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卦變?yōu)閮?,重離,於爻變?yōu)槎涁?。?,初上互易而變,初為隂所革,二有待而革,三居相息之際而危於革,四承五之改命,五為變之主,上則受命而革陽者也。下三爻言革,革去之也。四言改,五上言變,改為變之初,變?yōu)楦镏桑磷儎t不復(fù)有故矣。他卦固有不言應(yīng)者,此卦應(yīng)則為害,蓋水遇火則為火所息,火遇水則為水所息,是以不可應(yīng)也。若既濟,乾坤之中氣交而為坎離,胥濟以成水火之用,與兌離不同。
【原文】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
兌為澤,離為火。澤本有水,今乃有火。水為火,革也?;馃o在澤之理,天久不雨,日暴之,澤為之竭,是亦革也。天下萬事皆有良法,唯歷無良法。有良法則可以常守,無良法故貴於改革。歷非果無良法也,天運而不停,必有差忒。歷家立法,以步天度之終始,揆日月星辰之運行。當其始差,眇微莫測,積久乃知之。於是進退其法,求彷彿而合焉。古法踈,今法密。天度所餘,古四分之一,今乃過之。期日所餘,古四分之一,今則不及。故歲差之法生,而中星斗建革矣。朔餘,古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今復(fù)損之。故七閏之下,尚有奇分,而章蔀紀元革矣。此其大略也。自黃帝以至于今,為歷者凡五六十家。智士剏法,巧算更率,愈久愈詳,而終不能不與天異。必時而革之,然後四時較明而不謬。是以君子於革,以歷體之?;?strong>曰:火澤何以不為革?曰:火澤胥違,睽,澤火胥遇,則革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水火不可胥遇,遇則必有受其革者矣,故卦名革。已日,猶已事,謂終日也。人情樂於習(xí)常,難於慮變。更革之初,才識智愚之不齊,人已利害之不等,而疑生焉。逮夫日竟事成,而後人始交信而革者亨,大革則大亨也。利貞,宜於用正也,用正則悔可以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火烈可以涸釜,水盛足以沃焦,水火相息,卦象之革也。離、兌同居坤母之家,中女先少女以有行,順也。今兌外而離內(nèi),少先而中後,其志烏乎而胥得?必革而順,長幼之序,人之革也。革非人情之所樂,革而人不我信,亂之梯也。若之何使人信之?內(nèi)秉文明,行以說順,明則不乖事之是非,說則不駭人之心,如斯以革,已日而可孚也。萬世無弊者,道也。曰治曰法,皆不能無弊,弊則盩戾而不通。必革其故而圖其新,革非聖人之得已也。琴瑟不調(diào)而更張之,政事弊斁而振起之,窮則變,變則通也。事不能無革,亦不容輕革。圖大亨者必以正,正而革之,乃可當於事,協(xié)於人心,玩之於爻。方其為?也,四陽在上,初六忽起而革之,衆(zhòng)陽安得不疑悔也?及徧歷諸爻,至上而止,已日也,衆(zhòng)陽知其既正而當,不為我害,然後信之,乃孚也。有孚則悔亡矣。故革者亨之基,當者革之本。革者勢之所不能免,當者貫新故之閒,而轉(zhuǎn)移否泰之機也。寒暑溫涼之胥代,生長肅殺之胥成,天地之革,四時所以成也。革塗炭而衽席之,革暴虐而寵綏之,斯固天之歷數(shù),人之徯戴,湯武不得不順而應(yīng)之也。三才之大,猶不容不革,況一事一物之細哉?人曰既濟坎離,亦上水下火也,何不云相息?且嘗聞水息火,未聞火息水也。曰兌止水,有時而涸,坎流水,長江大河,豈火所能息者?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鞏,固也。黃牛指六二。革義見遯卦。
九於?本居上,今革於初六,降為初九,見棄於時,窮而在下,鞏以革,取其固也。而必曰黃牛,六二也,六二亦革陽之隂,彼方待時而動,初九可不以六二之未動者固其守乎?
