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代表作品:

書籍摘要:(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本名 劉表 別稱 字景升出生地 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 生卒年月 (142年-208年)所處時代 東漢 主要作品 《周易章句...

人物介紹

(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東漢劉表漢末群雄之一

本名 劉表 別稱 字景升 出生地 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 生卒年月 (142年-208年) 所處時代 東漢 主要作品 《周易章句》《五經(jīng)章句》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后。

劉表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因參與太學生運動而受黨錮之禍牽連,被迫逃亡,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被大將軍何進辟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后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假節(jié),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并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jīng)立學,愛民養(yǎng)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jù)地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后又??共懿?。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后更寵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為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投降,荊州遂沒。

人物生平

黨錮清流

劉表年輕時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參加過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俊”之一(張璠《漢紀》稱:表與同郡人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緒〕恭、劉祗、田林為八交,或謂之八顧?!稘h末名士錄》云:表與汝南陳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張儉字符節(jié)、南陽岑晊字公孝為八友?!逗鬂h書》亦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又指與張儉、岑晊、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稱為“八及”?!度龂萘x》取后者),于第二次黨錮之禍時與同郡張儉等受到訕議,被迫逃亡。

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劉表受大將軍何進征辟為掾屬,推薦再次入朝,出任北軍中候。

單騎入荊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由于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于魯陽,手下?lián)碛兴心详栔?。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jù)民兵而于當?shù)胤Q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他于是匿名獨身赴荊州,方才得以上任。

劉表至荊州后,單馬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此間宗賊甚盛,群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了??!我希望在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眾位有何對策呢?”蒯良道:“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于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問蒯越,蒯越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yǎng)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都樂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后兵集眾附,南據(jù)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眲⒈韲@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以說是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可以說是臼犯之謀。”便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后漢書》載十五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并襲取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jù)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而劉表并未加入討董聯(lián)軍。而劉表也上表推薦袁術任南陽太守,暫時向其示好。

跨蹈漢南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孫堅進攻劉表,劉表派江夏太守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zhàn)。孫堅擊敗黃祖,于是圍困襄陽。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援軍,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孫堅迎擊,黃祖敗退,逃入峴山。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從此以后,袁術不再能戰(zhàn)勝劉表。孫堅死后,劉表斷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后來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zhàn)。此舉不但徹底除去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曹操軍的力量削弱袁術勢力,使其更加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威脅,也鞏固了自己在荊州的統(tǒng)治權。同年,益州牧劉焉造作乘輿車服千余乘。劉表便上言朝廷,稱劉焉似乎有子夏在西河議圣人論的跡象。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其余部李傕、郭汜進據(jù)長安。十月,劉表派使者入朝奉貢,李傕派黃門侍郎鐘繇拜劉表為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允許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又派左中郎將祝耽授予他假節(jié),并督交、揚、益三州軍事。李傕以此來結連劉表作為自己的外援。

劉表在荊州八郡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安全的割據(jù)勢力。許多士民在當時都逃離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諸葛亮。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被擁立即位。劉表乘此時機,派別駕劉闔策反劉璋的將領沈彌、婁發(fā)、甘寧,但他們都戰(zhàn)敗而入荊州。而益州方面,也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的朐忍,以防備劉表。

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東遷至雒陽,張楊先派衛(wèi)將軍董承修理皇宮。太仆趙岐來到荊州說服劉表幫助董承,劉表派兵前往雒陽,并運輸大批軍用物資。同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劉表雖遣使奉貢,但卻北與袁紹相結。治中鄧羲勸諫劉表,劉表不聽,回答道:“對內,我沒有對朝貢之事上失責;對外,我亦沒有違背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怎么只有你老是在怪我呢?”鄧羲不滿,于是辭疾而退,終劉表之世不為其仕。

