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雜例-[宋]兪琰撰《讀易擧要?卷二》

| 易理書籍| 2023-12-24 17:40:32| 0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舉要卷二**俞琰*

讀易舉要易中雜例

卦名

【案:卦名、卦象等小目,原本間有闕者,謹(jǐn)據(jù)通書前後之例,校補(bǔ)。

卦名有八卦之名,有六十四卦之名,皆名也。

有一畫之,三畫之,皆也。

卦德

卦德,八卦之德也,乃健、順、動、入、險(xiǎn)、麗、止、之八德,非謂元、亨、利、貞也。元、亨、利、貞乃占辭耳。在乾為乾之四德,非八卦之德也。隂陽,小大卦之才也。九六,剛?cè)嶝持乓病?/span>

性情

性即八卦之德,乾健坤順之類是也。情乃六爻之情,爻有承乘比應(yīng)之遠(yuǎn)近,其相得與不相得者,情也。

卦體

卦體不特是內(nèi)外上下二體,如對體、覆體、互體、伏體、積體皆是也。

時(shí)義時(shí)用

卦有時(shí)義,又有時(shí)用,何也?曰:在乾為純陽開明之時(shí),為剛健自強(qiáng)之義;在坤為純隂閉塞之時(shí),為柔順隨從之義。君父得之為君父之用,臣子得之為臣子之用。不特卦也,六爻亦各有其時(shí),各有其義,各有其用。

古注云:以爻為人,以位為時(shí)。

楊龜山曰:易以爻為人,以位為時(shí)。均言人也,而德則不同;均言時(shí)也,而才則不同。何謂以爻為人?人若占得此爻,此爻即其人也。此爻之位,即吾所處之時(shí)也。德謂健順,才謂剛?cè)?,猶人處此時(shí),在此位,當(dāng)量度自已之德之才為何如耳。如南蒯得黃裳,元吉而敗是也。

代淵曰:六十四卦各主一大時(shí),卦內(nèi)六爻是大時(shí)中所為之人,即逐爻在位時(shí)得失之小時(shí)也。本大時(shí)以觀人之所為,合於時(shí)則吉,反於時(shí)則兇,學(xué)者詳之。

朱子曰:讀易者貴知時(shí),今觀爻辭,皆是隨時(shí)取義。

卦位

卦位,初、二、三、四、五、上是也。析而二之,則初、二、三為下位,四、五、上為上位;六之,則初為下之下,二為下之中,三為下之上,四為上之下,五為上之中,上為上之上。

初、二,地位也。三、四,人位也。五、上,天位也。地之正位在二,人之正位在三,天之正位在五,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位有隂陽,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隂位。先儒皆謂九陽爻居初、三、五陽位,六隂爻居二、四、上隂位,皆為當(dāng)位,反是則為不當(dāng)位。需上六爻傳乃曰不當(dāng)位,何也?曰:需以九五為主,上六蓋不當(dāng)九五之主位也。古注乃謂初、上無位,謬矣。吳環(huán)溪曰:所謂位者,蓋指九五而言,非謂隂陽之位當(dāng)與否也。

孔子贊易於傳云六位時(shí)成,於卦云六位而成章,則六爻各有其位也。於文言傳乾上九乃云貴而無位,何也?曰:上九非果無位也,高處九五之上,其位雖貴,而無九五中正之位耳。又如小過傳云剛失位而不中,特九四剛失位耳,九三之剛不失位也。併謂之失位者,亦不過不得九五中正之位耳。

金君卿曰:乾初九亦陽位,但陽德未亨,故謂之潛。上九亦陽位,但以亢極,故云無位。需上六以隂居卦之極,履非君位,故亦云不當(dāng)位。王輔嗣但以乾需二卦觀之,故謂諸卦初上皆無位。又其辨位之直以卦下之爻為隂,卦上之爻為陽,此又失之遠(yuǎn)矣。

一言初,六言上,何也?曰:一為初,則知六為末矣;六為上,則知一為下矣,互文見意也?;?/span>曰:初、二、三、四、五、上為位之隂陽,九、六為爻之隂陽,若使上而言六,則隂爻為六六,陽爻為六九,豈不重複而淆亂乎?

