一卦,周而復始,反復練習,持之以恒。他曾外出周游,傳播易學,四方學子紛紛向他求教。后回到家鄉(xiāng),又有不少仰慕他的求學者,遠道前來登門拜師。他孜孜不倦,任教鄉(xiāng)里達50年,72歲逝世時,州、縣學士大夫聞訊無不悲痛,他的弟子俞洪等百余人追憶先生的德行,以“古隱君子”私謚,尊稱為“孝善先生”。胡炳文秉承家傳,精研《易》學,并傾注數(shù)年的努力對周易進行了全面考訂,完成專著《周易本義通釋》,以糾偏辨錯,闡發(fā)先圣本義。

胡師夔、胡斗元、胡炳文,一家三代都相繼成為易學名家,名列“明經(jīng)胡七賢”,在東南學者中很有名氣。祖孫之中,胡炳文的名聲更響。

興教于鄉(xiāng)

胡炳文自幼好學,12歲的時候,就經(jīng)常讀書至深夜。父母擔心他讀壞了身體,多次催他休息,他便用衣服遮住窗戶的光,躲在房內(nèi)終夜默讀。他專心研究朱子理學,對于諸子百家、陰陽醫(yī)卜、星歷術(shù)算也無不精通。由于學問精深,他曾受聘在婺源縣學講學,還先后出任江寧(今南京)教諭、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饒)學錄和“道一書院”山長,在學界被尊為一代名儒。

胡炳文看到當時一些學者只知臨模晉帖、吟誦晚唐詩,卻不懂經(jīng)學,深為憂慮。他認為朱子家鄉(xiāng)、明經(jīng)公故里,更要秉承先圣衣缽,弘揚理學,大力興辦教育。于是在至大三年(1310年),他出資在家考川建造房屋200間,其族侄、曾任龍泉縣主薄的胡淀捐田300畝,族侄胡澄捐田50畝,共同創(chuàng)建了明經(jīng)書院。明經(jīng)書院規(guī)模較大,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會講堂、書齋、塾堂等,不僅供胡氏子弟讀書,也可以滿足附近學子求學的愿望。書院田產(chǎn)全部用于興辦義學,“輸其歲入,以養(yǎng)師弟子”。明經(jīng)書院規(guī)定,家族子弟不論貧富,士人不論遠近,都可以到明經(jīng)書院讀書求學。書院還提供膳食、宿舍。書院落成之后,四方慕名前來求學的學子絡(luò)繹不絕。元代經(jīng)學家、國子監(jiān)司業(yè)吳澄撰文稱贊明經(jīng)書院,說:“真儒明經(jīng)之學,復見于朱子之鄉(xiāng),不其偉歟!”當時的婺源知州黃維中考察了新建成的書院,上奏朝廷,請賜匾額“明經(jīng)銓注”于書院。已屆花甲之年的胡炳文辭去信州路“道一書院”山長,回到家鄉(xiāng)的“明經(jīng)書院”執(zhí)掌教事。

明經(jīng)書院是以遠祖、明經(jīng)進士胡昌翼的名義冠名的。為使明經(jīng)書院真正能“循明經(jīng)之名,責明經(jīng)之實”,培養(yǎng)更多有用的人才,胡炳文出謀劃策,胡淀奔走效力,二人不分寒暑,日夜操勞。胡炳文說:“學者來自四面八方,如果不嚴格管理,精心授教,就可能辜負先圣先師的囑咐和學者的期望”。他還四處聘請“道高而器弘,經(jīng)明而文古”的先生來書院任教。

