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孫星衍(清中期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書法家、經(jīng)學(xué)家)

[清]孫星衍(清中期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書法家、經(jīng)學(xué)家)

代表作品:

書籍摘要:孫星衍(1753年9月28日—1818年2月16日),是清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書法家、經(jīng)學(xué)家。字淵如,號伯淵,別署芳茂山人、微隱。陽湖(今江蘇武進(jìn))人,后遷居金陵。少年時與楊芳...

人物介紹

孫星衍孫星衍(1753928日—1818216日),是清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書法家、經(jīng)學(xué)家。字淵如,號伯淵,別署芳茂山人、微隱。陽湖(今江蘇武進(jìn))人,后遷居金陵。少年時與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以文學(xué)見長,袁枚稱他為“天下奇才”。

孫星衍生平經(jīng)歷

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初二   生于觀子巷(今和平南路),后遷居雙桂坊。

孫星衍少年時與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以文學(xué)見長,袁枚稱他為“天下奇才”。于經(jīng)史、文字、音訓(xùn)、諸子百家,皆通其義。

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jìn)士,殿試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充三通館校理。

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后任道臺、署理按察使等職,清廉有政聲。

乾隆六十年(1795)授山東兗沂曹濟(jì)道,次年補(bǔ)山東督糧道。

嘉慶十二年(1807)任山東布政使。博極群書,勤于著述。

嘉慶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東布政使時稱病請假回鄉(xiāng)。3年后他客居揚(yáng)州,參與??度莆摹贰?/font>

嘉慶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鐘山書院。先后主講泰州安定書院、紹興書院、杭州詁經(jīng)精舍等書院,樂育英才。

嘉慶二十三年(1818)正月十二,他六十六歲時病逝。

阮元曾聘他為“詁精經(jīng)舍”教習(xí)及主講鐘山書院,以學(xué)術(shù)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

孫星衍作品集

孫星衍博極群書,勤于著述。阮元曾聘他為“詁經(jīng)精舍”教習(xí),主講鐘山書院,以學(xué)術(shù)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家有藏書樓“平津館”“問字堂”“孫氏祠堂”“廉石居”等,貯書極富,以??本珜徱姺Q。藏書印有“東方廉使”“東魯觀察使者”“伯淵”“孫氏祠藏”“孫忠愍侯祠堂藏書”“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松書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綠衣執(zhí)法大夫印”“丁未對策上第”“東方都漕使者”等。著述宏富,有《尚書近古文注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xùn)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明堂考》《續(xù)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等。  

孫星衍人物關(guān)系

與袁枚

袁枚《隨園詩話》記載:“余選錢文敏公詩甚少,家人誤抄十余章。余讀之,生氣勃勃,悔知公未盡。居亡何,有人云:’此孫淵如詩也?!嘧韵怖涎壑椿?。”  

袁枚《隨園詩話》又載:“余嘗謂孫淵如云:’天下清才多,奇才少。君天下之奇才也?!疁Y如聞之,竊喜自負(fù)?!? 

與畢沅

徐珂《清稗類鈔》記載:“畢秋帆尚書撫陜?nèi)?,孫淵如觀察星衍居幕府,僚眾以其狂而好狎侮人也,檄逐之,不即行,至以去住要畢。畢以別館館淵如,且加修焉。而淵如好冶游,節(jié)署地嚴(yán),漏三商,必下鍵,畢自督視之。淵如乃夜踰垣出,輒翌晨歸。一日,有長安生員某揭咸陽生員某偽造妖書,結(jié)黨謀逆,已捕置獄中矣,并搜獲妖書名冊。刑幕語畢,窮治之,將興大獄。淵如聞有妖書,約洪稚存同往,就請假觀,則皆剽襲佛門福利之說,為誘脅箕斂計(jì),并無悖逆字樣,名冊乃編造門牌草稿也。時方隆冬,壚火甚熾,出其不意,遽拉雜摧燒之。刑幕以白畢,畢坦然,事竟以釋?!? 

