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第25卦?無妄六二?爻辭詳解 《語類》云:問:《程傳》爻辭恐未明白。竊謂無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之理,只是不於耕而計穫之利,如程子所解《象傳》,移之以解爻辭則可。曰:《易傳》爻象之辭,雖若相反,而意實相近,特辭有未足耳。爻辭言當(dāng)循理,《象傳》言不計利。【靠右】---(清)李光地等撰《御纂周易折中》卷四無妄菑,側(cè)其反。畬,音餘。柔順中正,因時順理,而無私意期望之心... —— [南宋]朱熹撰 《周易本義》 無妄
[北宋]程頤-第25卦?無妄六二?爻辭詳解 凡理之所然者非妄也。人所欲為者,乃妄也,故以耕穫菑畬譬之。六二居中得正,又應(yīng)五之中正,居動體而柔順。為動能順乎中正,乃無妄者也,故極言無妄之義,耕農(nóng)之始穫其成終也。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其事,因其事理所當(dāng)然也。首造其事,則是人心所作為,乃妄也。因事之當(dāng)然,則是順理應(yīng)物,非妄也。穫與畬是也。蓋耕則必有獲... —— [北宋]程頤撰 《程氏易傳》 無妄
[宋]陳埴-第25卦?無妄六二?爻辭詳解 陳氏埴曰:伊川大意,只謂不為穫而耕,不為畬而菑,凡有所為而為者,皆計利之私心,即妄也。但經(jīng)文中不如此下語,故《易傳》中頗費言語。始謂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其事,則似以耕菑為私意:中謂耕則必有穫,菑則必有畬,非心造意作,則以耕穫菑畬為非私意。終謂既耕則必有穫,既菑則必成畬。非必以穫畬之富而為,則又似以穫畬為私意。三說不免自相... —— [清]李光地等撰 《御纂周易折中》 無妄
[元]胡炳文-第25卦?無妄六二?爻辭詳解 胡氏炳文曰:耕穫者,種而斂之也。菑畬者,墾而熟之也。一歲之農(nóng),始於耕,終於穫。三歲之田,始於菑,終於畬。不耕穫,不菑畬,諸家以為不耕而穫,不菑而畬,惟《本義》以為始終無所作為之象,而必曰因時順理者,理本自然無所作為,自始至終,絕無計功謀利之心,故其占曰「利有牧往」。 —— [清]李光地等撰 《御纂周易折中》 無妄
[明]林希元-第25卦?無妄六二?爻辭詳解 林氏希元曰:田必耕然後穫,必菑然後畬。其耕也正以望穫,其菑也正以望畬,豈有不耕穫不菑畬之理。為此語者,特以明自始至終絶無營爲計較之心焉耳。 —— [清]李光地等撰 《御纂周易折中》 無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