胡炳文親自編寫教材,親自上課講學,《純正蒙求》就是他專為剛?cè)雽W的兒童編寫的啟蒙教材。該書以儒家經(jīng)典注釋和歷史人物如何讀書、處世、做人的事跡,編成四字一句的韻語,便于孩子們記憶背誦。比如“君實枕圓,純?nèi)蕩つ边@兩句,下面則注釋:宋朝的宰相司馬光,字君實,刻苦好學,他為了減少睡眠增加讀書的時間,就用一段圓木當枕頭,睡著后一翻身,圓枕滾動,人就醒了,馬上起身再讀書;純?nèi)剩撬纬膶W家范仲淹的兒子,晚上還要把蠟燭移到蚊帳中讀書,久而久之,帳頂被煙熏得像墨一樣黑。后來,他當了宰相,他的夫人就把蚊帳拿出來教育孩子。書中還有“孔融取梨”、“溫公擊缸”等典故,這些內(nèi)容至今還是教育兒童的好素材?!都冋汕蟆访烤?20句,總為360句,篇幅不大,但內(nèi)容豐富,對兒童的教育意義較大。《四庫全書》說:“此書循諷吟哦,以資感發(fā),與朱子《小學外篇》足相表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書院建成后,胡淀因勞累過度不幸去世,胡炳文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但他矢志教育,壯心不已。他辦學的宗旨很明確,一是要傳承朱子之理學。他說:“我輩居文公鄉(xiāng),熟文公書,自是本分之事。”二是崇尚修身養(yǎng)心,“始教人明經(jīng)學,然后為士。”堅持治學“以圣賢之言,身體而力行之,不為口耳文字之習,必始終如一。”他自己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終日不言利祿。當時有人用高額的薪金來聘請他,要他離開明經(jīng)書院,他不為所動;朝廷提拔他去浙江蘭溪州做官,擔任學正,他也推辭不走。一生勤勤懇懇,直到古稀之年,仍堅持講學,而且親自批改試卷。一次考試揭曉,有人見年近70歲的胡炳文所擬的試卷,從頭至尾全是規(guī)規(guī)整整的蠅頭細字,竟無一字差錯,無一處舛誤,由衷地贊嘆說:“鄉(xiāng)試會試有這樣好的考官,還愁沒有人才出?”每次鄉(xiāng)試,前四名幾乎都是明經(jīng)書院的學子。十多年間,書院培養(yǎng)了千余名學者,聞名遐邇。

篤志朱學

胡炳文的學術(shù)研究,以朱子為宗,著作有《詩集解》、《書集解》、《春秋集解》、《雜禮纂述》、《大學指掌圖》、《五經(jīng)會義》、《爾雅韻語》、《啟蒙五贊釋》、《四書辨疑》等。收入《四庫全書》的有《四書通》28卷、《云峰集》10卷、《周易本義通釋》12卷。胡炳文多年潛心研究易學,認為儒學各家對孔子所作卦辭的解釋頗為混亂,有的學者始正其失但未能盡合古文,有的學者只重復孔子的舊說。于是他決心對周易進行全面的考訂。經(jīng)過多年努力,終于完成了一部取名為《周易本義通釋》的專著?!巴ㄡ尅币灾熳拥囊捉?jīng)集注為藍本,參考各易學名家的注解,一字一句地進行考證。《四庫全書提要》稱胡炳文的《周易本義通釋》“羽翼之功不可沒”。

胡炳文對朱熹《四書集注》的研究也富有成果。自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并進行集注之后,《四書集注》便成為儒家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教材。胡炳文從事朱子理學研究50年,認為《四書》是闡明世界萬物的本學,旨在弘揚倫理道德之美,而眾多的注疏各行其說,或雜亂或錯誤,使學者感到無所適從。于是他以趙順孫的《四書纂疏》、吳真子的《四書集成》中有關(guān)闡述朱子思想的緒論,同時博采諸儒之言,匯其同而辨其異,纂疏成集。凡是不符合朱子之說的解釋,全部刪除;有所發(fā)揮而不違背朱子之說的則附錄于后;朱子之前有關(guān)四書的注疏恐有拾遺補正之嫌,也不收錄。泰定三年(1326年),《四書通》刻印成書,鄧文原作序,胡炳文自序?!端膸烊珪穼⒃摃?4卷并序全部收錄,稱《四書通》“雖堅持門戶,未免偏主一家,但用心良苦,且考證慎密,章句集注所引凡54家之言,今多難以考證,是書尚一一載其名字,頗足以資訂正?!薄端臅ā窞楹笕搜芯恐熳永韺W,吸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提供了詳實寶貴的資料。

胡炳文一生勤奮著述,至晚年仍堅持讀書寫作孜孜不倦。他在致大畈學者汪宗臣的書信中說:“炳文年將八十,詩書未曾頃刻釋手,自笑頭如雪,而讀書之眼猶如月也?!彼簧鷮懥撕芏辔恼?,有古近體賦、書、論、記、序、題跋、字說、碑、傳、墓志銘、上梁文、啟、箴、銘、辭、詩等,收錄于《云峰集》有20卷,但因兵亂毀散,尚存10卷。他在文學上的貢獻也十分突出。其雜文,平正醇雅,沒有宋人語錄方言皆入筆墨之習;其詩,極富雅韻。如贊詠婺源“星源八景”中的《廖塢鶴煙》一詩:“一弘香泉流不涸,一洞幽花自開落。夜半月明松上聲,知公乘云下寥廓。公去不知幾何年,公歸猶認丹爐煙。爐煙已冷春風暄,花流洞口泉洧洧?!睒?gòu)思別致,意境優(yōu)美。胡炳文的文章性靈時露,辭章講究,在古文之中往往間以藻飾,讓人讀了興味盎然。

元統(tǒng)元年(1333年),胡炳文病逝,終年84歲。

相關(guān)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