與和珅

陳康祺《郎潛紀(jì)聞》記載:“陽湖孫淵如先生星衍、洪稚存先生亮吉,丱角訂交,并負(fù)才望,世稱孫洪。乾隆丁未、庚戌兩科,皆以一甲進(jìn)士授編修(孫丁未科第二,洪庚戌科第二)。孫散館厲志賦,用《史記》’匔匔如畏‘語,和珅指為別字,抑置二等。蓋和方當(dāng)國,朝官多趨走其門,先生獨(dú)不往來,和銜之,故有是舉。顧舊例鼎甲散部,可奏請留館,即改官亦可得員外郎。時和掌院事,欲先生面謁,先生卒不往,毅然曰:’天子命,何官不可為?某男子,不受人惠也?!湟灾魇路中滩浚鰹閮家什軡?jì)道,權(quán)臬事,告歸?!?[12-13]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記載:“孫淵如點(diǎn)傳臚,留京,無一日不罵和珅;其結(jié)果,傳臚不留館,散主事,和珅所為,人盡知之,淵如為人題和尚袈裟畫,有’包盡乾坤賴此衣‘句,和珅為鑾儀衛(wèi)包衣旗出身,有人獻(xiàn)此詩以媚和者,遂恨之刺骨,知者鮮矣。  

孫星衍軼事典故

對聯(lián)

《楹聯(lián)叢話全編》記載:“孫淵如先生之父為某邑廣文,有老友某過訪之,留飲齋中。時先生甫九歲,往來行酒,走風(fēng)雨中不輟。其友笑曰:’稚子無知走風(fēng)雨?!壬鷳?yīng)聲曰:’先生有道出羲皇?!秤汛髧@賞,即書作聯(lián)句,懸學(xué)齋中。此陳曼生郡丞所述?!? 

《楹聯(lián)叢話全編》又載:“聞吳山尊嘗于歲暮向?qū)O淵如先生貸金,先生方自制室內(nèi)桃符,謂山尊曰:’君能代我成一佳聯(lián),便當(dāng)如所請?!阶饝?yīng)聲曰:’上相教除名士氣;至尊親許讀書人?!w上句乃董文恭公勖淵如之言,對句乃先生出試差復(fù)命時所親承天語也。先生喜其雅切,即如所請金數(shù)與之。山尊之善于譽(yù)人,皆此類也?!? 

接骨

趙慎畛《榆巢雜識》記載:“孫淵如官京師時,嘗被車壓折脛骨,為一金姓醫(yī)治好,今右足尚較短左足寸許。服雄黃兌燒酒四十九日,足發(fā)赤斑而愈。金云:’骨原可接?!踩俗蕴ド?,如花木之枝,隨處可粘,惟在脾胃好,多進(jìn)飲食,能生新血以益氣耳。若后生之骨,如齒牙、膝蓋、腦骨數(shù)處,則斷不能接。所以用雄黃、燒酒者,雄黃能去瘀血,燒酒無損脾胃。瘀血不盡,雖治好,遇陰雨必變。今孫已逾十年,行履適然,惟其醫(yī)治之精耳。嘗囑終身忌食荸薺。此故未晰,俟考。”  

喜好秦腔

李岳瑞《悔逸齋筆乘》記載:“然秦腔之興,實(shí)在徽劇以前。方乾隆中葉,已大昌于京師,孫淵如、洪北江皆酷嗜之?!? 

異夢

錢泳《履園叢話》記載:“閔子墓,據(jù)《太平寰宇記》在范縣東,今所傳在歷城者,誤也。嘉慶癸亥冬,陽湖孫淵如觀察為山東兗沂曹濟(jì)道,以查賑按行范縣,知墓所在,時以河決,不能詣謁。及官糧儲道,忽夢浚井出古丈夫,布衣泥涂狀,自稱閔子騫,覺而異之。因出俸錢,屬縣令譚文謨訪視廢基,申禁樵采,嗣以縣令屢更,事未施行。至華亭唐晟宰是縣,始捐廉重修,栽種樹木,乞觀察為文紀(jì)之,并訪義士左伯桃、羊角哀墓于縣之義城寺東,并考其原委,以存志乘焉?!? 

易宗夔《新世說》記載:“孫淵如父官河曲知縣,大母許夢星墜于懷,舉以授其母金,比旦遂生公。幼有異稟,書過目不忘,河曲授以《文選》全部,未久即背誦之?!? 

