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傅以漸介紹

(清)傅以漸介紹

代表作品:

書籍摘要:傅以漸(1609年—1665年), 字于磐,號星巖,山東省東昌府(今聊城市東昌府區(qū))人,祖籍江西省吉安府(今吉安市)永豐縣 ??,清朝官員。 順治三年(1646年),考中一甲一名進...

人物介紹

傅以漸(1609年—1665年), 字于磐,號星巖,山東省東昌府(今聊城市東昌府區(qū))人,祖籍江西省吉安府(今吉安市)永豐縣 ??,清朝官員。

順治三年(1646年),考中一甲一名進士,為清朝首位狀元 ??,授弘文院修撰。順治十一年(1654年),授秘書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1655年),改任國史院文學士,先后充任《明史》《清太宗實錄》纂修。順治十五年(1658年),加封太子少保,改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旋即上疏請假還鄉(xiāng)??滴跛哪辏?665年)四月,卒于家中,享年57歲 ??。

傅以漸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稱于世。素有文名,精通經史,兼工詩文,著有《貞固齋詩集》 ??。

人物經歷

他出身貧苦,幼年家境清貧,天資聰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經史熟記不忘,終成大器。傅以漸一生為官,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以清勤著稱于世。他學識廣博,精通經史,工于詩文,學者稱星巖先生。傅以漸以狀元而居相位,他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稱于世。

公元1657年(順治十四年)冬,因皇太后生病,兩月內積壓奏疏800余件,傅以漸奉旨代擬批閱,于三日之內處理完畢,受到順治皇帝獎譽。他曾扈從順治出行,在騎驢歸帳時被順治看見,因作為畫幅,題“狀元歸去驢如飛”句。此畫為傅氏后人藏于其聊城故居“御畫樓”,畫苑傳為佳話。

人生歷程

清世祖順治三年三月十五日(1646年4月30日),清廷舉行開國后第一次殿試,考中進士,奪清代首科殿試狀元。任宏文院修撰。次年,即充任會試同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任《明史》纂修官。順治八年(1651)書成,任國史院侍講。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又充《清太宗實錄》纂修官。次年正月,遷秘書院侍講學士;五月,遷少詹事。閏六月,提升為國史院學士;七月,受命教習庶吉士。1654年(順治十一年)升遷任內秘書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1655)正月,奉旨陳時務,又承命作《資政要覽》后序。二月上疏安民大計,受到皇帝贊許,被加封為太子太保,改任內國史院大學士,充文、武殿試讀卷官。當時正編寫清太祖、清太宗《圣訓》及《通鑒全書》,傅以漸均任總裁官。又承旨撰寫《內則衍義》,逢戶部呈進《新編賦役全書》,也命傅以漸復核,倍受皇帝器重。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京察,傅以漸上疏自陳,乞罷歸鄉(xiāng),皇帝親批御旨:“卿輔弼重臣,醇誠樸慎,勤勞密勿,倚任方殷,豈可引例求退?著益抒猷念,佐成化理”(《清史列傳》卷五)。次年二月,傅以漸與庶子曹本榮又奉旨匯注《易經》,僅用10個月的時間,編成《易經通注》一書。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傅以漸偕同學士李蔚充任會試主考官。按舊例,考官入闈均攜帶書箱,而這一年卻被定為禁例。傅以漸上疏請求:“凡出題應用書籍,敕部照例給發(fā),庶免漏誤”(同上)。經過部議決定:令內監(jiān)察驗以后,仍準攜入。傅以漸因闈中咯血,又上疏乞歸,說:“入闈七日,幸殊卷尚未謄進,乞賜另遣一員,同李蔚任事”(同上)?;实劢抵颊f:“知卿偶恙,著力疾料理闈事”(同上)。傅以漸只好帶病主考完會試。順治十五年(1658)9月,清廷參照明代官制改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銜,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十月請病假回原籍療養(yǎng),順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因病休超過一年,自乞罷黜,皇帝旨命:“加意調理。稍痊,即來京入直辦事。不必引請?zhí)幏帧保ㄍ希4文耆戮┎?,傅以漸再次自陳乞罷,皇帝仍然溫旨慰留:“卿清慎素著,佐理有年。著加意調攝,痊日即來京供職,不必求罷”(同上)。順治十八年(1661),聞順治帝崩,直京奔喪后,又以病告歸。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清圣祖康熙皇帝即位,傅以漸再一次上疏乞歸,遂解任回原籍??滴跛哪辏?665年)四月去世,終年57歲。葬于聊城傅家墳。