爻有六畫,每畫各有其位,是謂六位,又謂之六虛,何也?曰:位者,高卑一定而不紊者也。虛者,或剛來居之,或柔來居之,變動而不定者也。

爻有得位而反兇,失位而反吉者;有應(yīng)而反兇,無應(yīng)而反吉者,何哉?曰:易隨時(shí)取義,不可為典要也。若必謂爻之得位者吉,失位者兇,則九五、六二、六四俱善乎?六五、六三、九四、九二俱不善乎?必謂有應(yīng)者吉,無應(yīng)者兇,則泰、否諸爻俱善乎?震、艮諸爻皆不善乎?讀易者觀其時(shí)可也。

朱子曰:易中之辭,大抵陽吉而隂兇,間亦有陽兇而隂吉者,何故?蓋有當(dāng)為,有不當(dāng)為。若當(dāng)為而不為,不當(dāng)為而為,雖陽亦兇。愚謂剛?cè)峤杂猩茞海瑒偟弥袨閯偵?,過則為剛惡;柔得中為柔善,過則為柔惡。不可獨(dú)以剛爻為吉,柔爻為兇也。

爻之中與正,不特以位言,亦以德言。然有中正,如屯之六二而不吉,何也?曰:時(shí)也。

爻辭凡兩言有孚者,各有所指,一指應(yīng)爻,一指比爻。比初六有孚比之指四,有孚盈指二,益九五有孚惠心指四,有孚惠我德指二,未濟(jì)上九有孚于飲酒指五,濡其首有孚指四,皆當(dāng)分為兩,不可渾而為一。

朱子曰:一爻有具兩義者,如此則吉,不如此則兇。如出門同人,須是自出去與人同方吉,若以人從欲則兇。亦有分明破,如婦人吉,夫子兇;咸其腓,雖兇,居吉;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如需于泥,致寇至,更不決吉兇,夫子便破,云敬愼則不敗。此是一爻中具吉兇二義者。如小過飛鳥以兇,若占得此爻,則更無可避禍處,故曰不可如何也。

六爻之位惟九五、六二為正而且中,六五、九二雖中而不正,初九、九三、六四、上六雖正而不申,初六、六三、九四、上九皆不正又不中,何謂正?隂爻居隂位、陽爻居陽位為正,何謂中?二乃下卦之中,五乃上卦之中。

爻言中行者四卦:泰之二曰得尚于中行,指五也;夬之五曰中行無咎,自謂也;復(fù)之四、益之三四皆言中行,何也?曰:三四雖非二五之中,乃全卦之中也。

中與正二者孰愈?

朱子曰:中以正為先。凡人做事,須是剖決是非邪正,卻就是與正處斟酌箇中。道不先見正處,又何中之可言?

爻傳言中正,又言正中,同歟?異歟?中正謂九五、六二既中而且正也,正中謂九二、六五無過無不及,正得其中也。

陽畫奇而渾全為實(shí),隂畫偶而中斷為虛。陽道大而有餘為富,隂道小而不足為不富。陽剛為尊、為貴、為易、為善、為明、為生,此君子之道也。隂柔為卑、為賤、為險(xiǎn)、為惡、為暗、為殺,此小人之道也。

隂雖為小為不富,然小而能有大,則六五亦可以為大有之主。隂而能有陽,則家人六四亦可以為富。易中言大小皆指隂陽,如小往大來、大往小來、小事大事、小貞大貞、大亨小亨、小者亨,皆是也。又如大人大君、小人小子、大耋小狐,莫不指隂陽而言。坤之光大以大終,蓋從乾而大。同人六五大師,蓋指九二之應(yīng)師。上六大君,則指六五應(yīng)九二。卦名取義亦然,大有大畜大過大壯小畜小過,莫非陽大而隂小也。