當時,驃騎將軍張濟自關中出走南陽,因糧盡而攻打南陽郡的穰城,卻中飛矢而死,其侄張繡于是收兵而退出穰城。荊州官員知道后皆向劉表祝賀。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卻如此無禮,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賀?!爸?,劉表又派人招誘張濟的余部,他的部眾聞訊大喜,都服從劉表。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劉表聯(lián)合,成為劉表在北方的藩屬勢力,替他抵御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但因曹操納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懷恨曹操。曹操又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泄漏,張繡襲敗曹操。張繡在追擊失利后退防穰城,再次與劉表聯(lián)盟。南陽、章陵兩郡很多縣又投回張繡,曹操派曹洪應付,但曹洪交戰(zhàn)不利,多次被張、劉聯(lián)軍進攻。同年十一月,曹操親征,攻下南陽湖陽、舞陰兩縣,生擒劉表將鄧濟。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jù)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占據(jù)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lián)軍。曹軍獲勝后,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后擊敗。賈詡這時又勸張繡再追,而劉表不聽,張繡收集散兵,再行追擊,將曹操后衛(wèi)部隊擊潰。

同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叛逆劉表,劉表遣兵攻圍,連年不下。后張羨病死,長沙人又立其子張懌為主,于是劉表攻下張懌,廣開土地,南收零陵、桂陽,北據(jù)漢川,坐擁數(shù)千里疆域,帶甲兵十余萬。

最初,荊州之地,人情好擾,加上四周因戰(zhàn)亂而駭震,賊眾又互相煽動生事,使得荊州處處沸蕩動亂。及至劉表作為荊州牧,卻能招誘有方,威懷兼洽,令境內的賊黨豪強亦可以為其效用。荊州從此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另一方面,從關西、兗州、豫州來投靠荊州的學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都能加以安撫賑贍,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由于荊州境內界群寇已被肅清,劉表于是開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闿、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jīng)章句》,并稱之為后定。劉表在任內,愛民養(yǎng)士,從容自保。盛況如《荊州文學記官志》(見《藝文類聚》卷38)所記:“乃命五業(yè)從事宋衷新作文學,延朋徒焉……五載之間,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闓等,負書荷器,自遠而至者,三百有余人?!碧崎L孺在《漢末學術中心的南移與荊州學派》說:“荊州學校的規(guī)模和制度遠遠逸出郡國學的范疇,不妨說是洛陽太學的南遷?!?/p>

連戰(zhàn)交州

在平定荊南之后,劉表與交州牧張津之間漸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間(199年—203年),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將寡,故即與劉表作戰(zhàn)經(jīng)年仍是徒勞無功。

建安八年(203年),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為染指交州,便旋即派遣屬下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希望搶先在朝廷任命官員前占有交州。同時,他又任命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以接替剛病故的史璜。另一方面,以曹操為首的漢廷則拜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州)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

坐觀成敗

建安五年(200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其后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據(jù)守南陽的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

接著,袁紹又遣人求助于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zhàn),亦不肯協(xié)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漢(長江、漢水)之間,以觀天下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向劉表說:“豪杰并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將軍。將軍若是希望于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將軍現(xiàn)在坐擁十萬之眾,而只是安坐而觀望。所謂見賢而不能助(指曹操),請和而不能得(指袁紹),如此兩家必將歸怨于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xù)從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后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御其大軍。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蒯越亦以此勸劉表,可是劉表狐疑不決,便派遣韓嵩往見曹操,以觀虛實。韓嵩從許都回來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勸劉表遣子入質。劉表卻因而懷疑韓嵩反為曹操做事,大為憤怒,要殺韓嵩,然而當問及韓嵩之隨行者時,得知韓嵩只是說出肺腑之言,并無他意,方才沒殺韓嵩,但仍將他囚禁起來。從這件事可以反映出劉表雖然外貌儒雅,然而心里卻頗為多疑。