何圣生《檐醉雜記》記載:“孫淵如星衍自言,生時先人夢伯夷入室,因號薇隱,是前身為伯夷也。”  

不信地圓說

《清史稿·儒林傳三·焦廷琥》記載:“陽湖孫星衍不信西人地圓之說,以楊光先之斥地圓,比孟子之距楊、墨。”  

其他信息

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又山東濟(jì)南府省城有酒店曰“者者居”,余不解,一日在孫淵如觀察席上談及此條,有一土人在座,答曰:’此出之《論語》?!鄦栐唬骸墩撜Z》何章?‘曰:’近者悅,遠(yuǎn)者來也。’一時為之絕倒?!? 

旋與女詩人王采薇(玉瑛)結(jié)婚,夫唱婦和,伉儷殊為情深。

孫星衍著作

孫星衍生平鉆研經(jīng)史文學(xué)音訓(xùn)之學(xué),旁及諸子百家。精于金石碑版,工篆隸書,尤精???,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他勤于著述,積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經(jīng)學(xué)家成就,刊成《尚書古今文注疏》,標(biāo)志清代古文經(jīng)學(xué)達(dá)到高峰,孫星衍因此成為乾嘉學(xué)派(古文經(jīng)學(xué)派)的重要人物。他還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nèi)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編撰有《孫氏家藏書目》,分外編3卷、內(nèi)編4卷?!读硬貢洝?/font>1卷、《平津館鑒藏書籍記》3卷,續(xù)編1卷,補(bǔ)遺1卷。嘉慶五年(1800),刊行《祠堂書目》。輯刊文獻(xiàn)甚多,嘉慶中刻有《岱南閣叢書》《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主要收集自著詩文集和校訂的《古文尚書》《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镀浇蝠^叢書》1032種,主要為輯校的諸子、醫(yī)學(xué)、歷史等方面的古籍,選擇精嚴(yán),校勘精審。

著述宏富,有《尚書今古文注疏》《寰宇訪碑錄》《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xùn)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建立伏博士始末》《明堂考》《續(xù)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等。

孫星衍人物評價

袁枚:余嘗謂孫淵如云:“天下清才多,奇才少。君天下之奇才也?!? 

孫星衍人物故居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位于常州市雙桂坊59號。在雙桂坊現(xiàn)代建筑的圍裹中,路南側(cè)鄰公園路的那組占地近900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宅院雖然顯得兩孫故居明式船廳低矮、衰邁,但它卻厚重不容小覷。因?yàn)樗鴵碛羞^兩位歷史文化名人:明末著名東林黨人孫慎行及他的族七世孫、清代中期被譽(yù)為“天下奇才”的孫星衍。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坐南朝北,原占地面積較大。由孫慎行在做官期間所建,系私人住宅遺址。慎行服官期間曾數(shù)次請假里居于此。故居北臨雙桂坊,東、西、南三面均為住宅區(qū)。

到清代乾隆年間其族七世孫、著名學(xué)者孫星衍又繼承此宅,繼續(xù)居住。5間花廳等建筑于清代后期毀后重建,房地產(chǎn)由孫氏子孫世代繼承并居住。后故居部分房屋被后裔賣掉,余下的最后由孫養(yǎng)淵繼承時,故居呈倒置瓦刀形,入門為長通道備弄(似刀柄),備弄盡頭為長方形建筑布局,東首為明式船廳,其西有天井,天井北建有清式花廳5間,花廳左右空地堆黃石假山及花圃等。

20世紀(jì)80年代興建廣南大廈時,兩孫故居長條形備弄被拆除,保留故居房屋、天井等。由常州市政協(xié)大樓與廣南大廈間通道通向廣南大廈后故居。明式船廳遺存雕花月梁及明代木隔窗,乃明代所建原屋。據(jù)孫氏后裔孫養(yǎng)淵透露傳家秘聞:船廳地下埋有其祖先孫慎行棺木。并出示其家珍藏的孫慎行手書《梔子花記》真跡。清式花廳5間面闊19.7米、進(jìn)深58.9米,前廊后軒,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1987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常州市文物保護(hù)單位。2006年,孫慎行、孫星衍故居被原地修復(fù)。

孫星衍史料記載

《清史稿》

孫星衍,字淵如,陽湖人。少與同里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文學(xué)相齊。袁枚品其詩,曰“天下奇才”,與訂忘年交。星衍雅不欲以詩名,深究經(jīng)、史、文字、音訓(xùn)之學(xué),旁及諸子百家,皆必通其義。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進(jìn)士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五十四年,散館,試《厲志賦》,用《史記》“匔匔如畏”,大學(xué)士和珅疑為別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進(jìn)士改部,或奏請留館,又編修改官可得員外,前此吳文煥有成案。珅示意欲使往見,星衍不肯屈節(jié),曰:“主事終擢員外,何汲汲求人為?”自是編修改主事遂為成例。官刑部,為法寬恕,大學(xué)士阿桂、尚書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獄,輒令依古義平議,所平反全活甚眾。退直之暇,輒理舊業(yè)。洊升郎中。六十年,授山東兗沂曹濟(jì)道。