卦體上下

【案:卦體總論見前,茲復(fù)標(biāo)卦體之目,脫上下二字,與前似複,謹(jǐn)校補(bǔ)。

卦體有上有下,下為內(nèi)為先,上為外為後。伏羲畫卦,蓋自下而始也。

朱子曰:易要分內(nèi)外看,如巽而止則成蠱,止而巽便不同。蓋先止而後巽,卻是有根株了,方巽將去,故為漸。

反體、覆體、

【案:反體、覆體等以下小目,原本闕,殊欠分曉,謹(jǐn)校補(bǔ)。

反體、覆體,皆原於先天圖。卦位之相對,乾與坤剛?cè)嵯喾?,坎與離剛?cè)嵯喾?,如頤、大過、中孚、小過皆是也。覆體者,屯顛倒翻轉(zhuǎn)則為蒙,需顛倒翻轉(zhuǎn)則為訟是也。六十四卦,惟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不可倒,餘皆一卦倒轉(zhuǎn)為兩卦。故上經(jīng)三十卦約為十八,下經(jīng)三十四卦亦約為十八。三畫卦亦然。震倒轉(zhuǎn)為艮,巽倒轉(zhuǎn)為兌,併乾、坤、坎、離為八卦,不過六卦而已。

先儒謂乾、坤、坎、離是反,震、巽、艮、兌是對。以先天圖觀之,其實(shí)皆對體也,豈獨(dú)以震、巽、艮、兌為對哉!

伏體

伏體之出於京房占法,如乾伏坤、坤伏乾之類。以見者為飛,不見者為伏,如同人言大師,蓋全體伏師卦也?;蚬シw不可用,以為認(rèn)坎為離,是水火無別也。然亦有可取者,如小畜六四互離而言血去者,離乃坎之反體,伏坎為血,見離而不見坎,故曰血去。

積體

積體,如剝、復(fù)、夬、姤、遯、大壯、臨、觀、頤、大過、中孚、小過是也。中孚、頤皆肖離,此離之積也;小過、大過皆肖坎,此坎之積也。

朱子曰:中孚、小過是雙夾底離、坎,頤、大過是厚畫底離、坎。

臨肖震,遯肖巽,觀肖艮,大壯肖兌,是震、巽、艮、兌之積而厚畫者也。項(xiàng)平庵曰:臨、觀、剝、復(fù),震、艮之象也;遯、大壯、夬、姤,巽、兌之象也。

互體,交體

互體者,上下兩卦之體交相互也。有三畫之互,又有六畫之互。三畫之互有兩,六畫之互有五。何謂兩互?如屯下震上坎中互坤、艮,此兩互也。何謂五互?如屯自初至四互復(fù),自三至上互蹇,去初互比,去六互頤,去初上互剝,此五互也。它卦皆然。

泰言帝乙歸妹,二、三、四、五互歸妹也。大壯言藩決不羸,自初至五互夬也。睽言厥宗噬膚,朱漢上謂自二至上有噬嗑象,此互體也。

朱子曰:互體,左氏已言,亦有道理。

朱漢上曰:鄭元傳馬融之學(xué),多論互體。王弼譏互體。

張南軒曰:雜物撰德,具於中爻,互體未可廢。愚謂師六五曰長子,豈非中爻二、三、四互震之長子乎?賁九三曰濡如,豈非中爻二、三、四互坎之水乎?晉九四曰鼫?zhǔn)?,豈非中爻三、四、五互坎之鼠乎?孔子傳萃之六三曰上巽也,豈非上互巽乎?此孔子明以互體語人也。

王太古曰:交體原於先天方圖,以兩角對立而相交也。雷風(fēng)為恒,而風(fēng)雷之益曰勿恒;澤天為夬,而天澤之履曰夬履。亦有不如此者,如水天之需乃曰利用恒,何耶?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