收留劉備

建安六年(201年),劉表派步騎一萬人攻西鄂,西鄂縣長杜襲召集所有擔負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堅守城池,最終寡不敵眾,劉表軍攻入西鄂城。同年,劉備自袁紹處來投奔荊州,劉表厚相結待,卻沒有重用劉備,只安排他駐扎新野,成為自己的北藩。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后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至及曹操還軍中原,劉表才對劉備說:“之前不采納你的建議,現(xiàn)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眲渲坏谜f:“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xiàn),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不過,在諸侯爭戰(zhàn)中劉表始終持中立態(tài)度,而同時劉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納稅收。劉表的自守態(tài)度也使得荊州地區(qū)避免了許多戰(zhàn)火,為當?shù)亟?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病死襄陽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穩(wěn)定了中原的局勢后,開始向南方發(fā)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劉表在晚年時,未能妥善處理后嗣的事宜。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都牽涉到嗣子之爭的問題上。 最初,劉表因為長子劉琦與自己的相貌長得相似,而十分喜愛他。但后來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愛屋及烏,喜愛劉琮而討厭劉琦。蔡氏于是經(jīng)常在劉表面前抵毀劉琦,劉表因為寵信蔡氏,于是逐漸信以為真。另外,蔡氏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張允亦得劉表信重,且又與劉琮相善,故此劉琦越感不安。后來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向劉表請纓代替戰(zhàn)死的黃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

后來劉表病重,劉琦還歸襄陽探望。由于劉琦素來慈孝,張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見而親情相感,會令劉表確立劉琦為嗣,于是不許劉琦入內探望,并說:“主公命你鎮(zhèn)守江夏,是個非常重任。如今你留下眾兵將于江夏而擅來襄陽,主公知道后必定會加以怒責。此舉有傷親情,最終只會使他的病情惡化,這實在不是孝敬之道啊。”劉琦被拒諸門外,不能與劉表相見,劉琦只得流涕而去。而據(jù)《英雄記》及《魏書》記載,劉表病危時曾想將荊州讓給劉備,劉備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卻。

主要作品

劉表的《五經(jīng)章句后定》刪除浮辭,讓學者較快通曉經(jīng)文,為唐初修纂《五經(jīng)正義》的先河。劉表在任荊州牧其間,曾經(jīng)與當?shù)貙W者共同著作了一部名為《荊州星占》(或名《荊州占》)的天文書籍,并在后世流傳了幾百年。至少到了唐代,《荊州星占》還是李淳風撰《乙巳占》、瞿曇悉達撰《開元占經(jīng)》時的重要參考書之一。李淳風亦在《乙巳占》中開列他自述是“幼小所習誦”的星占學參考書共二十五部,其中第十八部就是劉表的《荊州占》。盡管劉表本人未必是《荊州星占》的主要編撰者,但其領銜編著的角色,亦證明他對于天象星宿有一定的研究。

據(jù)《全后漢文》載,劉表著有《周易章句》五卷,又有《進諫王暢》、《后定喪服》(即《五經(jīng)章句》,與宋忠等共撰,見《經(jīng)學輯佚文獻匯編》)等作品言論。

人物評價

漢末三國

董卓: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曹操: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后圖。②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jù)有當州。

賈詡: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郭嘉:表,坐談客耳。

裴潛:①劉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劉景升,仁義之主也!

和洽:荊州劉表無他遠志,愛人樂士,土地險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

孔融:劉表桀逆放恣,所為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雖昏僭惡極,罪不容誅,至于國體,宜且諱之。

王粲: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guī)。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

甘寧: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yè)傳基者也。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劉備:若劉景升、季玉(劉璋)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

《劉鎮(zhèn)南碑》:猗歟將軍,膺期挺生?;富钙湮洌瑴販仄淙?。初干千里,允顯使臣。幕府禮命,集于北軍。督齊禁旅,如羆如熊。眷然南顧,綏我荊衡。將軍之來,民安物豐。江湖交壤,刑清國興。蔽芾甘棠,召伯聽訟。周人勿劃,我賴其禎。欲報之德,胡不億年。如何殂逝,孤棄萬民!鐫勒墓石,以紀洪勛。昭示來世,垂芳后昆。

兩晉南北朝

陳壽:袁紹、劉表,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于后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傅玄:表既殺望之,荊州士人皆自危也。夫表之本心,於望之不輕也,以直迕情,而讒言得入者,以無容直之度也。據(jù)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夷、叔迕武王以成名,丁公順高祖以受戮,二主之度遠也。若不遠其度,惟褊心是從,難乎以容民畜眾矣。

