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 易理書籍| 2023-12-31 09:56:11| 0

(清)毛奇齡撰《推易始末?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推易始末卷二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蜀才曰:此本乾卦。

虞翻曰:觀反,臨也。

瞿塘來氏改卦變曰卦綜,以反對二卦錯(cuò)綜升降,求合于彖傳往來上下之文,正始于此。

噬嗑

盧氏曰:此本否卦。乾之九五分降坤初,坤之初六分升乾五,是剛?cè)岱忠病?/p>

侯果曰:坤之初六上升乾五,是柔得中而上行也。

虞翻曰:否,乾五之坤初,坤初之乾五,剛?cè)峤?,故亨?/p>

此推易之一,與卦變同。盧氏,或云即北魏國子博士盧景裕也。北史儒林傳云:魏末大儒徐遵明講鄭玄易,傳之范陽盧景裕。疑即是人,其不署名者偶軼耳。

荀爽曰:此本泰卦,謂隂從上來,居乾之中,文飾剛道,交與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飾柔道,兼據(jù)二隂,故小利有攸往矣。

虞翻曰:泰,坤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來文剛,故亨。分剛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此亦推易之一,與卦變俱同。王輔嗣極詆卦變,然于此卦柔來文剛,剛上文柔,必不能解,只得仍取卦變解之【見前總論】。則漏敗矣。宋朱漢上謂輔嗣終日數(shù)十而不知二五,良然。若漢上謂賁自泰來,合天地以成文,玄黃者,天地之雜文也。此真能得卦義者,但祇曉卦變,不識推移,故于全易稍障礙耳。

盧氏曰:此本乾卦,羣隂剝陽,故名為剝也?!厩⒗ぶ髯儭俊?/p>

虞翻曰:隂消乾也。與夬旁通?!九酝ā俊?/p>

復(fù)

虞翻曰:陽息坤,與姤旁通。

無妄

蜀才曰:此本遯卦。

案:剛自上降,為主于初,故動而健,剛中而應(yīng)也。

虞翻曰:遯上之初,此所謂四陽二隂,非大壯則遯來也。

仲翔所說,本之焦、贑,故曰所謂。此正推易之所始。

大畜

蜀才曰:此本大壯卦。

案:剛自初升,為主于外,剛陽居上,尊尚賢也。

虞翻曰:大壯初之上,其德剛上也。與萃旁通。

侯果曰:此本觀卦,初六升五,九五降初而成頤。

虞翻曰:晉四之初,與大過旁通。

又曰:或以臨二之上,兌為口,故有口實(shí)也。

本觀、臨來,皆推易法,其以自求口實(shí)為解,正合文王繫辭之旨。以此口實(shí)與下靈龜並觀,始知推易一法,不止為夫子彖傳設(shè)也。若虞氏又謂本晉,則正朱氏本義雜卦統(tǒng)變所始,頭緒亂矣。且虞氏于此卦一臨、一晉、一旁通,亦不可解。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朶頤。

侯果曰:初本五也,五互體艮,艮為山,龜自五降初,則為頤矣。是舍爾靈龜之德,來觀朶頤之饌,貪祿致兇,亦不足貴也。

虞翻曰:晉、離為龜,四之初,故舍爾靈龜。

離為龜,見說卦,但本晉無理耳。若艮為山龜,不知所據(jù)。

按:郭璞筮得大壯之頤,曰:柔內(nèi)剛外則畜緇。是頤為大離,原有龜象。其曰舍者,謂所觀在頤,不在大離耳,非謂舍此更他求也,亦通。

大過

虞翻曰:大壯五之初,或遯二之上。

又曰:大壯,震五之初,與遯同義。

此得兩易之法,于推易也庶幾矣。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與離旁通。

三歲不得,兇。

虞翻曰:乾為歲,五從乾來,三非其應(yīng),故曰三歲不得,兇矣。

此乾、坤主變說也。朱漢上曰:三男之卦,無不從乾來者。仲翔以為乾來之坤,謬矣。此當(dāng)從臨初之五,觀上之二。蓋上六一爻,動不以正,故曰失道。若乾為歲首,亦當(dāng)以觀、巽言之。此正所謂坎從臨來,又從觀來者,雖卦變亦推易法。

