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理書籍| 2023-12-29 23:39:27| 0

唐一行《卦議》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說《易》本于氣,而后以人事明之?!保ㄒ姟缎绿茣肪矶撸┛芍?,西漢時應(yīng)該有“十二月卦圖”。漢人稱《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中《復(fù)》《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這十二個卦為“月卦”(也稱“辟卦”)。即謂“十二月卦”,就分明是以其圍成圓圖而說“卦氣”。

  在地球北回歸線以北的溫帶區(qū),有明顯的四季變化,于是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qū)的人們方能以這十二個卦的陰陽爻,形象地結(jié)合一年四季十二月的冷暖變化而去描述氣候,這就是“卦氣易圖”出臺的依據(jù)。既有用十二個卦的“卦氣圖”,向前發(fā)展就有用六十四卦構(gòu)成的“卦氣圖”?!熬┦嫌忠载载撑淦谥眨犊病贰峨x》《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之七十三?!额U》《晉》《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余皆六日七分。止于災(zāi)眚與吉兇善敗之事”,從一行此說中,我們可知,到了京房之時又以六十四卦構(gòu)造“卦氣圖”,而其真正的用意則在于附會人事。很明顯,不管是什么樣的“卦氣圖”,既然是表明“四季”變化,只是適用我國一定的地區(qū)。至于地球赤道、南溫帶、南北寒帶那些地區(qū),就是不適用的。

  “十二月卦圖”出臺以來,有一個演變的過程。今天所見元、明、清三代的一些易圖,有的就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見下列諸圖)

  以上左圖是直接用十二月卦構(gòu)成的圓圖,右圖則是以黑白點替代卦爻符號所作的《卦爻律呂圖》(此圖見于宋代楊甲《六經(jīng)圖》。圖中連線是筆者所加)。從黑白點數(shù)的多少所表明的“陰陽”變化來看,右圖就比左圖形象得多。

  以上右圖是以黑白塊替代卦爻符號構(gòu)成的“十二月卦圖”(見于元代胡一桂《周易啟蒙易傳》),左圖則是右圖的進(jìn)一步演變之圖(見于明代韓邦奇《易學(xué)啟蒙意見》)。從“陰陽消息”的角度看,左圖就比右圖“流暢”得多。

  上圖是明來知德列于《周易集注》卷首之圖。很明顯,這樣的圖是從胡一桂、韓邦奇之圖演變而來。然而,來氏自視此圖甚高,曰:“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氣象數(shù)陰陽老少往來進(jìn)退常變吉兇,皆寓乎其中??鬃酉怠兑住肥渍轮痢缀喍煜轮淼谩啊魂幰魂栔^道’、‘易有太極’、‘形上’、‘形下’數(shù)篇,以至于‘幽贊于神明’一章,卒歸于‘義’、‘命’,皆不外此圖神而明之。一部《易經(jīng)》,不在四圣,而在我矣?;蛟唬骸?、文王有圖矣,而復(fù)有此圖,何耶?’曰:‘不然。伏羲有圖,而文王之圖不同于伏羲。豈伏羲之圖差耶!蓋伏羲之圖對待,文王之圖流行。而德之圖不立文字,以天地間理氣象數(shù)不過如此,則兼對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圖之也。故圖于伏羲、文王之前。’”

  上圖見于清初高雪君《易經(jīng)來注圖解》,據(jù)說是高氏所得來知德舊圖。從此圖看,是用以表達(dá)“十二月卦”陰陽流行之義。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表意。這樣的“梁山來知德圓圖”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

  上圖是清胡煦所作《循環(huán)太極圖》(見于《周易函書約存》)。胡氏自注此圖曰:“此圖成于庚寅三月夜寐時。注想陰陽回旋,相須互根之妙。以兩手四指交互之,而得此圖之意,爰亟起而圖之?!贝藞D只是在“梁山來知德圓圖”加了上下兩條線,外加畫“先天八卦”而已。說到底,都是從“十二月卦圓圖”演變而來之圖。

  這樣的“陰陽魚”圖,沒有黑白“魚眼”,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而有黑白“魚眼”之圖,則是從“先天八卦圖”演變而來的。其“白眼”是離卦上爻的變形,“黑眼”是坎卦上爻的變形,并非如同胡渭所言,“白眼”是坎卦中爻,“黑眼”是離卦中爻。

  以上我們講解了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諸圖。當(dāng)然,我們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漢代的實圖。從“圖形”載體的角度說,漢人既然有有關(guān)的文字紀(jì)錄,當(dāng)時就應(yīng)該有這樣的圖存在。即便是畫在地面上,也是“圖”。

  我們從“十二月卦圖”到“循環(huán)太極圖”的演變,可以了解“易圖”的一般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說明,有些“易圖”越來越“形象”,也越來越“神”,甚至于畫圖的本人也不清楚它的本源所在。來知德、胡煦的“圖說”,就是一例。

  思考題:

  1漢人想用“十二月卦圖”說明什么?

  2從“十二月卦圖”到《循環(huán)太極圖》是如何演變的?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