作品介紹

順治帝對傅以漸甚為器重,凡機務大政均與其磋商。傅以漸對帝竭誠盡忠。史料記載:公居相位,食不重味,衣皆再浣,與寒素無異。他書奏議,草詔書,擬御制,頗得皇帝賞識。傅以漸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實錄》,充任清太祖、太宗《圣訓》總裁,奉命與曹本榮合著《周易通注》。他對天文、地理、禮樂、法律、兵農、漕運、馬政等均有研究,著述甚豐。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道德文章實為一時之冠”。其著作僅《四書易經制義》尚存。傅義漸于康熙二年(1663)在家養(yǎng)病期間,主持編纂《聊城縣志》?!队ㄒ捉浲ㄗⅰ繁皇杖朐凇逗眳矔返?~3冊,清光緒十七年(1891)由三余草堂出版。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尚存《易經通注》4卷刻本?!敦懝听S書義》有清初抄本2冊,今尚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室。

清朝狀元

清代第一位狀元傅以漸,康熙的老師,一直為清世祖順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是清初不可忽視的人物之一。明萬歷37年,傅以漸生于山東省聊城。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他少時雖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清順治傅以漸以進士及第之第一(即狀元),首奪大魁。他先后任宏文院修纂,國史院侍講,授秘書院大學士等,1657年冬,皇太后違和,群臣惶懼,內閣奏疏頗多,不兩月,奏章積八百余。順治甚喜。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群僚中,傅以漸是一位竭誠盡忠的賢臣良相。有史料記載:順治破格提拔傅以漸為兵部尚書,眾皆贊同,一致認為,選擇得當,用人適時,宮廷和睦,天下太平。

歷史故事

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文才蓋世,智壓群芳,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由于德高望重,深得順治、康熙二帝的尊崇。后來告老還鄉(xiāng),榮歸故里,常替百姓鳴不平,懲惡揚善,百姓個個稱頌,無不敬重。且說這年初冬,一連刮了幾場北風,草木皆衰,河將封凍。傅以漸吩咐家人,備紋銀五十兩、被褥四床,欲送給前幾天剛結識的棋友趙良堂。家人備齊拿來讓他過目,他卻不住搖頭,示意退下。一旁相陪的虞夫人禁不住問道:“老爺,何故又不相贈了呢?”“夫人有所不知,有所不知?!备狄詽u笑而不答。原來,傅以漸與趙良堂并非棋友,只有“半面”之交。那一天,他到清和廟邀慧明法師對弈,棋到殘局,傅以漸“老將”被慧明法師的雙“車”所制,欲解無方。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聽有人說:“墊馬豈不和局!”傅以漸再視棋局,果然所言極是,“車”做“炮 ”架,恰好造成拼勢,而慧明法師如不以為然,將處于被動?!昂?!”傅老爺“叭!”棋子落定,再看提醒之人,已不見蹤影。

他忙問道:“大師,方才何人提醒老夫?”慧明一指不遠處背著糞筐蹣跚而行的老頭兒說:“此人也?!备狄詽u很是驚奇,又問:“此人棋藝高超,何以落到這般光景?”慧明法師雙手合十,口稱“罪過,罪過”,向傅以漸講述了背糞筐老叟的經歷。這老頭兒就是趙良堂,本地東關人氏,原是個商人。前年販運生姜、熟硝去江南,途中遇一押送皇綱的鏢船,適逢河道狹窄。趙良堂一看船頭上插有皇家鏢號,又見斗大的“劉”字旗號,知道遇上了稱霸京杭運河的劉顯丕。他慌忙親手掌舵,讓船緊靠河岸。哪知站在船頭的劉顯丕一見,大笑不止,喝令鏢船加速行駛,直沖過來,竟將趙良堂的商船撞翻,致使船廢、人亡、貨失。盡管趙良堂滿腔怒火,卻也知道如果報官,更是惹禍殃身,只好回家拆房賣屋,賠償人亡船廢的損失。往日體面精明的趙良堂,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靠拾糞換銅板兒度日。 “哼!”傅以漸聽罷大怒:“驕橫鏢夫,欺人太甚,老夫倒要看看你有多大威風?!薄伴w老爺,您——”慧明法師欲言又止。傅以漸笑道:“老朽雖已不在朝為官,對他這號勢利小人也決不輕饒……” 傅以漸回府修書一封,令侍從投與東昌知府,要他落下大閘,攔住北上京師的劉顯丕的黃綱船,告知知府,只可這般這般。為防劉顯丕仗勢強行過閘,他又派侍從等候閘上,并囑咐了一番。一切安排妥當,連等數日,就是不見“劉”字號黃綱船到來。眼看寒冬逼近,河水封凍,難道“劉”字號不返京師了?為防有變,他才令家人備紋銀、被褥周濟趙良堂,但細一想:趙良堂與我素不相識,無緣無故,豈肯輕易接納饋贈呢?正在傅以漸和夫人愁悶之際,忽聞三聲炮響,他精神一振,對夫人言道:“這時劉顯丕狗兒過閘的號令?!彼D身對門外高喝:“來人!”跳進幾個持從,吩咐道:“告訴丁夫,庭院里多灑清水、撒草灰?!薄袄蠣?,這……”傅以漸見持從不解其意,仰面大笑:“你們只管看狗打滾便是,下去吧?!背謴暮眯?,卻不便多問,照吩咐去做了。