虞翻曰:坤二五之乾,與坎旁通。

蜀才曰:此本否卦。案六三升上,上九降三,是柔上而剛下,二氣交感以相與也。

虞翻曰:坤三之上成女,乾上之三成男,止而說,男下女。【推易卦變】。

蜀才曰:此本泰卦。案:六四降初,初九升四,是剛上而柔下也。分乾與坤,雷也;分坤與乾,風(fēng)也,是雷風(fēng)相與巽而動也。

初六:浚恒。

侯果曰:初本六四,自四居初,始求深厚之位者也?!就埔棕宰儭?。

侯果曰:此本乾卦。隂長剛殞,君子逃避曰遯。

大壯

侯果曰:此卦本坤,隂柔消弱,剛大長壯,故曰大壯。此皆乾、坤主變之說。舊儒不知十辟卦為聚卦,無所分來,故凡于聚卦,妄扳所自,遂致難通。試于十辟彖傳平心較之,曾有剛來柔往、剛上柔下諸讚辭否?如此,遯、大壯二辟卦,並無剛?cè)嵬鶃?、?nèi)外上下一語,而署所自來,妄矣。夫子于分聚一法,大傳井井,彖傳又井井,而世日求之而日不得,何也?

蜀才曰:此本觀卦。

案:九五降四,六四進(jìn)五,是柔進(jìn)而上行。

荀爽曰:隂進(jìn)居五,處周事之位,陽中之隂,康侯之象也。

虞翻曰:觀四之五。

明夷

蜀才曰:此本臨卦也。

案:夷,滅也。九二升三,六三降二,明入地中也。明入地中,則明滅也。

虞翻曰:臨三之二而反晉也。

此推易兼卦綜者。

家人

虞翻曰:遯,初之四也。

虞翻曰:大壯上之三,在繫蓋取無妄二之五也。

此皆以推易兼卦變者。若其本無妄,則尤推易中所稱子母易卦,非朱氏雜卦比也。至云在繫,以繫傳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取象于睽,當(dāng)用無妄二五,以互巽之繩弦互艮之木,又以上乾之金剡互巽之木,故云。觀虞氏于繫傳,亦云無妄五之二可驗(yàn)。

虞翻曰:觀上反,三也?!痉醇磥硪病俊?/p>

虞翻曰:臨初之四。

蜀才曰:此本泰卦。

案:坤之上六下處乾三,乾之九三上升坤六,損下益上者也。

虞翻曰:泰三之上,損下益上。

損而有孚。

荀爽曰:謂損乾之三居上,孚二隂也。三人行則損一人。

虞翻曰:泰乾三爻為三人,損三之上則損一人。

此推易、卦變俱有之。程伊川不取卦變,于此爻曰:三陽同行,則損九三以益上;三隂同行,則損上六以益三。雖與虞氏專指乾三不同,然其為推移則一也。若張橫渠易解于損六三、上九曰:六三本為上六,上九本為九三。于益曰:否卦九四下而為初九,故曰天施地生。亦推易法。

蜀才曰:此本否卦,乾四之初。

虞翻曰:否四之初也,損上益下。

虞翻曰:陽決隂,息卦也。剛決柔,與剝旁通。

虞翻曰:消卦也,與復(fù)旁通。

此皆聚卦,故彖傳無剛?cè)嵬鶃碇T語。說見前。

虞翻曰:觀上之四也。

上六:齎咨涕洟。

荀爽曰:此本否卦,上九陽爻見滅遷移,以喻夏桀、殷紂,以上六隂次代之。若夏之後封東樓公于杞,殷之後封微子于宋,去其骨肉,臣伏異姓,受人封土,未安居位,故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此又是占變一法,以上九變上六,將否三陽三隂之卦變?yōu)檩投査年浿裕确且埔?,又非諸儒所言卦變之說,如此則何爻不可變耶?妄矣。

