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易經》自己來講《易經》,揭去后人所加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們可以看出那是怎樣一個原始人在作裸體跳舞。
----郭沫若
一、解讀
同人就是把別人同化為和自己一樣的人。大家信仰一樣,習俗一樣,利益一樣,社會就能夠和諧、團結、安定了。這個概念,雖然不能說是周文王首創(chuàng),但有文字考證的,的確是周文王在《周易》中首先明確提出。至少千年之后,西方世界才明白了這個道理,并開始利用宗教的形式做著同樣的事情?;浇倘绱?,伊斯蘭教等也是如此。
同人卦的目標是“同人于野”,讓在郊野之外的人都成為自己人。這個目標,不局限于自己附近的城郭郊野,周文王在卦辭里特別指示了“利涉大川”,應該渡過大江去,把那邊的人都同化了。在周族奪取天下之前,這是為“傾商”所作的準備工作?!疤煜氯郑耐跤衅涠?,此部署居功不小。比卦或許側重于利益聯(lián)盟,同人卦則是側重于思想改造。在周族奪得天下之后,周公派出樂官傳播教化,移風易俗,也是對這一卦的踐行。
初九說“同人于門”。出入于同一個門的,表明這是一個下層小家庭,所謂“不是一家人,不共一個門”嘛。這樣的小單位,同化起來沒有障礙,沒有懸念,積極去做就可以了。同人于門,是同化的基礎。同人正是從同化一個人、一個家庭開始,進而向同化一個家族,乃至一鄉(xiāng)一國推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六二“同人于宗”,這是鄉(xiāng)紳官吏階層,是下層宗族的代表。要把一個宗族都同化,這就有些難度了,所以周文王說要“吝”,即要小心謹慎。六二陰在陰位,且在下卦之中,周文王的意思是要內心謙虛,態(tài)度恭謹,中正平和,才能順利達成同化的目的。
九三面對的是軍隊,要想同化對方的武裝力量,是極其困難的。殷商末年的軍隊構成情況和西周是相近的。西周時期,周王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和各諸侯國通常都包括國和野兩個部分。都城和周圍近郊稱為國,郊以外的邊遠地區(qū)叫做野。居住在國的人稱國人,居住在野的人叫野人。國人多數與貴族有宗法血緣關系,他們是國家軍隊的主要構成力量。而野人屬于庶人,戰(zhàn)爭時期只在軍中從事配合性的雜務。所以要同化軍隊是不現實的,歸根結底還是得從宗族入手。同化別人的軍隊是不容易,但周文王也沒想讓自己軍隊閑著,九三陽剛當位,該亮出自己的雄姿就亮出自己的雄姿。軍事上的強悍也是同化對方的一個砝碼,軟的來一手,硬的也要來一手。只是不能激起對方的敵意和戒備,致其“伏戎于莽,升其高陵”,這樣就會“三歲不興”,過了多年都難以同化對方啊。
九四“弗克攻”,也是一個非攻的策略,也是軟硬兼施。九四對應的是一些大宗族,壁壘很高,不容易同化。周文王的策略是,一方面我內心謙恭,誠心誠意地待你;另一方面,你的城頭很高,我就要比你更高一頭,讓你看看,你的實力在我的強大面前,實在算不了什么,這就是“乘其墉”。
九五說的也比較含蓄,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周文王說“先號啕而后笑”,這是說不管你情不情愿,我都是要同化掉你了,不情愿你就號啕大哭吧,你下面的人都被我同化了,你還能怎么著?接受了同化的現實,我會讓你“笑”,讓你知道這個選擇是值得的,明智的。到了這個時候,“大師克相遇”,兩國的軍隊就可以整編合并在一起了。
上九處于同人卦之終,周文王強調了要做到“同人于郊”,就可以沒有過悔了。
二、詳解
(一)卦辭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注釋】
同,一樣,沒有差異。同人是使人同化,成為一樣的人。
野,郊外,村外,郊野。
【譯意】
同化野外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應當跨越大江,使更遠更多的人同化,君主應當堅定長久地施行這項國策。
(二)爻辭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注釋】
門,家庭,較小的家族或大家族的一支。
【譯意】
同化一個家庭,沒有什么難度。
【析義】
初九卑居于下,代表社會下層的家庭或小家族。本爻陽居陽位,有態(tài)度積極、行動積極的意思,表應積極地去同化下層民眾。
六二:同人于宗,吝。
【注釋】
宗,家族,宗族,規(guī)模一般比較大。
【譯意】
同化一個宗族,要謹慎小心。
【析義】
六二代表鄉(xiāng)紳官吏階層,對應下層的宗族。本爻陰在陰位,且處下卦之中,意思是要謙恭中正地去同化這些宗族。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注釋】
伏,隱藏,埋伏。
戎,會意字,從戈,從十?!案辍笔潜?,“十”是鎧甲的“甲”,本義是古代兵器的總稱。
莽,從犬,原意是犬跑到草叢中追逐獵物,借指密生的草叢。
升,向上,提高。
陵,大土山。
興,興旺,興盛,成事。
【譯意】
在草叢里埋伏兵甲,筑高其據守的山陵,即使過了多年也不能成事。
【析義】
九三是軍隊之爻,要想同化敵人的軍隊是非常困難的,反而會激起對方更高級別的戒備,他們會在草叢里埋伏兵甲,筑起更高的山陵進行據守,讓我方多年也無法成事。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注釋】
乘,甲骨文字形,從大,從木,表示人爬到樹上,這里有高出一頭,實力壓制的意思。
墉,城墻,高墻。
弗,不。
克,能夠。
【譯意】
要登上他們的城墻,但不能進行攻伐,這樣才吉祥。
【析義】
九四是公卿大夫階層,對應的是一些有權有勢的大宗族,同化這些大宗族,要展示出高出其一頭的實力,形成威壓之勢,不強行攻取,這樣才能吉祥。九四陽居于陽位,內陰柔謹慎,外陽剛強勢,這是周文王對如何同化那些大宗族所作的指示,即要一手硬一手軟,既要強勢壓制,又要陰柔拉攏。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后笑。 大師克相遇。
【注釋】
號啕,大聲哭喊嚎叫。
遇,相逢,會面,這里是會合、合并的意思。
【譯意】
九五對應的是對方的國君,同化一個國君,剛開始他會很不情愿地號啕大哭,但后來他會為這個明智選擇而慶幸歡笑。這個時候,兩國的軍隊就可以整編合并在一起了。
【析義】
九五陽居陽位,非常強勢,由于已經同化了各個宗族,對方的國君不得不屈服。九五中正有德,以禮相待,所以對方國君最終破涕為笑,慶幸既保住了家人的性命安全,又保有了優(yōu)裕的生活享受。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注釋】
郊,城外。
悔,過悔,懊惱過去做得不對。
【譯意】
同人之功大成,郊野之民都被同化,就沒有過悔了。
【析義】
上九陽居于陰位,陽氣表積極主動施行同化,陰爻位表內里懷柔,謙和謹慎,這是對同人工作提出的要求。
比卦或許側重于利益聯(lián)盟,同人卦則是側重于思想改造。同人于門,是同化的基礎。上九處于同人卦之終,周文王強調了要做到“同人于郊”,就可以沒有過悔了。初九:同人于門,無咎。本爻陰在陰位,且處下卦之中,意思是要謙恭中正地去同化這些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