《魏武故事》:楚有江、漢山川之險,后服先疆,與秦爭衡,荊州則其故地。劉鎮(zhèn)南久用其民矣。身沒之后,諸子鼎峙,雖終難全,猶可引日。

常璩:漢末大亂,雄桀并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范曄:①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于人也。②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云屯冀馬。窺圖訊鼎,禋天類社。既云天工,亦資人亮。矜強少成,坐談奚望?;鼗授f裕眍j業(yè)喪。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杰,據(jù)要地,擁強兵。

蘇夔:近者劉荊州之意氣,袁渤海之縱橫,當其吐納荊揚,鞭笞河朔,猛將厲于雕鶚,謀臣盛于云雨,從容嘯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

隋唐宋

趙蕤: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jù)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shù),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杰也。

李廌:入自東郭門,言拜景升墓。墓樹半枯槎,冥冥立晨霧。鼎國昔未分,蕭墻梗天步。呼蒼復何用,龍臥獨不顧。紆余檀溪水,黯慘蔡州路。登樓欲遣憂,君看仲宣賦。

蘇轍:隗囂、劉表,雍容風議,皆得長者之譽,然其敗也,皆以去就不明失之。不如張魯之庸,敗亡之余,知所歸往,猶能保其后嗣。

曾鞏:景升得二蒯,坐論勝兇殘。正當喪亂時,能使憔悴寬。 繽紛多士至,肅穆萬里安。能收眾材助,圖大信不難, 諸公龍鳳姿,有待久盤醒。得一固足興,致之豈無端。 乃獨采樗櫟,不知取椅檀。蓋云器有極,在理良足嘆。

范仲熊:劉景升、孫策雖天資英勇,然器輕無君人之體,所以無成。

元明清

郝經(jīng):表據(jù)荊楚,襟帶江漢,瞰臨許雒。向從昭烈之言,勤王蹙操,則漢未遽亡也。亦優(yōu)游自喜,隂蓄異志······其坐談西伯亦猶隗囂之在隴也。②表有全楚,坐收天命。事防弗衷,得死為幸。

羅貫中:昔聞袁氏居河朔,今見劉君霸漢陽。尤決有謀空戰(zhàn)討,外寬內狹遠賢良。紹因譚、尚須傾國,表為琦、琮立喪邦。觀此可為千古戒,怨魂應是繞荊、襄!

王夫之:①劉表文土也,而無能自立。②劉表無戡亂之才,所固然也,然謂曹操方挾天子、擅威福,將奪漢室,而表不能興勤王問罪之師,徒立學校、修禮樂,為不急之務,則又非可以責表也。表雖有荊州,而隔冥阨之塞,未能北向以爭權,其約之以共滅曹氏者,袁紹也,紹亦何愈于操哉?紹與操自靈帝以來,皆有兵戎之任,而表出自黨錮,固雍容諷議之士爾。荊土雖安,人不習戰(zhàn),紹之倚表而表不能為紹用,表非戡亂之才,何待杜襲而知之?表亦自知之矣。躊躇四顧于袁、曹之間,義無適從也,勢無適勝也,以詩書禮樂之虛文,示間暇無爭而消人之忌,表之為表,如此而已矣。中人以下自全之策也。不為禍先而僅保其境,無袁、曹顯著之逆,無公孫贊樂殺之愚,故天下紛紜,而荊州自若。迨乎身死,而子琮舉土以降操,表非不慮此,而亦無如之何者也。”

柳從辰:卓雖受誅,豪杰并起,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

王士正:豚犬兒郎霸業(yè)空,冢中人不愧英雄。一杯遙酹襄江上,愛汝名高俊及中。

近現(xiàn)代

蔡東藩:劉景升亦非杰出才,偷息荊襄,不思展足,其無能已可概見;至如惑后妻,遠長子,卒至身死未幾,全州歸曹;而于真誠坦白之劉玄德,若即若離,反使其倉皇奔走,瀕死當陽,玄德不負景升,景升實負玄德耳。

