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吳桂森介紹

(明)吳桂森介紹

代表作品:

書籍摘要:吳桂森(1565~1632),字叔美,號覲華,又號九龍山人,自署東林素衣,學(xué)者稱為“素衣先生”。給諫吳汝倫第三子,明常州府梁溪(今江蘇無錫)人。為諸生,即以斯道為己任,日手《周易》...

人物介紹

吳桂森(1565~1632),字叔美,號覲華,又號九龍山人,自署東林素衣,學(xué)者稱為“素衣先生”。給諫吳汝倫第三子,明常州府梁溪(今江蘇無錫)人。為諸生,即以斯道為己任,日手《周易》一編,玩味不輟。及長,從顧憲成、高攀龍講學(xué)龜山書院、東林書院。萬歷丙辰(四十四年,1616)歲貢,試后遂絕意仕進。曾從錢一本學(xué)易,盡得其傳。天啟間,受高攀龍之邀,主東林書院講席。崇禎年間任東林書院山長。崇禎壬申年(1632)卒,年六十八。著有《周易像象述》《書經(jīng)說》《曲禮說》《息齋筆記》及《真儒一脈》等書。

吳桂森是“東林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的老師錢一本,則是著名的“東林黨人”“東林八君子”之一。錢一本,明季著名學(xué)者。字國端,號啟新,毘陵(今江蘇常州武進)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任廬陵知縣,授福建道御史。因上《論相》《建儲》二疏而觸怒明神宗,被削職為民。歸而潛心六經(jīng)及濂洛諸書,尤精于《易》,學(xué)者稱“啟新先生”。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著有《像象管見》《像抄》《續(xù)像抄》《四圣一心錄》《范衍》《遁世編》等。得遇名師,吳桂森格外珍惜,用功甚勤;每玩一卦輒進而請正,盡得其真?zhèn)?。學(xué)成歸鄉(xiāng),錢一本目送曰:“吾易在梁溪矣!”[1]錢氏研《易》,尤邃于“像象”之學(xué)。桂森深得其傳,治《易》主“依象明理”。言象不襲焦、京、陳、邵,言理亦不陷于空虛心性。頗有新意。

《周易像象述》一書是吳桂森對其師錢一本“像象”理論的進一步闡發(fā)。此書成于天啟乙丑(五年,1625),據(jù)卷首作者同年自識《像象述敘》云:“《像象述》者,述啟新先生錢君[2]之《易》也。先生有‘像象三書’,曰《管見》,曰《像抄》,曰《續(xù)抄》。其大旨以乾、坤兩畫為人像[3],以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八物為人象。而謂之像者,以全象備于人,則人必成其為象,斯成其為人也。惟知像象為人,而乃知一卦一爻,皆人身中物;爻象之辭,皆言人身上事。故《易》至深也,而寔至顯、至賾也,而實至近。圣人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其示人之意,亦親切明白矣。先生三書外,又畫人象圖,以析其象[4]。斯義象也,啟鑰開關(guān),無異以司南指來學(xué)之路也。然則先生之書詳矣,又何必述乎?蓋森于庚戌(萬歷三十八年,1610)受業(yè),得睹《管見》,于癸丑(萬歷四十一年,1613)設(shè)皋。比延先生于東林,得睹《像抄》,隨讀隨聽,而見先生之言,不盡于書也。又于丁巳(萬歷四十五年,1617)負笈龜山,得睹《續(xù)抄》,朝夕從游,而見先生之意,不盡于言也。于是間有所述以呈先生,先生為面訂之。惜未及半,而先生曳杖矣。自是朝而讀,夕而思,更八寒暑而成帙。夫先生之書猶不足盡先生,而況述之者又安能仿佛先生乎?然而寧述焉者,使有好《易》者見之,知像象之旨,其意不在于言,而言不在于書若此?!?/p>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經(jīng)文用《注疏》之本,惟刪其卦首六畫?!碇兴⒔砸蛔忠痪洌繉ちx理,頗有新意可參?!?/p>

相關(guān)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