傅以漸則又吩咐書童研磨,拿出順治帝為他繪的騎驢小像,審度著畫面:一頭黑灰色的毛驢,韁繩是順治拎著;康熙則如頑童,持鞭催驢兒在后;他卻像南極仙翁穩(wěn)騎驢背。他不由一陣好笑。操筆在手,在御印旁題字一行:閣老騎驢,皇帝拎韁,天子趕腳,悠哉悠哉。 “稟老爺,劉顯丕領人氣勢洶洶奔府上來了?!笔卦陂l口的侍從來報。 “哦,”傅閣老鎮(zhèn)靜自若,對緊張的持從說道:“別急莫慌,將避禍免災的畫卷掛在大門上就是了?!?再說那一路叫罵而來的劉顯丕,提刀在手,殺氣騰騰。來到傅府門前,指門大罵:“是何鳥人如此大膽,竟以驚了兒的好夢為借口,放閘攔住我押黃綱的鏢船,莫不是等您劉爺取兒人頭進貢朝廷!”他罵他叫,府內既不回應,也無人出府接迎。劉賊更加氣惱,暗想:小小東昌府,能有長出多大腦袋的人物,敢和我威震京杭運河的皇家鏢師作梗,分明是怕了。他拎刀就要跨進府門。一個隨從慌忙扯住他的衣襟,低聲說道:“鏢爺,你看門上!”劉鏢頭不看則罷,往門上一看則如五雷轟頂,呆若木雞。因為大門上掛著的圖像、題字,告知他攔黃綱者的身份。劉鏢頭知道口出狂言闖下了大禍??伤吘故顷J蕩江湖的老手,定定心神,大刀交于隨從,進府請罪。

劉顯丕進庭院,見傅府家丁、侍從個個怒眉瞪眼,嚇得他冷汗直冒,腿肚子轉筋,硬著頭皮到了正堂房檐下雙腿一軟屈膝跪地,對著太師椅上端坐的老人叩頭:“閣老爺,小人給您老人家請安了。”“哼,鏢夫,給老夫有何安可請?”傅以漸面沉似水,以言相譏。 “這——”劉鏢頭張口結舌,只得頭又拱地:“閣老爺,小兒我有眼無珠,沖了您的好夢,罪該萬死,我——”“呸!”傅以漸打斷他的話:“狗兒有眼有珠,只是肺爛心黑!速取老夫人頭吧!”“閣老爺,閣老爺……”劉賊以為傅閣老要取他心肺,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渾身篩糠,磕頭如雞餐碎米一般苦苦求饒。傅閣老拂袖而起:“狂吠狗兒,別臟了我的耳朵,給老夫四肢觸地滾出去! ”劉鏢夫為保性命,哪顧廉恥,卷草氈似地滾出庭院,身上的紅袍馬褂,被剛灑過的清水和草灰鬧得污穢不堪。他一來一回的勢頭兒截然不同,來時的威風不知哪去了,如今他那熊頭恨不能扎到褲襠里去,大街上所見之人無不拍手嘲笑,議論紛紛。劉顯丕橫行京杭運河多年,這下翻船了?;氐酱?,先朝手下發(fā)泄了憋在肚子里的悶氣,這才尋思到傅閣老借口攔截黃綱,其中必有緣故,而究竟是為什么呢?劉賊因作惡多端,越想越怕。他忙令人備厚禮,欲買通當場知府,讓知府出面說情,好啟閘放行??墒侵珜λ蚱鹆斯偾唬跋鹿匐m是一方水土的父母官,傅以漸可是當今萬歲的老恩師呀!”劉鏢頭哪肯死心,如不盡快啟程,河水封凍,黃綱勢必誤期,他頸上人頭非搬家不可,“知府大人,小人性命全握在您的手心兒啦,請您高抬貴手,我……”知府只是苦苦搖頭:“劉鏢師,在東昌府,別說是下官,就是東關里的趙良堂,恐怕也求不下這個情啊。還是你自己化解吧!”劉鏢頭是剛從傅府滾出來的,讓他親自化解當然白費。不過細細揣摸知府之言,心里一亮,當即叩頭下拜:“多謝知府大人指點。”