葉劍英:憂患元元憶逝翁,紅旗縹緲沒遙空。昏鴉三匝迷枯樹,回雁兼程溯舊蹤。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轉還憑革命功。

張靖龍:戰(zhàn)爭解決問題的年代,文化擴張戰(zhàn)略只能被人當作以西伯自居的笑柄。

軼事典故

研究儒學

劉表作為儒者,對于儒家經(jīng)典學說都很有研究,并且一直信守儒學所主張的中庸之道。從他在國事上的中立的態(tài)度,以及他在以下兩件事情的表現(xiàn)中,都可見一斑。

謝承的《后漢書》敘述了少年劉表與其老師王暢的辯論:當時王暢任南陽太守,有鑒于南陽的人民生活揮霍奢華,他于是領頭行儉,希望籍此改變民風。然而王暢的做法過于節(jié)儉,人民根本無法仿效,因此時年17歲的劉表就勸諫王暢說:“所謂過猶不及,不論是奢侈或節(jié)儉,都要合符中庸之道,這就是蘧伯玉恥于獨自成為君子的原因。府君若果不師承孔子的明訓,而仰慕夷齊那些微不足道的操行,莫非是想讓自己在當世顯得份外高潔?”王暢答道:“因為節(jié)約行儉而犯過失的人甚為稀少吧!而且此舉亦兼能糾正世俗的歪風?!?/p>

探討英雄

參加過太學生運動的劉表即使到了晚年仍喜歡品評人物,《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就引述了劉表宴客論英雄的經(jīng)過:

一次,劉備、許汜與劉表在一起共論天下之士。談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地說:“陳元龍乃湖海之士,驕狂之氣至今猶在?!眲潆m然對陳登十分熟悉,但他沒有立即反駁許汜,轉而問劉表:“您覺得許君所言對不對?”劉表說:“如果說不對,但許君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假話的;要說對,陳元龍又盛名滿天下!”劉備于是問許汜:“您所說的豪橫,有事實根據(jù)嗎?”許汜就說:“昔日我因為逃避戰(zhàn)亂而路過下邳,順道拜見元龍。但元龍并沒有要招待我的意思,良久亦不跟我講話,之后更上了大床去睡覺,而我就只得睡在下床?!眲渚蜑殛惖寝q駁,直斥許汜說:“閣下有國士之名,而現(xiàn)在天下大亂,還望先生要憂國忘家,抱有救世的志向。但閣下卻只會求田問舍,所說的話完全沒有可采納的價值,這都是元龍所不喜歡的,又怎會跟你談話呢?如果我是陳登的話,我則會睡在百尺高樓之上,而要你睡在地上,跟你又怎會只是上下床的區(qū)別呢?”劉表聽后大笑。劉備于是說:“像元龍這樣文武兼資、又具備膽色志向的人,大概只能在古代找到,現(xiàn)今的人都難以與他相提并論。”

飲酒情況

曹丕在《典論?酒誨》一篇中曾提及到劉表的子弟喜好飲酒,分別有三爵,最大伯雅,第二仲雅,最小季雅;三爵分別可受七升、六升、五升酒。所以南荊之地有三雅之爵,河朔之地有避暑之飲。而文中所提及到的“三雅”酒杯,就是“雅量”一詞的典故,意指能夠飲下“三雅”任何一爵所盛的酒而不醉的話,就是有“雅量”。其后“雅量”輾轉引申為“器度”、“容人之量”的意思。

奇聞怪事

晉代干寶的《搜神記》載有一件與劉表相關的怪事:“建安初,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宰灾信d(中平)以來,荊州獨全,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至建安八年九年當始衰。始衰者,謂劉表妻死,諸將并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表當又死,因以喪破也。是時,華容有女子忽啼呼云:‘荊州將有大喪?!哉Z過差,縣以為妖言,系獄月余,忽于獄中哭曰:‘劉荊州今日死?!A容去州數(shù)百里,即遣馬吏驗視,而劉表果死,縣乃出之。續(xù)又歌吟曰:‘不意李立為貴人?!鬅o幾,太祖平荊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賢為荊州刺史。 ”

