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以陰柔居蹇之極,冒極險而往,所以蹇也。不往而來,從五求三,得剛陽之助,是以碩也。蹇之道,戹塞窮蹙。碩,大也,寬裕之稱。來,則寬大其蹇紓矣。蹇之極有出蹇之道,上六以陰柔,故不得出,得剛陽之助可以紓蹇而已。在蹇極之時,得紓則為吉矣。非剛陽中正,豈能出乎蹇也。利見大人,蹇極之時,見大德之人,則能有濟於蹇也。大人,謂五,以相比發(fā)此義。五剛陽中正而居君位,大人也。在五不言其濟蹇之功,而上六利見之,何也?曰:在五不言,以其居坎險之中,無剛陽之助,故無能濟蹇之義。在上六,蹇極而見大德之人,則能濟於蹇,故為利也。各爻取義不同,如屯,初九之志正,而於六二,則目之為寇也。諸爻皆不言吉,上獨言吉者,諸爻皆得正,各有所善,然皆未能出於蹇,故未足為吉,唯上處蹇極,而得寬裕,乃為吉也。
上一章節(jié)
[北宋]蘇軾-第39卦?蹇卦上六?爻辭詳解
下一章節(jié)
[南宋]楊萬里-第39卦?蹇卦上六?爻辭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