虞翻曰:臨初之三。

荀爽曰:此本否卦,陽降為險(xiǎn),隂升為說。

虞翻曰:否二之上,乾坤交,故通也。

入於幽谷。

九家易曰:此本否卦,謂隂來入坎,與隂同體,故曰入幽谷。

入於其宮。

九家易曰:此本否卦,二四同宮為艮,艮為門闕,宮之象也。

虞翻曰:泰初之五也。

往來井井。

荀爽曰:此本泰卦,陽往居五得坎為井,隂來在下亦為井。

虞翻曰:遯上之初,與蒙旁通。

虞翻曰:大壯上之初,與屯旁通。

此前後俱推易法,祗多此旁通耳。

虞翻曰:臨二之四,天地交,故通。

虞翻曰:觀五之三也。

虞翻曰:否三之四。

歸妹

虞翻曰:泰三之四。

又曰:乾三之坤四。

君子以折獄致刑。

虞翻曰:此卦三隂三陽之例,當(dāng)從泰二之四,而豐三從噬嗑上來之三,折四于五獄中而成豐,故君子以折獄致刑。

折四于五獄,謂噬嗑上降為三,而二五成大坎,坎為獄,故云但從噬嗑來,則變法又亂矣。本義:諸變所由來耳。

姚信曰:此本否卦,三五交易,去其本體,故曰客旅。

荀爽曰:謂三隂升五,與陽通,曰小亨。

蜀才曰:否三升五,柔得中于外,上順于剛,九五降三,降不失正,止而麗乎明,所以小亨,旅貞吉也。

虞翻曰:賁初之四,否三之五,非乾、坤往來也。與噬嗑之豐同義。

據(jù)姚氏說,則旅之命名亦由推易,此與損、益、升、萃諸名正同。始知推移一法,在伏羲畫卦時(shí)早啓其端,不止文屬辭也。若虞氏謂兼從賁卦來,與豐本噬嗑一類,則又雜變矣。姚信為九家易中之一人,應(yīng)亦漢儒說易之有聲者,見釋文序録。

虞翻曰:遯二之四,柔得位而順五剛,故小亨。

虞翻曰:大壯,五之三也。

盧氏曰:此本否卦。乾之九四來居坤中,剛來成坎,水流而不窮也。坤之六二上升乾四,柔得位乎外,上承貴王,與上同也。

虞翻曰:否四之二成坎、震,天地交,故亨。

貴王以王假有廟,指九五言。成坎震震,指互卦言。

節(jié)

盧氏曰:此本泰卦,分乾九三,上升坤五,分坤六五,下處乾三,是剛?cè)岱侄鴦偟弥幸病?/p>

虞翻曰:泰三之五,天地交也。五當(dāng)位以節(jié),中正以亨,故節(jié)亨。

中孚

虞翻曰:訟,四之初也。此當(dāng)從四陽二隂之例,然遯隂未及三,而大壯陽已至四,故從訟來。

豚魚吉。李鼎祚曰:案坎為孚,訟四降初,折坎稱豚。初隂升四,體巽為魚。中二孚,信也。

中孚,半聚卦,與四陽二隂之例不同,原非遯、壯所自來。若本訟,則荒唐矣。此皆朱氏本義雜卦變也。李鼎祚,唐人,輯漢、魏、六朝諸說易家為一書,名李氏易解。

小過

虞翻曰:晉上之三,當(dāng)從四隂二陽臨、觀之例。然臨陽未至三,而觀四已消矣。又有飛鳥之象,故知從晉來也?!菊f見前卦】。

既濟(jì)

侯果曰:此本泰卦。六五降二,九二升五,是剛?cè)嵴?dāng)位也。

虞翻曰:泰五之二。

未濟(jì)

虞翻曰:否,二之五也。柔得中,天地交,故亨。

宋李挺之變卦反對圖,【易卦有圖,自宋人始】。

朱漢上易傳曰:李挺之變卦圖八篇,并六十四卦相生圖一篇,凡九篇。邵康節(jié)子伯溫傳之于河陽陳四大【忘其名】,陳傳於挺之。

:李挺字之才,授先天圖于邵康節(jié)者。此云康節(jié)之子再傳及挺,不合。當(dāng)是邵氏之子受于陳四丈,丈受于挺為近是,然不可考矣。

乾?坤?

