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翊寅,江蘇陽湖(今武進(jìn))人,生平邃于易學(xué)。著有《易訓(xùn)故述》六卷、《彖傳大義述》一卷、《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一卷、《易漢學(xué)考》二卷、《易漢學(xué)師承表》一卷。自序云書成于光緒癸巳(1893年)。
《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乃專述六十四卦“消息”與“升降”之書。首“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以《乾》凡六變生消息卦六(《復(fù)》、《臨》、《泰》、《大壯》、《夬》、《中孚》),以《坤》六變生消息卦六(《姤》、《遁》、《否》、《觀》、《剝》、《小過》)。又以十二消息卦生五十雜卦。按曰:“乾坤為眾卦之祖,十二消息卦皆乾坤所生,五十雜卦皆消息卦所生。復(fù)姤臨遯所生卦,爻例主升,象其氣之息也;剝夬觀大壯所生卦,爻例主降,象其氣之消也;泰否中孚小過,乾坤所交,升降互見,辨陰陽之升降,而消息寓乎其間矣。文王演易推爻,演即演其消息,推即推其升降。西漢師說相承無異,魏晉而后,易學(xué)寢微,然蜀才盧氏侯果皆知消息升降之義。唐以王輔嗣注頒立學(xué)官,孔沖遠(yuǎn)疏不采眾家,卦本既舛,爻例遂晦。國朝惠氏棟始據(jù)李鼎祚集解修明漢學(xué),墜緒復(fù)振。張氏惠言專宗虞義,主消息,不主升降,與孟京家法輒或參差。今依彖象二傳正卦本定爻例,敘其篇目,理而董之。使治易者明消息升降之旨焉?!贝巍爸芤紫⑸地忱龜⒛俊保浴兑捉?jīng)》上下篇之卦序標(biāo)以消息升降爻例,又分別統(tǒng)計上下篇自消息卦所生雜卦之?dāng)?shù)目。次“周易消息升降卦本圖一”、“周易旁通反對卦變圖二”。(見下圖)
圖說謂胡秉虔《卦本圖考》“足訂群儒爻例之舛,然詳案之,亦互有得失”,又謂李挺之二卦變圖“皆未知消息升降之例”,又謂張理《六十四卦變通之圖》“乾南坤北,配以坎離,考其消息升降,與彖傳爻例絕不相合”,又謂朱熹《卦變圖》“互有重出,凡為卦百二十四,則更紛然不可究詰”,又謂張惠言“作虞氏易消息,其說賾隱艱深,學(xué)者輒苦不甚曉,蓋非易簡之理”。其《消息升降卦本圖》,“大旨謂周易六十四卦,本由歸藏坤乾所演而推”,自詡其圖之巧曰:“卦本正則爻例定,爻例定則易義明。六十四卦若網(wǎng)在綱,而變易不易及易簡之理,皆銜矣?!逼洹杜酝ǚ磳ω宰儓D》則依“惟十二消息卦可旁通為義,五十雜卦皆反對而不能旁通”之說而出,大旨謂周易十二消息卦,本由乾坤十二爻消息而成”。謂虞翻“說易舍本卦象義而言旁通之卦,支離曼衍者有之,穿鑿附會者有之。其實皆卦本不正,爻例不定”、“虞君以旁通說反對,無怪其義之難通也。虞君五世傳孟氏易,消息升降之說本孟氏家法,而有合有不合者,則皆取象太密,以詞害意”,又謂“先天六十四卦直圖?僅就爻畫以次推演,義例舛訛,蓋淺人所偽撰”、“不能辨升降之例,黑白任意更無論矣”。
吳氏所渭之“消息“,是指“乾本坤卦,陽息陰消,坤又交乾,凡六變生消息卦六”和“坤本乾卦,陰息陽消,乾又交坤,凡六變生消息卦六”而言,所謂“升降”是指以十二消息卦爻變生五十雜卦而言。究其本實自胡秉虔《卦本圖考》演繹而出。
