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

[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

分類:易經(jīng)注解 | 作者:創(chuàng)始人 | 收藏:0 | 評論:0 | 人氣:0

點校底版:文淵閣四庫全書

書籍摘要:[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書籍介紹 〖周易要義〗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慶元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僉書樞密院...

x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分享從這里開始,精彩與您同在
圖書目錄111

書刊介紹

[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書籍介紹

〖周易要義〗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慶元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僉書樞密院事。了翁治學。反對佛老學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主張與陸九淵接近,為南宋著名學者,有《鶴山全集》傳世。—了翁認為,一些說經(jīng)者僅知傳誦成言,不能求詳博,遂取諸經(jīng)注疏之義,據(jù)事別類,匯成一幟,總名為《九經(jīng)要義》,明代萬歷年間,其書尚存,故見于《內(nèi)閣書目》,清初,諸經(jīng)《要義》或存或佚,此書即為幸存之一部。魏氏治《易》,在大旨上贊同以象數(shù)之理說解《周易》,折中于漢學和宋學之間。他認為,辭變象占是《易》的綱領,而繇彖象爻之辭,畫爻位虛之別,互反飛伏之說,秉承比應之例,一有不知,則義理缺焉。其卷一分作上、中、下,卷二至卷七則分為上、下,每篇各分別數(shù)十條,每條之前則另起一行,以一句說解總括本條所釋之事理,再配以節(jié)錄舊注、疏闡明之,故《四庫全書》,總目稱其“采掇謹嚴,別裁精審”,尤利于后世學者的研究和閱讀。王□《雜說》認為,孔穎達作《九經(jīng)正義》,往往援引《緯書》亡說,歐陽公欲刪除《緯書》之說,但并無結(jié)果,迨鶴山魏氏作《要義》,始加黜削,使《緯書》之言絕矣,則魏氏有廓清之功。魏氏刪除《緯書》,其實并不可評價過高。緯書作為中國古典文獻的一個部類,當然有其他部類文獻所不具的價值,自有其存在的意義。雖然如此,但本書仍不失為宋儒治《易》的高水平之作。除《四庫全書》本外,《五經(jīng)要義》及《四部叢刊》均予收載。

[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作者簡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縣(今屬四川)人。南宋理學家、大臣。

魏了翁于慶元五年(1199年)中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歷任國子正、武學博士、試學士院,以阻開邊之議忤韓侂胄,改秘書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彌遠掌權(quán)時,力辭召命。后歷知漢州、眉州、遂寧府、瀘州府、潼川府等地。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寶慶元年(1225年),遭到誣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紹定五年(1232年),起復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之職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封臨邛郡開國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獲贈太師、秦國公,謚號“文靖”。

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推崇朱熹理學。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diào)“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jīng)要義》《古今考》《經(jīng)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四庫提要

周易要義十卷,宋魏了翁撰。了翁字華夫,號鶴山,臨卭人。慶元五年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僉書樞密院事,事跡具宋史本傳。了翁以說經(jīng)者但知誦習成言,不能求之詳博,因取諸經(jīng)註疏之文,據(jù)事別類而録之,謂之九經(jīng)要義,此其中之第一部也。方囘桐江集有周易集義跋,載了翁嘗言:辭變象占,易之綱領,而繇彖象爻之辭,畫爻位虛之別,互反飛伏之說,乘承比應之例,有不知則義理闕焉。蓋其大旨主於以象數(shù)求義理,折衷於漢學、宋學之間。故是編所録,雖主於注疏釋文,而採掇謹嚴,別裁精審,可謂剪除枝蔓,獨擷英華。王禕雜說云:孔頴逹作九經(jīng)正義,往往援引緯書之說,歐陽公常欲刪而去之,其言不果行。迨鶴山魏氏作要義,始加點削,而其言絶焉,則亦甚與以廓清之功矣。明萬歷中張萱重編內(nèi)閣書目,載九經(jīng)要義尚存儀禮七冊、禮記三冊、周易二冊、尚書一冊、春秋二冊、論語二冊、孟子二冊,又類目六卷本共為一編。今諸經(jīng)或存或佚,不能復合,故以以世有傳本者各著於録。朱彝尊經(jīng)義考羣經(jīng)類中載九經(jīng)要義二百六十三卷,注曰:分見各經(jīng)。然各經(jīng)皆載要義,而易類則但據(jù)宋志載了翁周易集義六十四卷,不載此書,似乎即以集義為要義??挤絿咧芤准x跋曰:鶴山先生謫靖州,取諸經(jīng)注疏摘為要義,又取濓、洛以來諸大儒易說為周易集義,則為二書審矣。

[宋]魏了翁撰《周易要義》點校說明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浚簳簾o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18冊?經(jīng)部12?易類

【網(wǎng)站地址】:https://yijing.taijidian.cn/2460.html

相關(guān)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