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自否來,上九之初。剛,人之所隨;柔,隨人者也。上九過剛而不反,君子小人相絕,非道也。剛來下於柔,柔往而隨之,下動而上說,動而可說,所以隨也。自初九言之,君子之道為眾所隨,人君屈己以從善者也。自初六、上六言之,臣下之奉命,學(xué)者之徙義,臨事之從長,無非隨也,故曰隨。此以剛?cè)嵯嘁祝蟽审w而言隨也。上九之初,大者亨也,其亨以貞也。上九過剛嘗有咎矣,無咎者,善補(bǔ)過也。大者亨以貞,利於正也,又善補(bǔ)過,至於無咎,天下豈不動而說以隨之乎?故曰元亨利貞,無咎。此以初九一爻言隨之道也。易傳曰:隨之道,利在於正,隨得其正,然後能大亨而無咎。失其正,則有咎矣,豈能亨乎?《春秋傳》穆姜往東宮,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姜曰: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有四德者,隨而無咎。蓋穆姜時以元亨利貞為隨之四德,夫子作彖辭,然後明元亨利貞者。大亨正非若乾之四德也。夫天下之隨君子者,隨其正也,君子之動者,隨其時也,時無常是,以正為是,君子得其正,天下是之,是之斯隨之矣。天下之物靜而在下,莫如澤也,驚蟄既至,雷動於澤中,澤氣隨之,下者上,靜者動,誰為之哉?時也。故曰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然隨時之義,非達(dá)權(quán)知變者不能盡,或因或革,或損或益,人之所說不以強(qiáng)去,人所不說不以強(qiáng)留,如天地之隨時乃無咎矣。故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天下隨時。
王昭素曰:舊本多不連時字。王弼亦曰: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
胡旦曰:王肅本作隨之。篆字之為ㄓ,時為峕,轉(zhuǎn)隸者增日為時,胡說為長。在卦氣為驚蟄,二月中,故太玄準(zhǔn)之以從。
上一章節(jié)
[北宋]蘇軾-第17卦?隨卦?卦辭全文詳解
下一章節(jié)
[南宋]楊萬里-第17卦?隨卦?卦辭全文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