據(jù)伍輯之《從征記》以及郭頒《魏晉世語》記載:在劉表死后葬在高平,其子劉琮將數(shù)十石的珍香放入墓中。后過了八十余年,即西晉太康年間(《從征記》記載為永嘉年間),高平郡人衡熙掘出其冢墓。及后發(fā)現(xiàn)劉表及其妻之身形,竟然十分完整,仿如尚在人世,而且溢出的芬香仍能傳聞數(shù)里,衡熙見狀非常害怕不敢侵犯。

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桓溫北伐時,環(huán)顧滿座的人說:”諸位多少都聽說過劉景升吧?他有一條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載走遠路,簡直連一頭瘦弱的母牛都不如。曹操入荊州后,把大牛殺了來慰勞士兵,當時沒有人不叫好?!焙笠浴皠⒈砼!敝^大而無用之物。

親屬成員

妻妾

元配某氏,《三國演義》中稱陳氏,正史無載其姓氏。劉表夫人,為劉表諸子女之母,劉表被派往治理荊州之初,不久死去。據(jù)《搜神記》記載,建安八、九年間劉表曾死過妻子。而建安五年左右的官渡之戰(zhàn)時期,劉表派遣韓嵩去探聽虛實,回來后此時已經(jīng)是劉表之“妻”的蔡氏曾勸劉表不要殺韓嵩,若如此則蔡氏在建安八、九年時已去世。但按《諸葛亮傳》記載則似乎在建安十三年左右蔡氏仍在世,亦或可能韓嵩在建安八、九劉表前妻死后才回到荊州,然后被蔡氏所救。

蔡夫人(繼妻),劉表之后妻,并非劉琮之生母,據(jù)《后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所載,因為劉琮娶了蔡氏的侄女,所以偏愛劉琮而厭惡劉琦,欲立劉琮為荊州繼承者,正史亦沒有遭曹操殺害的記載。

妹妹

劉氏:劉表之妹,隨劉表上任荊州,劉表曾欲將其許配給王粲,然而見王粲容貌甚丑,只好作罷。此事件出于世說新語。

子女

劉琦

劉琮

劉修,字季緒

劉氏,嫁王粲族兄王覬,生王業(yè)

侄子

劉磐

劉虎

文獻記載

《英雄記》

《典略》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戰(zhàn)略》

《漢晉春秋》

《后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下》

《世說新語》

《水經(jīng)注》

《資治通鑒》

墓址紀念

劉表墓位于湖北省襄陽市東,最早記載其準確方位見《水經(jīng)注》:“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fā)。見表夫妻,其尸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中,經(jīng)月不歇。今墳冢及祠堂猶高顯整頓?!币蛳尻柍亲詽h代建縣筑城以來,經(jīng)歷城址東移北挪、位置由低到高、規(guī)模由小到大、結構由土城到磚城的變遷過程,所以歷代文人墨士描寫的劉表墓其實都是一墓。

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考古人員在襄陽城東街新華書店建綜合樓時發(fā)掘一座大型殘磚墓,經(jīng)研究確認為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墓。這一考古成果發(fā)表在1995年《江漢考古》第3期。1996年1月27日中新社向海內外發(fā)通稿,報道了“劉表墓在襄陽發(fā)現(xiàn)并獲確認”的消息。

史籍對劉表墓祠的記載也有分歧?!端囄念惥邸肪?0引《從征記》說“劉表冢在高平郡”。乾隆《襄陽府志》說劉表墓在“縣東北十里,地名紅土腦?!泵駠赜⊥巍断尻柨h志》在注引《水經(jīng)注》后加按語云:“滾河北距城四十里,土名四碑堰。有古冢二,高一丈六七尺,大可畝余。舊址二十余畝,后經(jīng)居民墾種,僅存六畝。相傳為劉表墓。聞明季有發(fā)冢者,天大雷電乃止?!贝四股写?,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兩志所載,事件可能不虛,但兩墓當為他屬。

相關推薦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