嘉慶元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決單縣地,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鳩工集夫,五日夜,從上游筑堤遏御之,不果決。基田謂此役省國家數(shù)百萬帑金也。尋權(quán)按察使,凡七閱月,平反數(shù)十百條,活死罪誣服者十馀獄。濰縣有武人犯法,賄和珅門,囑讬大吏。星衍訪捕鞫之,械和門來者於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無工處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畢工,較濟(jì)東道、登萊道上下段省三十馀萬。先是河工分賠之員或得羨馀,謂之扣費(fèi),星衍不取,悉以給引河工費(fèi)。

時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撫亟奏合龍,移星衍任,尋又奏稱合而復(fù)開。開則分賠兩次壩工銀九萬兩,當(dāng)半屬后任,而司事者并以歸星衍。星衍亦任之,曰:“吾既兼河務(wù),不能不為人受過也?!彼哪辏∧笐n歸,浙撫阮元聘主詁經(jīng)精舍。星衍課諸生以經(jīng)史疑義及小學(xué)、天部、地理、算學(xué)、詞章,不十年,舍中士皆以撰述名家。服闋入都,仍發(fā)山東,十年,補(bǔ)督糧道。十二年,權(quán)布政使。值侍郎廣興在省,按章供張煩擾,星衍不肯妄支。后廣以賄敗,豫、東兩省多以支庫獲罪,星衍不與焉。十六年,引疾歸。

星衍博極群書,勤于著述。又好聚書,聞人家藏有善本,借鈔無虛日。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嘗病《古文尚書》為東晉梅賾所亂,官刑部時,即集《古文尚書馬鄭注》十卷、《逸文》二卷。歸田后,又為《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其序例云:“《尚書》古注散佚,今刺取書傳升為注者五家三科之說:一,司馬遷從孔氏安國問故,是古文說;一,《書》《大傳》伏生所傳歐陽高、大夏侯勝、小夏侯建,是今文說;一,馬氏融、鄭氏康成雖有異同,多本衛(wèi)氏宏、賈氏逵,是孔壁古文說:皆疏明出典。

其先秦諸子所引古書說及《緯書》《白虎通》等,漢、魏諸儒今文說、許氏《說文》所載孔壁古文,注中存其異文、異字,其說則附疏中。”其意在網(wǎng)羅放失舊聞,故錄漢、魏人佚說為多,又兼采近代王鳴盛、江聲、段玉裁諸人書說。惟不取趙宋以來諸人注,以其時文籍散亡,較今代無異聞,又無師傳,恐滋臆說也。凡積二十二年而后成。

其他撰輯,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傳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別典》十五卷,《爾雅廣雅詁訓(xùn)韻編》五卷,《魏三體石經(jīng)殘字考》一卷,《孔子集語》十七卷,《晏子春秋音義》二卷,《史記天官書考證》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訪碑錄》十二卷,《金石萃編》二十卷,《續(xù)古文苑》二十卷,《詩文集》二十五卷。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星衍晚年所著書,多付文登畢亨、嘉興李貽德為卒其業(yè)。

《揚(yáng)州畫舫錄》

孫星衍,字季逑,號淵如,常州武進(jìn)人。丁未榜眼,官刑部。幼工駢體文,既博涉百家,于天文歷數(shù)、陰陽形宅、篆籀古文、聲音訓(xùn)詁之學(xué),靡所不精。著《古文尚書注表》、《晏子春秋音義》、《問字堂集》。妻王玉瑛,字采薇,工詩,早卒,不再娶。先是毗陵有“七子”之目,為楊西禾、楊蓉裳、趙億生、徐書受、洪稚存、黃仲則及淵如七人。畢秋帆制軍沅刻《吳會英才集》,為方子云、洪稚存、顧敏恒、黃仲則、王秋塍、楊西禾、徐書受、楊蓉裳、高東井、陳理堂及淵如、采薇十二人。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