【坤體而乾來交者三】:頤?、小過?、坎?。

【乾體而坤來交者三】:大過?,中孚?、離?。

頤、小過、大過、中孚四卦,為乾、坤所生,原屬卦毋,至坎離則不合矣。

【乾卦一隂下生反對】:姤?【同人】?履?。

【變六卦】夬?、大有?、【小畜】?。

【坤卦一陽下生反對】。復(fù)?、師?、謙?

【變六卦】:剝?、比?、??。

總是五陽一隂自姤、夬來,五隂一陽自剝、復(fù)來,而以反對見異耳。此暮四朝三也。後說同。

【乾卦下生二隂各六】遯?、訟?、無妄?。

【變反對變十二卦】大壯?、需?、大畜?、睽?、兌?、革?、家人?、巽?、鼎?。

【坤卦下生二陽各六】臨?、明夷?、升?。

【變反對變十二卦】觀?、晉?、萃?、蹇?、艮?、蒙?、

解?、震?、屯?。

【乾卦下生三隂各六】否?、恒?、豐?。

【變反對變十二卦】泰?、咸?、旅?、歸妹?、節(jié)?、既濟(jì)?、

漸?、渙?、濟(jì)未?

【坤卦下生三陽各六】泰?、損?、賁?。

【變反對變十二卦】否、?、益、?,噬嗑?、蠱?、井?、既濟(jì)?、隨?、困?、未濟(jì)?。

坤下生三陽,逐爻捱易,頗有條理。軋下生三隂,不合不對,亦無條理。何也?且否、泰、二濟(jì)重見,似乎六十四卦外多此四卦,何以解之?

朱漢上易傳六十四卦相生圖,【亦李挺之作。漢上名震,是圖載易傳中】。

乾坤者諸卦之祖??

乾一交而為姤?,坤一交而為復(fù)?。

【凡卦五隂一陽者,皆自復(fù)卦而來,復(fù)一爻五變而成五卦】師?、謙?、豫?、比?、剝?。

【凡卦五陽一隂者,皆自姤卦而來,姤一爻五變而成五卦】同人?、履?、小畜?、大有?、夬?。

乾再交而為遯?,坤再交而為臨?。

【凡卦四隂二陽者,皆自臨卦而來,臨五復(fù)五變而成十四卦】。

【第一四變】明夷?、震?、屯?、頤?。

【第二復(fù)四變】,升?、解?、坎?、蒙?。

【第三復(fù)三變】小過?、萃?、觀?。

總移二爻,則離位矣,何以見從臨來耶?

【第四復(fù)二變】,蹇?、晉?。

【第五復(fù)一變】,艮?。

第四、五復(fù)皆不倫,不知三卦何以分作兩復(fù),且並無臨卦根柢,何也?後說同。

本義:卦變?nèi)u此,而序次稍別。

【凡卦四陽二隂者,皆自遯卦而來,遯五復(fù)五變而成十四卦】。

【第一四變】訟?、巽?、鼎?、大過?。

【第二復(fù)四變】無妄?、家人?、離?、革?。

【第三復(fù)三變】中孚?、大畜?、大壯?。

【第四復(fù)二變】,睽?、需?。

【第五復(fù)一變】,兌?。

乾三交而為否?,坤三交而為泰?。

【凡卦三隂三陽者,皆自泰卦而來,泰三復(fù)三變而成九卦】。

【第一三變】歸妹?、節(jié)?、損?。

【第二復(fù)三變】豐?、既濟(jì)?、賁?。

【第三復(fù)三變】,恒?、井?、蠱?

【凡卦三陽三隂者,皆自否卦而來,否三復(fù)三變而成九卦】。

【第一三變】漸?、旅?、咸?。

【第二復(fù)三變】渙?、未濟(jì)?、困?。

【第三復(fù)三變】益?、噬嗑?、隨?。

推易始末卷二

<經(jīng)部,易類,推易始末>

上一章節(jié)

卷一

下一章節(jié)

卷三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