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辭(五)

轉載隨筆| 2024-12-28| 0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

“列貴賤”就是分貴賤,“存乎位”即在六爻的位。在六爻中,初、二是賤,四、五是貴。

齊小大者存乎卦。

“齊”,是分別、辨別的意思。在《易經(jīng)》中,陽爻叫大,陰爻叫小。分辨這個在乎卦,即看卦是什么卦。

辨吉兇者存乎辭。

“辭”,是指《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辭講吉兇。

憂悔吝者存乎介。

“介”,韓康伯解釋為“纖介”。我看不見得對。介是中介。這句話意思是說,“悔吝”介乎吉兇之間?;谑怯蓛醋兗?吝是由吉變兇,都是中間狀態(tài),沒有發(fā)展到吉兇兩端。

震無咎者存乎悔。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悔就無咎,不悔就不會無咎。以上為第二節(jié)。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險”,是“難”的意思?!笆枪守杂行〈?辭有險易”,就是說所以卦有小卦、大卦,解釋卦的辭也就有難有易。

“其所之”,是卦的所往。“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就是說卦有小大的不同,辭也就跟著不同,因為辭是解釋卦的。以上為第三節(jié)。

易經(jīng)40卦詳解_易經(jīng)卦詞講解_易經(jīng)解卦

第四章【原文】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詳解】

本章主要是講《易》與天地準。共分四節(jié),從幾個方面來談《易》與天地準的問題。

“《易》與天地準”,從文字表面上來看,是很容易懂的,但落到實處,就不易懂了。我認為,《易》與天地準,對于學《易》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懂不懂“《易》與天地準”,是懂不懂《周易》的決定性關鍵。當然,韓康伯解釋說的“作《易》以準天地”的話是對的,但從落到實處來看,他就不見得對。

為什么乾、坤兩卦有“用九”、“用六”而別的卦沒有?為什么乾、坤兩卦有《文言》而別的卦沒有?為什么講筮法但說“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而沒有說別的卦?對于這些地方他都置而不談,說明他還沒有能夠真正了解“《易》與天地準”的意義。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易》與天地準”,就應當將它與下文《系辭傳上》第十三章所說的“乾坤其《易》之缊邪”聯(lián)系起來看?!扒て洹兑住分埿啊保馑际钦f整個《易經(jīng)》就是講乾坤,也就是講天地?!兑捉?jīng)》頭兩卦是乾、坤,其他六十二卦都是乾、坤的發(fā)展。正因為這樣,所以講了乾、坤“用九”、“用六”就夠了,作乾、坤《文言》就行了,其他的卦就用不著再講了。

而且,“《易》與天地準”,不光是指卦與天地準,還指蓍與天地準。蓍與卦是對應的。卦重視乾、坤,蓍也有這個意思。乾、坤是春、夏、秋、冬四時,也就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所以,講筮法時才說“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上述這些思想意識和涵義,光看“《易》與天地準”是不會了解的,必須結合“乾坤其《易》之缊邪”才能看得清楚。也只有與“乾坤其《易》之缊邪”聯(lián)系起來看,才能將“《易》與天地準”落到實處。孤立地看“《易》與天地準”,是看不明白的。下面按四節(jié)逐一加以說明。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易》與天地相準,所以天地的規(guī)律都包括在里面了。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仰以觀于天文”,是說抬頭看天,即《易》中有天文?!疤煳摹笔鞘裁?是三辰,即日月星。

“俯以察于地理”,是說低頭看地,即《易》中有地理?!暗乩怼笔鞘裁?是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有日、月,就是光明;沒有日、月,就變黑暗?!坝拿髦省敝傅木褪沁@個?!坝拿鳌睕]有更深的意思,并不是指陰曹地府、玉皇大帝。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原始”即看它的開始,講的是生,是產(chǎn)生,即事物由無變有;“反終”講的是死,是消亡,即事物由有返回無。這句話實際上是講:由無變成有,由有變成無。

有、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有、無。山海都在變,由有變成無;反過來,物質(zhì)不滅,又由無變成有。這樣,有變無,無變有,世界時刻都在變。

老子講“有無相生”,是對的。又講“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先天地生,把“無”看成是絕對的,這就不對了。所謂“生”、“死”,不過是由無變有,由有變無。佛教有輪回之說,認為人死后變?nèi)?牛死后變牛,固然不對。道教說人可以不死,長久存在,變成神仙,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孔子說:“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边@該是多么深刻的見解啊!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朱熹說:“陰精陽氣,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為變,鬼之歸也。”講得不錯?!拔铩笔怯删珰饩墼谝黄?魂魄散了就成為“變”。“鬼”就是“變”,“神”就是“物”??鬃诱J為“變”、“物”即是鬼神,這實際上是不相信有上帝,有小鬼與閻王爺,也就是不認為有鬼神。由此可見,孔子是個無神論者。以上為第一節(jié)。

未完待續(xù)……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孔V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這里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wǎng)絡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習!

相關推薦

《周易全解》之系辭(五)

“辭”,是指《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為什么乾、坤兩卦有《文言》而別的卦沒有?《易經(jīng)》頭兩卦是乾、坤,其他六十二卦都是乾、坤的發(fā)展。正因為這樣,所以講了乾、坤“用九”、“用六”就夠了,作乾、坤《文言》就行了,其他的卦就用不著再講了。蓍與卦是對應

轉載隨筆 87 2024-12-28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