第二天一早,劉鏢頭便打點厚禮,率十幾名隨從拜見趙良堂。一路上,他是逢高門頭的就打聽,有人卻把他引到草舍低矮,堆滿糞便的小院。起初他還想這時知府誠心戲弄他,端著架子只說明來意,不肯跪地懇求。哪知趙良堂看清來訪者正是毀了自己的仇人,火冒三丈,一口唾沫幾乎吐到劉賊的臉上,大聲呵斥道:“賤種!你也有犯在人家手中的時候,別說我于傅閣老無親無故,就是有親有故,也不會給你個孬種求情。”劉顯丕在京杭運河作惡多了,自然不記得趙良堂,可僅僅憑趙良堂這一大怒,他反而認為趙良堂決非等閑之輩。他隨著趙良堂的呵斥,雙腿一屈“撲通”跪倒:“趙老爺,小的上有父母,下有妻小,所押黃綱若誤了期限,小人人頭落地無疑。趙老爺您就大發(fā)慈悲吧!”“趙老爺救救我們吧!”跟來的隨從也應聲跪倒,苦苦哀求,頭磕地“砰砰”直響。再說趙良堂一見劉顯丕,只顧生氣,也沒想到劉賊動真格的求情。他被跪在地上一片哀叫連聲的人鬧得暈乎乎的,一時間板緊的臉僵住了。劉鏢頭偷眼一看,忙示意隨從呈上紋銀五百兩,江南上等絲綢兩匹??哨w良堂一見眼前的銀子、綢緞,往后退縮一步,正色喝道:“劉鏢頭,華夏有句古訓:‘自作自受’,你讓我替你求情,找錯門戶了,請吧!”此時的劉顯丕哪里相信找錯門戶呢,可主人已下逐客令,只好又磕三個響頭:“趙老爺,拜托您啦,拜托您啦。”說著躬身后退,兩個隨從把銀子、布匹放在地上?!澳弥愕你y子,拿著你的……”趙良堂搶起地上的銀子往隨從手里塞,劉鏢頭只當他是推脫,口里稱喏著“有勞趙老爺,有勞趙老爺”,不顧身后趙良堂的喊叫,率眾竟自急急回船上去了。劉賊一走,趙良堂瞅著手里托著的布匹和銀子,傻眼了。他的確和傅閣老無親無故,劉顯丕要他去講情,這不是存心坑人嗎?“王八蛋!”他氣得咬牙罵道。心里卻很發(fā)慌:要是把銀子、布匹親自給姓劉的送去,這賊心狠手毒,什么壞事都干得出,全家妻兒老小… …他仰面長嘆:“罪過啊罪過”,他的老伴兒劉氏聽了這佛家常語,扯扯他的衣裳說道:“老頭子,你何不去找慧明法師想想法子? ”他和慧明法師也沒什么多厚的交情,只是平時棋癮難耐,找人家下上兩盤棋而已,但事出無奈,也只好求他指點了。趙良堂來到清和廟,就看見傅以漸和慧明在廟臺上下棋,又見侍從對閣老耳語了幾句什么,傅老爺和法師便相視“哈哈”大笑。隨之,傅閣老舉步下了臺階,迎著他走了過來。趙良堂原沒想到傅以漸會在這里,雙膝跪地,只叫了聲“閣老爺”,便不知說什么好了。傅以漸連忙相攙:“趙先生,有話好說,免禮免禮?!薄拔摇壁w良堂張不開口。傅以漸則詼諧地在他面前亮了五個指頭:“趙先生發(fā)財,劉鏢頭少說給你送了這個數?!壁w良堂聽了,以為傅以漸戲笑他,要治他的罪,又跪倒說道:“閣老爺,小人委實不知劉鏢頭何故求我,他是我的仇人??!可他硬是不聽我訴說,丟下銀兩就走了。我正是為這事來求法師指點的……”傅以漸和慧明法師聽了更加開懷大笑,鬧得趙良堂莫名其妙?;勖魇洲勰钪橘潎@:“善哉,善哉,閣老爺果然料事如神也,趙施主也不虧耿直之人?!备狄詽u雙手攙起趙良堂:“趙先生做的好,這下劉顯丕要過閘,還要送去五百兩銀子,你別怕,權當是劉賊賠償你的款項。”“啊”趙良堂恍然大悟,泣不成聲地喊了聲:“閣老爺……” 從此,在東昌(聊城)廣泛傳頌著傅以漸巧懲鏢師的故事。

相關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