李挺之以《乾》、《坤》三交得六辟卦,又以此六卦生出其余卦(《復(fù)》生五卦,《姤》生五卦,《臨》生十四卦,《遁》生十四卦,《泰》生九卦,《否》生九卦);朱熹與張理則以《乾》、《坤》相交得十辟卦,又以此十卦生其余卦(《復(fù)》生五卦,《剝》生五卦,《姤》生五卦,《夬》生五卦,《臨》生十四卦,《觀》生十四卦,《遯》生十四卦,《大壯》生十四卦,《泰》生十九卦,《否》生十九卦);胡秉虔與吳翊寅則以《乾》、《坤》“消息”得十二卦(多出《中孚》、《小過》二卦卦),又以此十二卦生其余卦。二人所言生卦數(shù)目相同者:《復(fù)》生二卦,《剝》生二卦,《姤》生二卦,《夬》生二卦.《泰》生九卦,《否》生九卦,《臨》生五卦。二人所言生卦數(shù)目不同者:胡氏以《觀》生四卦,吳氏則生五卦;胡氏以《小過》生三卦,吳氏則生二卦;胡氏以《大壯》生三卦,吳氏則生五卦;胡氏以《遯》生六卦,吳氏則生五卦;胡氏以《中孚》生三卦,吳氏則生二卦。二人以消息卦所生之卦有不同者:胡氏以《復(fù)》生《比》,吳氏則生《師》;胡氏以《剝》生《師》,吳氏則生《比》;胡氏以《姤》生《大有》,吳氏則生《同人》;胡氏以《夬》生《同人》,吳氏則生《大有》;胡氏以《臨》生《頤》,吳氏則生《升》;胡氏以《小過》生《升》,吳氏則以《觀》生《頤》;胡氏以《遯》生《大過》、《中孚》生《兌》,吳氏則以《大壯》生《大過》、《兌》。二人之所以有此不同,胡氏主要是依漢儒卦變說而立說,吳氏則本與《彖》、《象》二傳有合而“正卦本定爻例”。
吳翊寅敘著作《彖象傳大義述》大旨曰:“凡虞君之改師說者,皆辯駁而諟正之,以冀復(fù)孟氏之舊?!敝鳌断⑸地忱分猓瑒t是“孟氏家法藉茲而存”。顯然,其說與胡秉虔不同之處,皆在于改正虞翻之“改師說”者。至于吳氏所復(fù)“孟氏之舊”是否為孟喜本說,則不可得而知之。
吳翊寅所斥之黑白位六十四卦直圖,出于《周易本義》。謂其“淺人所偽撰”、“與易義毫不相涉”、“不知大易消息升降之例”、“黑白任意更無論“,則是本王懋竑之說而謂其非朱熹之易圖。考之朱熹《答袁樞》,則朱熹已自認(rèn)是圖出于己手。是吳氏以王氏之誤而自誤。朱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是一幅“加一倍”成卦圖。以黑白塊相疊加,自“兩儀”到“四象”,自“四象”到八卦,自八卦到“十六卦”,自“十六卦”到“三十二卦”,自“三十二卦”到六十四卦。此圖雖有邏輯次序,然與《易傳》本義有所不合?!皽\人”者實為朱熹。
“消息”之說本《乾》、《坤》之相交,“升降”之說本于爻變。十二月卦本出孟喜,以《中孚》、《小過》二卦為“變例之卦”本出虞翻,而又以《中孚》、《小過》為《乾》與《坤》之“消息”,則發(fā)端于張惠言“援旁通之例”,至胡祥麟則直謂之為“雜卦之消息”,而胡秉虔則以“李氏曰乾體而坤來交”為依據(jù),定《中孚》為生卦之母,以“李氏曰坤體而乾來交”為依據(jù),定《小過》為生卦之母。至吳翊寅則徑直謂其為“消息卦”。雖謂“陽息坤,陰消乾”為《中孚》、“陰消乾,陽息坤”為《小過》,然與《復(fù)》、《姤》、《剝》、《夬》、《臨》、《觀》、《大壯》、《遯》、《泰》、《否》十辟卦之陰陽消息卻大不同。此二卦本不是孟喜“十二月卦”中之卦。胡秉虔與吳翊寅為附會《彖》辭剛?cè)嵬鶃砩舷轮f,竟以之為“消息卦”,又以之為生卦之母,或生三卦,或生二卦。孰說合于《彖》辭?以見其說不能畫一。
自惠棟專門于易漢學(xué),之后有張惠言又專門于虞氏易,則“消息”之說盛行。至清末則有吳翊寅謂張惠言“主消息,不主升降”,又謂虞翻多改“師說”,于是有《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之作。縱觀所謂“消息升降”之說,則脫胎于宋元諸儒的卦變說。胡秉虔以《復(fù)》、《剝》、《姤》、《夬》各生二卦及以《泰》、《否》各生九卦之說,則源于吳澄《易纂言》,而吳翊寅以《中孚》、《小過》為“消息卦”說,則來自胡秉虔。以“卦變”或“消息升降”釋《彖》、《象》之辭,則是宋元以來迄清末諸儒為之立說的共同特點。欲明諸家如何解釋《彖》、《象》二傳之辭,則《周易消息升降爻例》當(dāng)為必讀之書。吳氏是書,可謂能自立一家之言。至于如何畫一眾說,則有待深入研究。
注:《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今見于《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