【原文】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當革之世,貴其能革。今為革所鞏,若之何可以有為者?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已日,終日也。以十日則為浹日。征,行也。革已日乃孚者,革之後至於已日而乃孚也。已日乃革之者,前人之革既已日,我乃革之也。
?初爻之變,始為無妄,次為家人,三為離,至上則革盡諸爻,猶已日也。初變已而後二之變興,初革而人已信,二繼而革之,其征也,何吉之不除?又奚咎之有?
【原文】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卦有二隂,初六乃用事之爻,實受九五之命,奔走以更革者也。初主乎革,儻二不俟其成而貪功競進,紛紜以變更,則舉世將衒惑貿(mào)亂,莫知所從,本求革弊,適以滋弊。唯不躁於進,待時而行,乃有可嘉尚者。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征,行也。貞,固也。厲,危也。革言,猶詩之駕言三第三爻也。就,成也。周官典瑞:公侯伯繅,皆三采三就。註:成也。一幣為一就。有孚,孚於上卦。
三居燄燄之端,接滔滔之始,少進則遇澤而革,革而兇矣。為三之計,當固其所守,危厲以自將,謹勿輕動,庶免於兇。蓋革至三而終,入上卦則為改為變,若九三能安於三就之終,然後能孚於上耳。
【原文】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又何之矣,釋兇字。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悔亡,更革之,悔可亡也。有孚,天下交信之也。改,革也。命,猶否九四之有命,皆上承九五之命也。下三爻言革,革而去之,後世如漢高除苛解嬈;四言改,改吾新命而行之,如漢高約法三章;五言變,如化商之時,乃罔不變革。不能無悔而悔可亡者,九四近在君側(cè),剛?cè)徇m中,上承虎變之大人,更革命令以敷于天下,天下之受革者交信於上,則觀聽不驚而吉從之矣。
【原文】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凡人不從其令而從其好,不信其命而信其志。天地之革,不志於成物,則物疑其無常。湯、武之革,不志於弔民,則民疑其無君。九四之言有孚,非信其改命之蹟,信其改命之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大人,九五之大君也。虎,百獸之長,剛嚴有威之象。變,希革也。占以決疑,未占有孚,信在占先也。全卦以隂革陽,故已日乃孚。九五剛中主革,故未占有孚。九五秉剛中之德,居得致之位,小而變法易制,大而革命創(chuàng)業(yè),法度彰,禮樂著,其心志昭明于天下,是以未施信於民而民不疑,不疑則無事於占而民已信,湯之徯后來蘇、武之不期而會是也。至盤庚則諄複於遷亳之舉,周公猶反覆於伐商之役,果哉革之難也。未占有孚,此應(yīng)天順人之盛,盤庚、周公其已日乃孚者乎?
【原文】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虎變,非謂其能變幻也?;ⅫS質(zhì)而黑章,其初猶雜糅而未明,歲一希革,乃益粲然,炳乎其可觀。大人之變,其若是乎?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君子,有德之稱,上之象。豹能霧隱,象君子隱而未仕。小人,指六。周官撢人: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革面,有面內(nèi)之義。征,不處也。居,不行也。貞,固也。
九五握移風(fēng)易俗之權(quán),作成而變化之,故進德修業(yè)之君子,有日異而歲不同之功。遠外之小人,鄉(xiāng)之不率于敎訓(xùn)者,今皆革而面內(nèi),是為成人有德,小子有造。革變之功,至此云極。儻過用其心,征進而不已,則作聦明,務(wù)生事,怒小人之不能盡為,君子疾之已甚,欲治而反亂矣。
【原文】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蔚者,茂盛繁縟。君子,緼德積行之貌。若革面之小人,非能遽變其氣質(zhì),盡為君子之歸,亦唯觀感於下,順說以從君上之命,庶幾畏威而寡過,亦革心之漸也?;⑼㈧段?,豹文盛於威。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浚忽ご浞?/strong>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19冊經(jīng)部十三易類